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真相隻有一個!(2 / 2)

哪怕是極個彆被中科院少年班錄取的——何勝明昨天特意查過,那些孩子的平均年齡都在15周歲上下,最小的也已經有13歲。也就是說,他們全都已經是大孩子了。所以把這些大孩子們歸類為“神童”,顯然不太合適,倒不如說他們是“智商較高的青少年”來得貼切。

何勝明自認為是有專業水準的。

他追求新聞真相,講究的是科學,是理論,是邏輯,是證據。

像林淼這種六七歲的“神童”,何勝明聽到後的第一反應就是包裝或者吹噓。

所以他昨天不僅查了有關於神童的資料,還更加認真地把林淼的底細翻了一遍。

一個6歲的孩子,能留下的社會痕跡很少。

何勝明所能查到的,當然就是就顯眼的那些。

首先是甌城區小學奧數競賽一等獎,一等獎總共20人,而林淼這個“神童”,恰好就排在第20名。客觀和辯證地講,何勝明認為林淼在數學上的實力和天分,肯定是存在的,但這場比賽,說不定就存在貓膩。想想看,為什麼一等獎是取20人而不是取10人呢?今年明明沒有全省的奧數競賽,為什麼非要繼續按照以往的慣例來?還有,難道批卷子的時候,就不能故意留一手,把原本有可能是第21名或者22、23名的林淼,硬提到第20名嗎?

此處存疑!

這是何勝明質疑林淼的第一點。

再然後是第二點,大概兩個月前,《東甌日報》第23版“青少年文學園地”板塊上,刊登了一篇名為《門》的小學生習作。何勝明對這篇文章印象極深。但是由於文章上寫有指導老師的名字,何勝明覺得也不奇怪。可能就是指導老師多花了點力氣,讓六年級的孩子寫了篇他自己根本就寫不出來的文章,搞點虛名,哄哄孩子家裡某位位高權重的家長。

但昨天何勝明終於知道林淼是何方神聖之後,立馬就對這篇文章的合理性產生了嚴重懷疑。

試問一個六歲的小孩,怎麼可能接觸到“東西方文化差異”這麼大的課題?

此處嚴重存疑!

順著這個思路,再一查林淼的父親林國榮,何勝明幾乎就有了定論——果不其然,大有貓膩!

林國榮,西城街道城管科科長,最近正要出一本散文集,還是東甌報業集團出版社出版的……

各種證據和跡象,在何勝明的腦海中迅速彙聚成了一條“真相鏈”。

何勝明一路抽絲剝繭加腦補,已然完全認定,這次所謂的“神童”事件,真相隻有一個!

那就是——這根本就是東甌報業集團,自導自演的一場市場營銷大戲!

至於具體的操作步驟,應該是這樣的:

為了提高林國榮這本新書的銷量,東甌報業集團出版部的人在兩個月之前就開始在暗地裡搞花招,他們先是和百裡坊小學打好招呼,讓林淼跳級上五年級,然後再通過搞定區教育局的關係,幫助林淼順利拿到一個過硬的全區奧數一等獎的“神童證明”;與此同時,報社內部也積極幫忙運作,發表一篇無關痛癢的小學生習作。

待到林國榮的作品完稿,萬事俱備之時,報社再突然放出林淼這股東風,最終借助“神童”這個噱頭,把全社會的注意力都轉移到林國榮和他的新書上,實現新書大賣。

“這年頭,搞文學的不容易啊,草蛇灰線,隻為炒作……不過這個林國榮,確實還水平不錯,不然我們也不會這麼大費周章地捧他……”

自覺已經掌握了事實真相的何勝明,對自己單位的做法,既鄙視又無奈又感慨。

他覺得今天的這場采訪其實毫無意義。

如果不是因為抱有某種惡趣味,想要現場戳穿“神童”的底細,然後看一看百裡坊小學領導們臉上尷尬的表情,他還真不想過來。當然要是時間可以再多一點,他其實還可以去林淼家附近采訪一下那些鄰居們。不過這個想法在何勝明的腦海中也就是一閃而過,因為覺得沒必要。

“苗校長,咱們的小神童呢?”何勝明跟兩位校長寒暄了半分鐘,就有點按捺不住了。

苗曉秋低頭看了眼樓下,見到一個小點正慢慢吞吞、不甘不願地朝著行政樓走來,臉上露出了一抹微笑,“過來了。小何,你要有心理準備啊。”

何勝明嗬嗬一笑。

這算是提前認輸了嗎?

百裡坊小學連這種花樣都敢耍,還真是不怕被人戳脊梁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