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鎖國(1 / 2)

鳳靈 touchinghk 6086 字 4個月前

那晚放話之後, 太子果然帶了兩千騎兵去追那一隊“逃脫”的突厥兵。

可早在賀、張二人誤以為突厥攻入營內之前,太子早就親眼看著突厥大將哥舒海將逃出營外的陳繼良劫走,消失在荒原深處。

前後隔了將近一個時辰, 就算太子此時帶兵去追,又怎能見到半點突厥人的影子?

果然,太子帶著兩千騎兵在草原上裝模作樣尋覓至接近天明, 一無所獲,這才班師回營。

泰安心焦不已,在營帳裡麵等著他歸來。

也難怪她放不下心。

他帶走的兩千兵馬乃是張水武的舊部, 是否從命於他尚未得知,何況敵軍情勢不明,萬一賀嚴壽痛下殺手, 太子又當如何自保?

太子的身影剛剛才出現在營帳邊,泰安便已按捺不住地撲了上去,握住他的手臂問:“怎麼樣?沒事嗎?”

小太子反手托住她的手臂, 幾不可見地搖搖頭,輕聲說:“噓。”

營帳外仍有馬夫牽馬經過,一片嘈雜, 處處難免耳目。

太子謹慎,一直等到四周漸漸安靜下來,沙苑在門口輕咳兩聲, 這才放下心來。

“沒事。”他知道她擔心, 柔聲安慰道, “張水武突然被誅殺, 陳繼良又被突厥人劫走。原本妥當的計劃分崩離析到這般境地,賀嚴壽摸不準情況,此時萬萬不會輕舉妄動。”

他今夜兵行險著,打的就是賀、張二將措手不及。

大燕立國初期,太/祖尚有心力謀劃踏平突厥,一統江山。

十萬大軍四次北伐,太/祖遭流矢擊中右臂,折戟阿克善,不得不後撤,自此之後再也沒有了討伐突厥的底氣。

可是他北征的十萬大軍卻留在了邊疆戍邊,數十年時間,憑空建設出定州、順州等等數座邊疆重鎮。

突厥經此一役同樣元氣大傷,不得不對大燕俯首稱臣。將近百年的時間,就連中宗在位時國力孱弱,突厥都未曾踏兵大燕邊境半步。

直至李氏亂政,戍邊的府軍被定王盧啟暗中集結歸為己用。數座邊疆重鎮驟然間兵力空虛,才給了突厥起兵叛亂的機會。

定王盧啟完成複國大業之後,也曾數次舉國之力意圖北伐,終因太過勞民傷財國力不支而放棄。

大燕與突厥在短短三十年的時間內,由當初碾壓似的軍力差距,漸漸縮小至旗鼓相當。這兩年來,隨著頡利可汗阿咄苾用一根馬鞭勒死顧利可汗,東突厥鐵騎在北地草原上所向披靡,隱隱有超越大燕步軍精兵的態勢。

“究其原因,無他,不過是突厥精兵西征之後,自西域高昌等地搜羅到許多能人工匠,改良了甲胄蹬鞍。”太子說,“兵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突厥軍將早已改頭換麵,長安城中的大司馬卻還做著□□上國的美夢。”

突厥位於大燕和西域之間,是商貿往來必經之地。

頡利可汗把持著商貿往來的交通要塞,如海關抽稅一樣雁過拔毛,早在這幾代人的積累中賺得盆滿缽盈。

他的親兵眾多,且人人皆配良馬,又靠著高昌等地的鐵匠改良馬鞍和腳蹬,鍛造輕便的軟鎖甲衣。

真金白銀,砸出了一隻令人聞風喪膽的北地雄師。

“鎖子甲輕便又堅硬,內襯絲墊。軍士穿上之後,既不阻礙行軍打仗,又能極大地保護自身,普通刀劍長/槍根本無能為力。”太子如數家珍,一件件地分析。

“馬鐙被改良,換了輕鋼鍛造,馬鞍也做了改良,前後翹起如同拱橋。如此一來,兵將跨騎在馬鞍上,身姿更為固定,不再磨損戰馬皮肉,更可腳踩馬鐙將全身的力氣置於鐙上,不用再擔心馬鐙斷裂。”

兵將以腿腳使力,就可釋放雙手,不再需要緊握韁繩。

而他們有了手,就可以持刀持矛持弓,再加上馬匹的速度,戰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從西域傳來的先進的裝備,逐漸成為頡利可汗所向披靡的武器。

“大司馬治軍甚嚴,又剛愎自用,自然不會將突厥人做了什麼放在眼中。何況大燕農墾為生,騎馬之人本就是少數。燕軍向來以步兵方陣為重,又怎會花費心力去革新馬具?”太子沉吟道。

即便是突厥使臣一年比一年放肆,貢品一年比一年敷衍,大司馬卻也能靠著自己的積威,替大燕換回邊疆十年的安穩。

可是突厥起兵日漸崛起之後,燕軍固步自封,妄圖靠著已落後數十年的戰車和盾牌抵禦騎兵,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太子自己是木匠出身,心裡比誰都清楚:“…做件木工活,我們雕床雕櫃,隻用普通的刻刀便已足夠。可是若想雕些精細的活計,就須重金托人,自順州購入西域的薄刃刻刀,物美價廉又極為鋒利,雕起來又快又好,十分趁手。”

雕塊木頭,都是突厥人手裡的刻刀好用。

更何況上了戰場,兩方短兵相接的時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