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權傾朝野攝政王1(1 / 2)

大寧高祖開國已有一百三十八載,曆經七任皇帝,王朝漸漸衰退,國力不比開國之初強盛。

先帝子息單薄,後宮嬪妃眾多,卻隻得了一子一女。直至駕崩時,幼子不過十歲,難當大任。

為保江山社稷,先帝臨終前欽定顧命大臣攝政。他沒有選擇德高望重的老太師,也沒有選擇門生遍布的丞相,而是選擇了年僅二十二歲的馮歸曄,還封了攝政王。

馮歸曄出身將門勳貴,祖上是開國時和高祖一起打江山的靖國公,高祖還加恩三代始降。雖說傳到馮歸曄身上已經隻剩下一個靖豫伯的爵位,到底有個好出身。

他本人亦是年少有為,十四歲便跟隨父親一起奔赴戰場。兩年後靖豫侯戰死,年僅十六歲的馮歸曄一人撐起馮家,率領馮家軍抵禦雲羌的入侵,成為大寧舉國皆知的護國戰神。

幾年下來,馮歸曄不僅抵住了雲羌大軍,甚至還將疆域往外擴張了不少。打下赫赫戰功的同時,爵位也從伯爵一路升到了公爵。

如此軍功顯著,的確有資格擔當顧命大臣。

而先帝之所以選擇馮歸曄,也是有多方考慮。

首先,馮歸曄手握重兵。雖然過於年輕、資曆不足以服眾,但憑借手中的兵馬,總不至於底氣不足。

其次,馮家是將門。曾經馮家是個大家族,但經年征戰,如今已經凋零了,嫡脈旁支加在一起也不過兩手之數。

儘管馮家是勳貴,開國勳貴之間互相聯姻、關係盤根錯節,但百年下來也大都敗落了,馮家和文臣又一貫沒有太多聯係。可以說,雖然出身大家,馮歸曄卻也相當於是“孤臣”。

再者,馮歸曄年輕,文臣武將又向來關係不睦。馮歸曄攝政,必然會對上太師和丞相。

馮歸曄有“攝政王”之名、手握五十萬馮家軍,太師和丞相則有著累年經營下來的人脈、門生眾多,兩方平衡,互相製約,不至於有哪一方一家獨大、把持朝政。

先帝為了幼子思慮周詳,臨終前的安排已是儘量妥當。他唯一沒有料到的是馮歸曄的野心,然而隻此一點就足夠他一切安排都落空。

小皇帝剛登基,馮歸曄就利用軍隊將太師和丞相強行壓下。自此,朝中隻有他一人的聲音。

馮歸曄大權在握,以攝政王之身行皇帝之事,甚至於就連玉璽都在馮歸曄的攝政王府裡。真正做決策的人是誰,滿朝文武都心知肚明,龍椅上坐著的小皇帝不過是攝政王手中的傀儡。

從二十二歲到三十歲,整整八年,馮歸曄一直是大寧實際的主宰。他借口小皇帝尚未及冠,遲遲不肯放權;有保皇黨提出“成家立業”,他便因此一直拖著不讓小皇帝大婚。

流言四起,議論者眾,馮歸曄卻絲毫不曾掩蓋自己的野心。

他滿心權欲,對段氏皇室毫無敬意,唯一放在眼裡的隻有占據正統名分的小皇帝。即使段菱語貴為長公主、對他幾番求愛,馮歸曄也從來都沒有在意過她。

數日前,雲羌的國書抵達京都。雲羌新繼位的大汗欲要求娶大寧公主,與大寧永結秦晉之好,從此不動兵戈。

“從此不動乾戈”這話,馮歸曄當然不相信。但段菱語這個長公主在他眼裡甚至不比一個小兵尊貴,送去雲羌,換來哪怕隻能三兩年的短暫和平,也已經足夠。

因此,他毫不猶豫地下旨令段菱語和親。

馮歸曄太傲慢了。他不會想到,那個他從來沒有放在心上的長公主,在和親雲羌三年後,用那塊小皇帝賜下的“如朕親臨”的金牌騙開城門,帶著雲羌大軍一路南下。

最終,雲羌大軍圍困京都,亡國之際,馮歸曄和小皇帝**於宮中。他所有的功名利祿、權勢地位,全都付諸東流,連帶著野心一起,在熊熊燃燒的火焰中消失殆儘。

誠然大寧亡國是因為雲羌大軍足夠強大,但論實力寧軍也不遜色多少。馮歸曄手下幾十萬兵馬,和雲羌打了幾年都不分勝負,又怎麼可能在短短三年間突然變弱呢

真正讓寧軍毫無抵抗之力的原因是雲羌來得太快了,以至於寧軍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根本來不及防守而之所以雲羌一路勢如破竹,正是因為段菱語。

根據資料庫數據顯示,73的宿主會選擇接受段菱語的求愛,娶段菱語為王妃;15的宿主會留下段菱語,不讓段菱語和親雲羌;4的宿主會選擇殺死段菱語,消滅隱患。

不過,不建議宿主選擇最後一個選項。段菱語畢竟是大寧長公主、小皇帝唯一的血緣至親,如果無緣無故殺死她,即使是攝政王,也會遭到麻煩的。

當然,也不建議宿主選擇第一個係統狂熱c粉001默默地想道,最合適的方式就是留下段菱語了,隻要段菱語不和親雲羌,雲羌大軍也沒辦法利用公主騙開城門。

所以宿主打算怎麼做呢001問。

送她去雲羌。夏歸曄不假思索地回答,幾年後再送她和雲羌大汗一起去死。

他的聲音很平靜,既不是惡狠狠的放狠話,也沒有絲毫恨意然而正是這樣平靜的口吻,讓001的毛炸了起來。

原本懶洋洋地趴在男人腿上的狸花貓突然逃竄開來,幾下跳躍蹦到了角落的高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