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五(1 / 2)

回到自己宮中,朱棣迅速叫過來了自己手下的一批謀士,吩咐他們各自寫三篇歌頌徐琳琅在賑災中的付出的詩詞,有大氣磅礴的詩詞,也有郎朗上口的兒歌,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麵誇讚了徐琳琅的心胸和聰慧。

詩詞裡說,徐琳琅能代父賑災,便如同舊時的花木蘭代父從軍,是女英雄。

詩詞裡還說,徐琳琅選擇了賑災更加棘手的西城,是有著不為名利隻為百姓的心胸,

詩詞裡還說,徐琳琅能夠想出賑災之策,是何等的聰慧無雙。

這都不是最重要的,到了末尾,詩詞的話峰一轉,便是說,徐琳琅為了百姓,不畏艱難,迎難而上,廢寢忘食的賑災,世人不但不誇讚她的功德,還要詆毀她的名聲,還要揣測她的用意,更要抹黑她的閨譽。

如此而言,多麼上心懷百姓的人寒心。

不日,這些誇讚徐琳琅和為徐琳琅訴冤的詩詞便傳遍了應天府,應天府的百姓都是知道徐琳琅為賑災做了大貢獻的,後來聽說徐琳琅是因為喜歡四皇子才去城西賑災,然後便恍然大悟,怪不得呢。

等到這些詩詞兒哥一出來,百姓們都有些自責,的確,這徐琳琅,是女英雄啊,大家怎麼能那樣揣測人家,詆毀人家的閨譽。

也不知道這流言是誰興起的,這也太用心險惡了。

人家魏國公原本就在西城賑災,魏國公走後,徐琳琅自然是接替這魏國公去西城賑災了,這和徐琳琅喜歡四皇子有什麼關係啊。

如果一開始,魏國公是在城東賑災,那麼,徐琳琅也定然是去的是城東啊。

的確,這除了徐琳琅去西城賑災這一點,可是再沒有彆的蛛絲馬跡能夠證明徐琳琅是去。

一時間,應天府百姓議論的風頭調轉,都是在替徐琳琅訴不平的。

人家哪個千金大小姐不是被錦衣玉食的養在閨房之中,好容易出了一個心懷天下的,還要被這樣詆毀議論,太不應該了。

再過兩天,應天府內,誰若是還嚼徐琳琅貶低四皇子的舌根,那必然是要被群起而攻之的。

如此一來,關於徐琳琅喜歡四皇子的風波,算是徹底的過去了。

這日裡,一眾皇子貴女們都被邀請到了太子府中。

太子新娶了好幾房姬妾,便都搬去太子府去了。

太子把幾個弟弟、貴女們和公子們都請到了太子府中,就是想大家一起吃一頓飯。

席間,太子和側妃李瓊玉、胡珺兒、徐錦芙還有一位太子以前的側妃呂氏。

這位呂氏,是太常寺卿之女,原本也是高門權貴之女,但是在和國公的爵位比起來,太常寺卿倒是差了一截。

所以,在座的姬妾裡麵,呂氏倒是身份最低的了。

不過,呂氏早年生出了太子的庶長子朱允炆,這倒是讓呂氏的身份提了不少,如此一來,也能和旁的幾個出身國公府的側妃平起平坐了。

席間,所有人都頗為有禮,一幅其樂融融的和諧畫麵。

待用完了膳,太子喝多了酒,被扶著回去廂房坐下,氣氛就變的不同了。

自這幾個側妃入了府之後,太子卻隻是去了呂氏和徐錦芙那裡。

李瓊玉和胡珺兒心裡都頗不是滋味。

徐錦芙在頗為自得自己把李瓊玉和胡珺兒都比下去的同時,又看著呂氏礙眼,旁人也就罷了,已經生過孩子的呂氏,憑什麼要分她的恩寵。

若是沒有呂氏,她豈不是要獨寵東宮,一步一步成為太子妃嗎。

徐錦芙端了一杯酒,走到呂氏麵前,張口道:“呂姐姐,妹妹敬你一杯酒,如今你我都是太子側妃,我們自是要好好關心照顧太子,你我二人和睦相處,也讓太子無後顧之憂。”

一旁的胡珺兒氣炸了,太子明明還有她和李瓊玉這兩個側妃,憑什麼徐錦芙隻敬和她一樣有恩寵的呂氏,這便是根本沒有把她和李瓊玉放在眼裡。

想到偶爾聽到下人議論,以後,這府中我們便隻巴結好呂側妃和胡側妃便好了的話,胡珺兒感到被羞辱。

呂氏向來和善溫柔,見徐錦芙過來給她敬酒,便也和善起身,道:“妹妹說的對,還有瓊玉和珺兒,我們幾個,都是太子側妃,我們和睦相處,當好姐妹,太子便無需為後院分神,這便是我們幾個的功德了。”

呂氏的話倒是讓李瓊玉和胡珺兒的心裡舒服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