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若華眨眨眼,半點不覺得抱歉,無論怎麼算,都跟自己沒關係。
王月英就這麼回了村做了老師。
趙建國在村子裡開了個會,沒兩天就讓方若華幫助蔡校長,一起籌備村中學。
村子裡本來沒有中學,去縣城的中學讀書,學費,書本費,夥食費,住宿費,各種費用很高,且交通不便,大部分村裡的孩子都上過小學,認識幾個字便算了。
趙建國這個大隊長,還有一乾村民一早就打算在村裡辦個中學。
蔡校長當年遠赴歐洲留學,以他的能力,去大學任教也綽綽有餘,另外知青裡麵,像方若華和花小芳就是高中畢業,何妮和另外幾個男知青是初中畢業,師資力量在當下來說,比大城市肯定是差了許多,但和一般的小縣城的中學比,那可不差什麼。
就在方若華現在住的地方,靠東邊三百米就有四間土胚房,可以給學生們當教室。
方若華和蔡校長一起統計了下,適齡該升中學的學生隻有六十五個,這幾間教室綽綽有餘。
地方準備好,她就跟趙建國說了一聲,叫了幾個知青過來,一起收拾教室,牆壁不用粉刷,拿弄到的報紙糊了糊,因為方若華的手巧,雖然隻是報紙,但拚接得當,居然做出很漂亮的裝飾畫。
幾個知青看得都有點眼熱,琢磨著回頭也弄些報紙來裝修自家的屋子。
方若華又找來木板和刻刀,刻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字樣掛在教室前麵,從趙建國那兒翻出毛筆和墨,在牆上寫一些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之類的勸學詩詞,再加上語錄中的話,教室登時變得很像樣。
玻璃此時卻不好找,尋常村民家的窗戶都是紙糊的,方若華的屋子裡也沒安,方若華乾脆去廢品收購站轉了一圈,找了一些碎玻璃,有玻璃瓶上的,也有破碎的窗戶,做了網格狀的窗戶,把玻璃鑲嵌上去,薄厚不同,顏色各異,透明度也稍有區彆,但是她這麼一鑲嵌,連她自己看了都覺得雅致的很。
其他人看了更是說好。
不得不說,方若華那一直派上多大用處的心靈手巧和道具製造技能,這一回終於建立奇功!
教室越裝飾越漂亮,勾得村子裡好些孩子跑過來圍觀,方若華乾脆拿了一點糖塊,哄著這幫孩子幫著乾活,壘壘桌子,掃掃地,乾得好的便多給幾塊糖,登時哄得這些娃娃越發愛往教室跑。
徐小龍和徐小雲也跟著來,一開始他們看方若華的目光都躲躲閃閃的,後來看方若華柔聲細氣地和他們說話,並不可怕到莫名其妙地親近起來。
尤其是徐小雲,今年才五歲多,不到六歲而已,特彆愛往她身邊湊,小姑娘身材乾瘦,卻有一雙很漂亮的眼睛,烏黑明亮,盯著方若華的時候好像會說話,奈何方姑娘冷心腸,半點不打算和這一對龍鳳胎打交道。
說到底,前夫和前夫家前妻的孩子,這關係太亂了,少摻和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