第69章 第六十九章(1 / 2)

太元各地考舉人試的日子並不統一,考題也是由京都來的欽差擬定。最後閱卷和關鍵建的前十名靈取,欽差也掌握著絕大部分的權利,另一部分則是當地的官員,雙方互相監督互相製約。儘可能的讓考試更為公正公平。

但就在這個當下,比其他地方都提早一個月舉行舉人試的京都地區,卻曝出了泄題的醜聞,皇帝震怒不提,更是給各個州府都下達了措辭嚴厲的聖諭。

直接就告訴下頭,老子現在火很大,你們都給我皮繃緊了.若是誰撞到了槍口上,老子扒了他家力,族的皮!

各個州府為了給皇帝滿意的答卷,紛紛將舉人試往後順延了幾,日,本來已經理順的考試監督流程就要再來捋一遍。

至於京都那頭也查的飛快,誰也不敢在皇帝的怒火瞎作妖,他們這位陛下可不是什麼軟腳蝦,或者受朝臣牽絆的人,人家手裡掌著太元五分之三的兵權,剩下的的兵權也都在皇帝信任的將軍手裡。

就算是當年充盈後宮聯姻,也不是懼怕其他勢力,隻是不想跟舊朝貴族折騰,也是施恩,更是籠絡文官的人心。

就看後宮前朝的對比,宮中嬪妃武將家出生的寥寥無幾,還都隻是品級低的武將家,高位嬪妃不是出身原本就煊赫的舊朝貴族,就是能力出眾的文官家。

整個朝堂貴族,文官和武將三方鼎力,皇帝絕對的端水大師。

而這次的事情說來也是曹國公倒黴,曹國公就是皇後的娘家,太子,二公主和四皇子的外祖家。

要說這曹國公那也是個人物,舊朝的時候就是個八麵玲瓏的人物,舊朝末帝瘋起來實在嚇人,他作為舊朝貴族頂尖的那一波沒少直麵末帝瘋狂,又很會做人,對於同僚有難都是能撈一把就會撈一把的人。

而他早年與人為好積累下了不少的人情,這也是他女兒能在條件相同之下力壓皇帝的心頭好吉淑妃成為皇後的原因之一。

不但如此,曹國公早年養的大女兒當了皇後,大兒子當了世子,兩個孩子都是彆人家羨慕的出色子嗣,間接的太子的地位也非常穩固。

隻是沒過幾年曹國公夫人老蚌生珠,生了個老來子。

和自家外甥侄兒一樣的曹國公幼子,那真是從小被寵到大,要星星不給月亮,結果就有些寵過頭了,雖然不至於成為欺男霸女京都一霸,但確實就差橫著走了。

而也因為從小到大身邊都是好話,所以這位小郎君性子有些單純好騙。

這次舉人試自帝有意補償上一次三公主和韓家事件中,受了損傷的太子一脈,乾是就把這事兒交給了曹國公。

曹國公做人不錯,但學識很是一般,關於試題的商議人選也隻有大兒子,這正和大兒子商議呢,小兒子也想跑來湊熱鬨,結果被爺倆打發走了。

小兒子在外頭喝酒喝多了,就沒憋住對著彆人葉槽,自己也是有學識的,怎麼就不能跟著聽聽了呢?

這不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就有人過來哄他在書房裡看見了什麼書,聽到了什麼話,,讓他猜猜可能會出的試題,若是猜出來曹國公父子一定對他另眼相看。

小兒子喝得暈乎乎的,就把自己看到聽到的都跟彆人說了,還自作聰明在裡頭猜考題。

也不知道是小兒子運氣好,還是曹國公父子運氣差,那小兒子嘴巴裡胡亂猜了十道可能的題目,還真有一道出了,還是最後第三天的策論大題。

謝硯在書房裡聽十六說的時候,一時章啞口無言。

皇帝陛下雖然發了大怒,但事有湊巧,所以打算將這件事情重拿輕放,這次京都考舉人試的學子都再加了一場策論,前頭的成績也不作廢,隻是兩廂成績互相比對參考,再擇優錄入。十六繼續報告,然三皇子一脈不服,誓要咬下曹國公府,三皇子更是在朝堂上直言太子不配儲君之位。

太子和三皇子之間已經是無可緩和了,但在朝堂上也沒有撕開麵子對罵討,特彆是正主當麵指著鼻子罵。

彆說太子一脈懵了,三皇子自己這一邊都懵了,不知道三皇子是不是吃錯藥了,還是怎麼回事兒。

其實三皇子沒有吃錯藥,隻是他得了高人指點,看明白了,他的父皇雖然寵愛他的母妃,也疼愛他這個兒子,但是在他的好父皇眼裡,他永遠不可能代替太子成為儲君。

之前父皇給妹妹尋大世家的長子嫡孫做駙馬,他們覺得是父皇偏愛他們,給他們世家的勢力,可能是撬動太子之位的機會,但經過高人給他分析,他父皇分明是清楚太子若是繼位肯定不會放過他,所以找大世家保他們母子三個的命,是在托孤呢!

可想而知這對一心奪嫡的三皇子是多大的打擊。

自家父皇表麵對他們母子寵愛無度,結果明知皇後母子肯定會對他們痛下殺手,也沒有想過動搖太子的位置。

怪不得前麵是謝家訂婚了村姑,後頭韓家爆出庶長子,感情彆人都看得一清二楚,都不願意趟這趟渾水,得罪未來的掌權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