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殷至少在短時間內,表兄妹,表姐弟等成親的人數應該會迅速下降,至少這一年,也許會無限接近於零。
隻是也並不都是好處,還有一批已經結了親的女人們以淚洗麵,因為夫家竟都打起納妾生子的主意,大部分女子都忍了,還有的主動給丈夫納妾,唯獨一小部分不肯妥協,主動和離。
無論做什麼事,總歸都有利有弊,方若華當初提這件事,也預料到現在的結果,本就無可奈何,她也沒把責任往自己身上兜攬。
總會過去的。
……
新的一年來臨,方若華的名聲是日益上漲,她的生活到並沒有多少改變,駱長天再也沒有現身說一些有的沒的話。
經曆過這幾個小時空,除了那次考試不算,她從沒有在小時空裡遇到聖德門的修士,想必是有一定的製約,長天真人那類大能,不可能隨隨便便想到哪裡走上一圈,就到哪裡走上一圈。
駱長天有些討厭,方若華到不是怕他,就是不太喜歡,能不見麵,終歸還是不要見麵為好。
冬日的寒氣漸漸褪去,春日將至。
一連下了幾場春雨,就是幻真觀的莊戶們也呼起了佛號,前些年的災荒著實嚇到了老百姓,開春有些好兆頭,農戶人家就沒有不高興的。
這日,天氣轉晴,江南那邊的文萃集錄又出新版,方若華一早得了書,裡麵有她爸媽寫的各類文章,就是她讀了也覺得有趣。
尤其是她爸爸寫得東西,哪怕尋常小事由他落筆,也能趣味橫生。
這回的文萃集錄,在正刊上方肖調侃曆史侃到前朝末代帝王的功與過,言辭大膽,筆調辛辣,愣是讓一乾在筆杆子上從不輸人的文人墨客大半個月沒敢給寫評。
當然,半月後評論爆發,一時集錄上刊登不完,不得不增刊了三回。
方若華卻隻先收拾三冊副刊出來,給黛玉和賈府的姑娘送過去。
文萃集錄正刊刊登的都是比較正經的文章,依托經史子集,言之有物。
但是副刊便不那麼講究,江南大佬們也是被方肖給帶歪了,個個匿名,腦洞很大,想寫什麼寫什麼,方肖自己目前就在副刊上連載了一篇推理,寫得是一個推官探案的故事。
故事背景就是當朝,內容雖然大部分都是純屬虛構,但裡麵有很多影射的東西很有趣,對於律法知識又很豐富,讓人讀來耳目一新。
反正如今隻寫了兩個月,就讀者眾多,連黛玉都是他的書迷,月月等著追讀,哪個月要是晚到幾日,便是黛玉也會惱一惱。
看來她爸爸有點做網絡寫手的潛質。
收拾好文萃集錄,一部分送去藏書樓,一部分送去給黛玉,方若華又把方肖夫婦假托大夢客之名寫得新作——《夢遊太虛》收好。
大夢客如今不光是江南名士,在整個大殷也屬於最頂尖的那類名士。
如果不是大夢客不露麵,恐怕連皇帝征辟的旨意也要送到他們頭上。
實在是這位名家所寫的東西,雖然說是虛幻,可是無所不包,讀書人能從中品讀詩詞,農戶能從中找出精耕細作增加收成的方法,商人能看到發家致富的良方,官員讀之,也能從中體會到官場奧秘。
方若華沒想到自家爸媽竟然這麼有閒情雅致,跑到紅樓同人來真認認真真著書立說。
但她能怎麼辦,也隻能由著這兩個老小孩去。
就是不知道聽得讚譽多了,這兩位會不會很臉紅,不過看那幫水友們到是視若無睹,想必以自己爸媽的臉皮厚度,也不至於會覺得不好意思。
黛玉那邊收了書,立時便回了一封信,信中夾著她自己寫得評論文章,還有一本話本。
方若華也沒想到黛玉居然養成寫作的習慣,而且不是寫特彆正經的文章,反而寫起話本子來。
“噗嗤。”
話本裡黛玉毒舌的厲害,大概是以賈寶玉為原型寫的,一個大家公子哥與女鬼和狐妖相遇的故事。
雖然能看出黛玉筆下的文字靈氣十足,但故事本身還顯得有點稚嫩,可黛玉偶爾冒出來的那點毒舌的小調皮,著實讓人一讀就心生歡喜。
方若華看完了話本,又去看黛玉寫得其它評論文章,這一看更是笑得不行,前仰後合。
文萃集錄裡登了一部分江南學子的策論,大部分都是江南各大知名書院提供,能登上集錄的,無不是學子中的佼佼者。
結果黛玉這小丫頭引經據典地批了好幾個學子的文章。
方若華讀到一篇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之類的策論,列舉了前麵幾個因女禍亡國的例子。
黛玉就以反諷的口氣寫了一篇評論,乍一看似乎持讚同意見,認真一看,文字之犀利,估計能讓原作者羞憤得撞牆,連那些被他引用的帝王們都要從祖墳裡蹦出來找他算賬。
方若華一邊看一邊笑,水友們有古文字功底不錯的,也看得酣暢淋漓,為原稿搶破了頭,算是讓她見識到腦殘粉的強大殺傷力。
可是搶也沒用,方若華打算自己保留,抄錄了一份才讓人把抄錄的送去江南。
按照此時的規矩,黛玉匿名寫個話本,寫篇文章到也罷了,但親筆所書的文字,還是不要隨便流傳出去比較妥當。
方若華自己不注重這些,卻不願意讓辛辛苦苦養了這麼長時間的小姑娘也去挑戰一下此時的社會規則。
一連看了許多文字,方若華的興致到是被勾了起來,手邊又沒有新書讀,還挺彆扭的,整理完手頭的稿子,收拾妥當,乾脆披上衣服出門去逛逛書肆,看看有沒有新書可以買回來讀。
現如今消遣的方法著實有些少,整日看歌舞,看戲也沒什麼意思。
方若華對京城各大書肆來說,也是熟客,一般過一段時日她便是不去,書肆掌櫃都會找幫閒的送來新書單子,對大客戶,古今中外的商人都不會不重視。,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