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美人王氏(1 / 2)

新年和頒金節一直都是宮中最重要的兩個節日,而新年所獲得的賞賜也是各宮主位、嬪妃體現恩寵和地位的重要一環。

康熙三十年的新年,萬琉哈氏不光得了皇貴妃和榮妃的放賞,還很意外地得了康熙和太後的賞賜,宮中風向開始有了些改變,原本貴人當中最是受人關注的隻有良貴人一人,如今又添了一個萬貴人。

過罷新年之後,康熙就準備啟程南巡,太子跟著南巡已經是板上釘釘的,而其他幾個育有皇子的高位妃嬪在康熙臨行前都有些蠢蠢欲動,為了五阿哥去跟著南巡,宜妃還特意來了寧壽宮一趟,話裡頭明裡暗裡想叫五阿哥跟著去。

可太後一向是那最不沾事的,這也是她能在宮中安然度過這麼多年,自然也有自己的宮廷生存法則。

順治帝還在位的時候時候,她那姑姑廢後博爾濟吉特氏當年就是因著管事情太多而被廢了,那時宮裡的日子並不好過,孝獻皇後董鄂氏當道,順治眼裡除了董鄂氏再沒彆人,對她這個被逼著立為皇後的蒙古籍女子沒什麼好臉色,如果她不是這麼一個萬事不沾的性格,絕對不會有如今過得這麼舒坦的一天。

若是她突然插手來管宮中這些事情,第一個得罪的不是如今後宮當權的佟佳氏,而是康熙皇帝。

康熙同她關係和睦,也願意給她地位和尊榮尊榮,但這一切也隻是名譽上的,歸根結底,康熙並不希望這位嫡母插手過多他的事情。這個道理太後自然是曉得的,況且作為他的便宜“母後”,她所做的隻能是迎合這份“母慈子孝”,根本不好跟他擺太後的譜兒。

如今康熙能做到這個份兒上已是實屬不易,太後對於現在的處境和狀態也是十分的滿意,並不急於改變,也根本不想去打破現在的平衡。

在太後這裡磨了半天沒有得到肯定的答複,宜妃最終失望地離開了寧壽宮。

臨到離開時候,正碰上蘇麻喇姑帶著小豆丁十二阿哥往太後這邊來,十二阿哥比她上次在太後生辰宴上見到時候又長高了不少,走上來同她問好,舉止得體彬彬有禮。

十二阿哥和十一阿哥年紀相當,宜妃和身邊人難免會對十二阿哥關注更是多些,宜妃近來一直聽聞十二被養得很不錯,皇上每次去寧壽宮時都會連帶著見一見十二,反觀她的十一,身子骨是打娘胎裡出來的弱,讀書識字也並不見得比旁的皇子更好一些。

到底是從前養過康熙的人,不得不說,蘇姑姑帶皇子終歸還是有兩把刷子。

那日皇上抱著十二出現在太後壽宴上,那些人嫉妒得眼神都要滴出血來,直歎萬常在好命,不,現在應該叫萬貴人了。

想到這裡,宜妃不由更是鬱悶了幾分,草草跟蘇麻喇姑打個招呼後便告辭出了門。

宜妃離開後,她帶來的那幾樣糕點蜜餞自然便宜了殷陶。

宮裡養孩子養得小心,從來不給皇子公主們用太多點心,太後則從小在草原上長大,沒宮裡那麼多規矩也懶得刻意遵守,蘇麻喇姑也是如此。

是而殷陶就著牛乳用了兩塊金絲棗糕,正打算將手伸向那盤雙色豆糕時,隻聽得一旁的蘇姑姑發問了:“萬歲就要南巡了,十二阿哥長大後想不想跟著萬歲出門呢?”

殷陶停住了伸向豆糕的手。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答案自然是不想的。

九龍奪嫡這段關鍵而敏感的時期,幾乎任何一個跟康熙挨得太近的皇子都沒啥好結果。

不管是大阿哥直郡王、兩立兩廢的太子爺,還是後來的八爺、十三爺、十四爺,除了四大爺之外,可以說是個頂個兒遭了殃,大部分還落得了被未來皇上記恨的下場,這時候伺候康熙出門的確不是什麼好差事。

但話不能這麼說。

殷陶略一思考後,組織語言道:“都說皇阿瑪是世界上最明理之人,胤裪隻願一切都聽皇阿瑪一人的,他願意帶我去我便跟著,他叫我留在宮中,我便留在這裡,左右由皇阿瑪決定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