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繼承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但承興帝無子,他堂侄們年紀最大的也不過七歲,所謂主少國疑,那麼按照正常的順序,也該是趙簡了。
趙簡之父寧王是遼王親兄長,更何況他是寧王獨子,沒有任何兄弟姐妹,也就是俗話說的好拿捏。
甚至還不蠢,聽聞十四歲的他,已經能打理好王府事務,甚至井井有條。
但這些也全然不是理由,比如內閣要選福王之子,也不是沒可能,福王的兒子必趙簡要大四歲,年齡上也正合適,還已經成婚,甚至有了子嗣。
……
服侍李氏睡下後,雲驪本來想去找父親說道,但她停止了,這種事情現在泄露分毫,反而不利。
如果是讓她爹選,絕對是選趙簡,畢竟有娘的情分在,甚至娘當初還曾經許諾過要報答章思源的。
中午,她親自為李氏熬了一鍋湯,但也讓人用燉盅送到章老太太喝馮氏那裡,李氏看到陪在她身邊的雲驪道:“好孩子,你也是有家有口的人,等會兒就回去吧,要不然你婆母說道你如何是好?”
以前李氏可從來不會這麼說,甚至還有幾次讓裴度和她留宿在娘家,還是雲驪覺得不能壞了規矩,很少答應。
她大抵知曉為何了,太後親兒子死了,章家就不能和從前一樣了,這其中差彆,可能男人們都沒反應過來,女人們最清楚。
尤其是李氏,她很長的一段時日都沒兒子,最懂其中感受。
這過繼和親生的區彆,她比誰都懂。
甚至她後悔道:“當年要是二皇子沒死就好了。”
二皇子沒死,母家又沒了,繼承皇位還得仰仗章家呢。
雲驪心道,二皇子沒死,但即便他沒死也不過幾歲孩童,雲鳳並不是能輔政的料子,自古主少國疑,也並非是好事,群雄逐鹿,到時候倒黴的絕對會是百姓。
“伯母,您不必憂心,我想那些大人們自會有分寸的。”好歹建元帝留給承興帝的人都是精明能乾的。
李氏催促她:“快些回去吧,我這裡還有你嫂子呢。”
鄭氏恰好進來,也對雲驪道:“姑奶奶回家去吧,這裡有我就好了。”
比起大家更關心繼承人的問題,當雲鳳見到兒子遺體時,已經是止不住的哭泣了,郗皇後任貴妃等人更是晴天霹靂。
雲鳳簡直恨死江崇了,正好內閣輔臣顧光誠、晏淩、李東亭、章思源都在,這章思源雖然進內閣資曆最低,但他本人是太後親叔父。
大家都看著他,想讓他勸幾句。
章思源這樣的身份,做到副宰相就
頂天了,本朝外戚不能為首輔,不能為相,他之前都沒入內閣,還是承興帝臨走前讓他這位叔老爺如此的。
他出列道:“太後娘娘,此事已經交給禮部和內務府辦理,請您節哀順變。就是皇上他在天上看著,也不忍您為她操勞呢。”
“他……”雲鳳想起兒子臨行前還和她吵了一架。
她真的是後悔了,前世她死了,至少一切還是美好的,但現在丈夫過世,兒子又死了,她簡直是六神無主,好在叔父在此。
“哀家無事,隻是之後的大事,還要拜托諸位大人。”
輔臣連忙跪下,一邊把治喪的事情說給雲鳳聽,一邊也暗示章思源趕緊和太後提起繼承人的事情,畢竟國不可一日無主。
大家把喪儀說的很詳儘,雲鳳卻看著顧光誠道:“顧老先生,先帝在世時常常和我提起您老成持重,就是那江崇,引誘皇帝的奸臣小人,您可一定要懲罰他才能解除心腹大患。”
比起賀無忌晏淩,雲鳳更相信顧光誠,聽聞此人,乃仁厚長者,私德無虧,其妻常年無子,從不納妾,品行非常好。
顧光誠點頭:“請太後放心,臣已經接到長信侯密奏,讓錦衣衛前去捉拿江崇。”
雲鳳放下心來,章思源這才提出:“太後娘娘,捉拿奸臣固然是重中之重,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君,此事早日定下朝堂才不安穩呢。”
這種場合,雲鳳提起慶王:“要不要把他喊來先商量一二?”
顧光誠直接道:“國家大事乃內閣擬定,太後您定下,藩王毋須參與。”
“那諸位看誰合適呢?”雲鳳問起顧光誠。
章思源有些緊張,他以為自己是太後叔父,太後應該會問他的,怎麼問顧光誠,論政治資曆和聲望,他可不如顧光誠,若顧光誠定下人選,很難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