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年代文世界7(1 / 2)

說了一會兒話,時間已經不早了,太陽都已經西斜了,好在大河村離縣城並不遠,走路也不過一個小時就能到。

村支書安大明連忙招呼四人動身,回下河村。

沒錯,安樹原本就姓安,幸運的是,安山也姓安,所以被收養後,就沒有改名字。

一路上,安支書都在介紹下河村的情況,是想讓安西提前了解一下,家裡都還有什麼人。

至於新來的三個知青,是順帶的。

不過既然說了,也就順便說說村裡的情況,讓三個小年輕了解了解,彆到時候亂來,吃苦頭的是他們自己。

作為村支書,他就當儘自己的義務了,至於聽不聽的,還得看他們自己。

其實說起來,整個下河村也就支書安大明家,和安西家是姓安。

他們是逃荒過來的,原本來的是一大家子,最後就隻剩下了兩兄弟。也就是安大明的爺爺和安樹父親的爺爺。

他們娶了下河村的姑娘,順利的在下河村安居落戶。

因為各種天災**,傳到現在,也不過就剩下安樹大伯一家和安大明一家,以及安西這個‘安家人’。

不過他們都比較出息,安大明成了村裡的支書,任何人也不敢得罪,而安大伯家,因為安樹父母烈士的身份,也沒人敢招惹。

後來,安西的二堂哥又當了兵,還很出息的,年紀輕輕就成了營長,這下子,安家就成了下河村風光最盛的人家。

下河村算是一個大村,上上下下有好幾百人口,其中三分之二是外來人口,都是陸陸續續逃荒過來的,原有人口不到三分之一。

當時安家太爺兩兄弟來的時候,下河村其實很排外的,對於外來人口非常防備。

也是兩兄弟聰明,一合計,就分彆看中了一位本地姑娘,花了不少心思,成了下河村的女婿,順利的在這裡站穩了腳跟。

這個村各種姓氏都有,而外來人和本地人又因為各種原因,摩擦不斷,所以關係非常複雜。

等新中國成立後,把下河村劃分為一個村級單位,要選村支書的時候,誰也不服誰。

本地人認為,這是我們祖祖輩輩生長的地方,你們來我們這樣,當然要遵循我們的規矩,服從我們的管理。

可外地人人多啊,選村支書當然是少數服從多數。

這事鬨了很久,都沒辦法定下來。

最後還是安太爺從中看到了機會,他和弟弟一合計,自己兩人去勸那些外來人口投自己孫子一票,而兩人的媳婦回娘家,讓娘家人幫著一起勸本地人也投自己的孫子。

花了一些小錢,這事還真給他們辦成了。

外來人覺得安家也是外來人,和他們是一夥的,至於人家媳婦是本地人,男人還能讓家裡的媳婦管住了不成?

因此如果安家人選上了,肯定偏心他們外來人。

而本地人也聽了兩媳婦的娘家人勸,覺得沒毛病。

安家舉目無親,安大明最親近的不還是外家嘛,他母親和奶奶一樣,都是本地姑娘。那些外鄉人和他可沒有血緣關係,親近誰不是一目了然嘛!

於是,安太爺兄弟就還真就幫安大明拿下了村支書的位置。

至於為什麼選安大明,一來他有個初中學曆比較容易服眾。

二來當時他年輕啊,安太爺一合計,自己已經七老八十了,自己的兒子也五十多了,就算當上了還能當幾年?

可孫子不一樣,他才二十幾,隻要不犯錯,最少也能當個二三十年吧?

安太爺眼明心亮,早就看明白了,現在的體製,沒辦法父傳子的,那一開始就讓安大明去當,也省的以後麻煩。

安太爺的這個決定可謂是非常有先見之明。

因為沒幾年,他和弟弟媳婦都相繼過世,之後又遇上了大饑荒,他兒子侄子,也就是安大明的父親和安樹的爺爺,為了省一些口糧給兒孫,也都相繼餓死了。

安家的人口越來越少,但因為安大明一直占據這村支書之位,也沒人敢惹安家。

安大明顯然繼承了爺爺的精明,這些年把這個位置坐的穩穩的,讓所有人對他都服服帖帖。

在現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算是護住了下河村的一方安寧,不受外界的紛紛擾擾打攪。

不過,下河村本就複雜,後來又陸陸續續分配了不少知青過來,就更是難以管理了。

有的知青不錯,教教也就是了,可有的就非常自視甚高,看不起鄉下人,當然也就不服村支書的管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