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搭檔(1 / 2)

殷陶此言一出,五爺反而沉默了下來。

殷陶見五哥雙手捧著茶盞,低著腦袋垂著雙眸,突然就靦腆了起來,活像個手足無措的小媳婦。

殷陶忍不住勾起了嘴角。

這是對自己多沒有信心啊!

殷陶拍了拍五爺的肩膀,對著他鼓勵道:“從前我托五哥打聽的事情從來沒有出岔子,每次我有什麼事情要查,從來都是第一個想起五哥。還有之前五姐姐的婚事,若不是五哥力挽狂瀾,恐怕五姐姐也不會有如今這般好的日子……這些都是五哥的過人之處。”

所以五哥你就莫要信心不足了,起碼在探尋事情真相方麵,整個皇家裡頭,你要說自己第二,沒人敢認第一。

五爺被殷陶這番話徹底感動到了,他從來都不知道,原來自己在十二弟心中形象竟然如此偉岸。

不過……

五爺一想到還要去四哥那邊討差事就有些心裡頭沒底:“十二弟你覺得我合適,不知道皇上會不會覺得我也合適。”

殷陶對著五爺笑了笑:“會的。”

新帝登基,朝中各個部門都需要有個定海神針,刑部是得罪人不好乾的部門,四哥會想找一個和朝局牽扯少、沒有私心的且身份夠得上的人壓陣,而五哥正好符合這所有的條件。

殷陶對著五爺建議道:“不如五哥你上個折子看看?說句不當說的,反正四哥已經是皇帝了,被皇帝拒絕的人山了海了去了,就算被拒絕了也不丟人。”

以前皇阿瑪在位的時候,五哥也沒少被拒絕和忽視。

“十二弟說得有理。”五爺聽得連連點頭:“我回去就寫。”

欽天監算好了日子後,四爺就在雍正元年年初正式登基為帝,這也標誌著屬於雍正帝胤禛的時代正式來臨。

四爺上位後,兄弟們為了避諱都改了名字,殷陶玉牒上的名字也變成了允裪。

殷陶並不排斥這次的改名,前世的媽媽剛好就姓雲,“雲陶”聽起來也是蠻好聽的。

接下來就是一連串的封誥。

上一輩裡,先帝德妃烏雅氏成了當之無愧的太後,貴妃佟佳氏晉皇考皇貴太妃,定妃萬琉哈氏晉皇考定貴太妃,和妃瓜爾佳

氏晉皇考和貴太妃,幾個和四爺交好的小阿哥的母妃由嬪位晉位妃位,其他惠妃等都是原地升格,保持太妃不變。

一眾兄弟當中,先太子也就是如今的慧真法師封理親王,七爺、八爺和十三晉位成了親王,其他暫時沒有變動。

四爺原來跟殷陶承諾說要把安安封為固倫公主,但是依著清朝製度規定,隻有皇後親生的嫡公主才能理所當然獲得皇家固倫公主的封號,其他的公主想要破格獲得固倫公主封號需要有正當理由,比如嫁去蒙古多年的三爺的同胞姊妹榮憲公主,比如為蒙古地區發展和朝廷穩定做出突出貢獻的恪靖公主等。

按理說,安安流行沒有嫁去蒙古,屬於並未有功於朝廷之人,本身是不該和封為公主的。可四爺一片好意盛情難卻,殷陶不忍心拂了四爺好意也隻得接受下來,但內裡還是覺得封固倫公主是在太過招眼,就算是為著安安好,也不能弄得太過高調。

四爺明白殷陶一心為著女兒的心思,老爺子給小姑娘起名作“安安”,想來也不求她一生多少大富大貴,而是希望她能平安順遂。

四爺隻好作罷,最終給了安安和碩端和公主的封號,又封了自己膝下二格格和十三等幾個兄弟家的女兒接進宮來,各家世子也都享貝子待遇多有封賞。

理親王隻在康熙離世之時入宮去靈前磕了頭上了香,後來便一直在家為康熙誦經,沒有再踏入宮門一步。

畢竟他身份實在敏感,稍有偏差之處就會給朝中人以錯誤信號,造成無法挽回的影響和後果,也隻有他主動避讓一些,才能叫大家都好,也讓皇阿瑪走得放心,不必為他們的事情在天上繼續費心勞神。

並不是朝中所有皇子都有理親王這般明白通透。

廉王府前院書房內,九爺將滿滿一小匣銀票擱在八爺桌上。

“八哥剛剛封了親王,手上事情多,手下人又不少,正是需要用錢的時候,做弟弟的也幫不上你什麼忙,八哥萬萬莫要跟我推辭客氣,隻管收下便好。”

八爺知道九爺是誠心過來送錢的,謝過他之後便拉著他坐了下來。

八爺剛剛獲封廉親王,雖然他對

於這個爵位表現得並沒有多少喜悅,但九爺還是要跟八哥道喜的。

不想八哥卻根本不認同這是一件喜事,認為皇上這並不是對他他好,而是虛情假意安撫人心,等朝局穩定之後再秋後算賬,早晚都是要搞事情的,他必須先下手為強,不能掉以輕心反而著了皇上的道兒。

九爺聽得一愣一愣的。

雖然覺得八哥說得有道理,但也隱隱覺得有些不對。

新君剛剛即位,正是用人的時候,若是八哥當真願意服軟,像當初對先帝一樣對著四哥那般敬重,想來四哥也不會趕儘殺絕的。

他可比不得八哥那般“有骨氣”,八哥都封了親王還這般不滿意,要是四哥也能他一個親王,他當即服從四哥所有指令和決定,指哪兒打哪兒絕沒問題。

不管怎麼說,四哥還是給足了八哥麵子,讓他跟諸多輔政大臣一般待遇,先是被授為理藩院尚書,又讓他接管了工部的一應事務,說明四哥心裡頭還是想用他的。

四哥給八哥封親王,八哥說是陰謀,如果四哥不給八哥封親王,估計八哥這會子早就鬨上了。

封了不滿意,不封更不滿意,這事也挺難辦的。

先帝在位的後幾年裡,十爺成了朝廷和蒙古各部的“通訊員”,時常被先帝派遣去蒙古傳旨和送賞。

也因著十爺辦這些事情辦得比較不錯的緣故,先帝臨走前把他安在了理藩院,新帝上位後也一直沒動十爺的位置。

十爺最近依舊忙碌,且因為是新君上位,需要下發的旨意和賞賜隻多不少,十爺剛過完年就帶著福晉去了蒙古,再不好和八爺等人串聯了。

實際上,在先帝在位的後幾年裡,十爺便一直忙碌,很少與八爺九爺兩個小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