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截胡(1 / 2)

從河南離開後, 康熙一行並沒有在其他地方多做停留,而是直接南下到了江寧。

江南文人士子聚集,民風與北地多有不同。

文人多了, 想象力也出眾,既能於潤物細無聲處歌頌人,又能變著法兒損人, 叫人有苦說不出。

康熙的趣話他們自然是不敢傳, 但是不代表其他人的故事也不敢說。來到江南後, 幾乎所有人都提著心, 也加倍小心了一些,就連十四看著也比尋常時候看著更是正經了一些, 更何況是旁人。

這日傍晚, 風餐露宿了大半個月的殷陶, 終於在江寧行宮裡住了下來。

不得不說, 江寧這一帶到底還是有錢,行宮果然還是比盛京更好不少, 不論是建築還是園林,說是美輪美奐也不為過, 室內擺設更是富麗堂皇,饒是殷陶見識不少, 也有些看住了目光。

第一日晨起後, 照例去太後那裡請安的。

今兒人照例來得齊全, 就連康熙也比往日來得更早一些。

江南風氣和京中不一樣, 受多年儒家文化熏陶,更看中“禮儀仁孝”這些讀書人該具有的美好品質。

康熙作為萬民表率, 這次奉太後出行, 原本就有這個意頭在裡麵, 此時為了展現出自己的“孝道”,發揮典範的領導帶頭作用,更是要好好表現一番。

因為太後曾經特彆跟康熙提出,自己喜歡萬琉哈氏,康熙便叫了萬琉哈氏跟著太後伺候。

康熙見太後今日妝扮得甚為齊整,貴氣與美觀並存,看著比往日裡更是精致了幾分。

太後是蒙古人,周圍宮女嬤嬤都是從蒙軍旗包衣裡頭挑選出來的,審美也更偏草原的粗獷式審美。而萬琉哈氏心思細膩,手藝精巧,太後今日的妝扮一看就是她的手筆,也更符合江南人士的審美。

康熙心裡頭覺得極是透氣,用讚許地眼光看了萬琉哈氏一眼,道:“萬貴人侍奉太後辛苦,梁九功,把昨兒浙江巡撫進上的那兩柄玉如意取來,賞萬貴人。”

萬琉哈氏愣了一下,康熙賞的東西並不少,但是這麼人前大張旗鼓地賞賜卻是頭一回。

萬琉哈氏謝了恩後站在一旁,儘量降低存在感。

今兒皇上帶出來的娘娘不少,萬一風頭太過招了哪位的眼,隨便出點招數都夠她喝一壺的。

緊接著,康熙誇讚了誇讚五爺品行正直純善、殷陶一向勤勉,讀書練武都破有進步。

五爺被誇得有些詫異,低著頭老大不好意思。

康熙的誇獎當然不是白誇的,殷陶也是低著頭,默默等著康熙說下文。

果然,殷陶就聽康熙接下來道:“初到江南,朕事情不少,你兩個就替朕在太後這裡儘孝吧。”

兩人起身應了下來。

五爺心裡頭高興極了,方才被皇阿瑪誇了,現如今又接了這麼個好差事,不光能陪著太後不說,還能跟十二弟一起,最重要的是不用伴駕,跟著皇阿瑪到處跑,決計風吹不著雨淋不著,累不到他。

五爺簡直不敢相信,這等好事發生在了一向不被皇阿瑪所喜的他身上。

而與此同時,十四眼睛裡也都是小得意,隻不過立意和五爺不同。

他和十三哥最近可都是在皇阿瑪身邊伴駕的,四哥總是誇十二弟厲害,可十二弟再是厲害,也不過就是要留在宮中陪太後。

成日裡陪著一個老太太有什麼趣兒?哪裡及得上日日跟著皇阿瑪光鮮?

殷陶掃了幾位兄弟一眼,不光十四帶著這種情緒,直郡王、三爺、八爺等人眼中情緒皆是如此。

殷陶心中感歎,現九龍奪嫡大幕已經拉開,如今避著康師傅,跟著太後才是最安全的。

他也和五爺一樣,極是喜歡這個差事。

= =

皇上仁孝,帶太後出來南巡,又令兩位皇子在太後身邊日日伴著太後。

底下人也都看清了如今宮中風向,有什麼好吃的好用的好玩的都先供著太後這邊。

太後這裡物資豐足了,殷陶和五爺自然就吃得好用得好了。

江寧這邊行宮裡吃食並不比京中差,且兼具江南獨有的精致婉轉,殷陶和五爺這幾日在太後這裡過得十分愉快。

這日,康熙一早就派了魏珠過來傳話,說是今日事情少,等到了晚間就過來同太後一起用膳。

魏珠走了沒多久,江寧行宮的總管於程便過來了太後這邊,說是找了兩個極好的女先兒過來,等晚上用膳時候給皇上和太後說書解悶兒。

太後來到江南後喜歡上了聽書,最近經常有女先兒過來說書,每天都有至少兩個不同的女先兒伺候。

但今日不同,康熙說了要過來用晚膳,殷陶便留了個心眼兒。

他跟著於程出來,對他吩咐道:“你把那兩個女先兒叫來給我看看。”

於程愣了一下:“那兩個女先兒剛剛過來行宮,規矩什麼的也都知道得少,奴才派了人去教導他們,此時正在後頭學規矩呢。十二爺且先彆著急,等太後娘娘用晚膳時候,那女先兒自然就過來了。”

殷陶道:“你既也說了,這兩個人是外頭的,頭一次來行宮裡,我總是要見見的,也不能什麼人都叫往皇祖母和皇阿瑪麵前帶罷?”

於程也聽人說了,十二阿哥是個最好脾氣的,想著這是因為他不過是庶妃萬琉哈氏之子,家族人丁不豐,認定殷陶是個軟弱可欺之人,便道:“這事十二爺就不必管了,奴才在這行宮裡乾了也有些年頭了,保管能把幾位主子伺候得好好的,這事兒哪裡用得了您來管啊?您隻管擎著當爺便是了。”

麵對一邊笑著一邊擠兌自己多管閒事的於程,殷陶臉色冷了下來:“你隻管叫她過來便是,我聽聽她打算給皇阿瑪和皇祖母說些什麼。”

彆說在這個年代,他是阿哥,對方隻是奴才,兩人天然尊卑有彆。就是擱現代時候,有人要推薦說書先生給父親和祖母,他提前見一見也是不為過的。

於程沒想到十二阿哥竟會這般堅持,脾氣也不是傳聞中軟麵團兒一般,似乎跟旁人說過的並不一樣。於程有些懷疑,自己若是再不答應,十二阿哥能叫人當場發落了自己,隻得最終應了下來。

這兩個女先兒雖說是外頭的人,但穿得十分規整得體,生得也乾淨體麵,口齒伶俐自帶喜感,的確算是女先兒當中的較為傑出的人物。

兩個女先兒準備了一個父慈子孝,祖孫三代其樂融融的故事,也是太後會喜歡的類型。

兩人說完故事後,又講了一段順口溜,大致意思便是太後和皇上好福氣,兒子們個個都生得極好——太子賢德,是天降大任的儲君人選;三爺文采出眾,五爺至誠至孝,直郡王天生神力,八爺勇武過人……幾個小阿哥生得好又聽話,好比觀音座前善財童子一般,下界送福。

這段話乍一聽是沒啥問題,但是細細品品就有不對。

殷陶想了想,對那兩個女先兒問道:“宮裡頭阿哥們的事情,你們怎麼知道得這般清楚。”

其中一個年級較小,看起來膽子更大一些的女先兒開口道:“前幾日教我們的先生說了,江南一帶都是這麼傳的,說是皇子們個個都文韜武略,氣質不凡,今日一見十二爺,才知道此話不虛。”

殷陶眉頭皺了起來。

這兩人對太子的才德無限誇大了不少,還說太子將來會是“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