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1 / 2)

最終話

番外十四銘記

公元2020年的春天, 重慶。

一批中學生在一名導遊的帶領下,穿過修剪整齊的花園,走進一棟看起來已經有了些年頭的歐式彆墅。

“同學們, 這裡就是聞說先生和林燈先生的故居了。1932年初, 日本海軍陸戰隊進攻上海, 拉開了第一次淞滬會戰的序幕。雖說之後不久,日軍便在英美等西方勢力的乾預下撤回了日租界,但聞說先生的妻子林燈先生深謀遠慮, 意識到了日本遲早會發起第二次上海事變, 於是在誕下聞說先生的長女之後一年, 也就是1933年,他們便舉家搬遷到了重慶。”

一個男同學不禁好奇地說:“林燈先生是怎麼知道, 重慶是抗戰期間極少數沒有被日軍侵占的城市之一呢?是因為重慶是山城, 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嗎?”

導遊又不是林燈本人,哪裡知道林燈的想法?而且這位科研大佬十分奇怪, 據說在去世之前, 她親手燒毀了自己這一生所有的日記, 以至於後人想要詳細了解她的想法都沒有途徑。

導遊隻能乾笑了兩聲, 道:“或許吧。”

這時又有一個男孩子舉手發問:“導遊姐姐, 不是都說聞說夫婦是抗日英雄嗎?可他們預測到日軍幾年之後即將占領上海, 便提前跑了,這算是什麼英雄啊?”

“這你就不懂了吧?”說到自己擅長的部分,導遊胸有成竹地笑道:“林燈先生之所以要內遷重慶, 不是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而是為了把我國的民族工業和科研技術都轉移到後方,以防這些工業設施和先進技術落到了日本人的手中。”

“民族工業?先進技術?”

“是呀,近代以來,我國的民族工業大多分布於沿海各省,其中以上海最為集中。淞滬戰役爆發之後,上海遭受了巨大的損失,被日軍毀壞的工廠高達九百多家。林燈先生是最早力主將上海的先進工業設施向內地轉移的人。許多國內當時先進的工業和技術,都因此而得到了保全,為我國抗戰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在第二次淞滬之戰爆發之後,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還為了工廠內遷一事設立了專門的組織機構,製訂出了詳儘的轉移計劃,組織沿海各廠遷移到武昌、宜昌、重慶等地②。”

同學們都聽得入了迷,有一個女孩子好奇地問道:“民國時期的機器一定很大、很難搬運吧?”

導遊點點頭道:“是啊,尤其是在戰爭爆發之後,上海的工人們不得不冒著隨時被空襲、被轟炸的危險拆卸機器並裝箱,通過蘇州河將這些設備運出上海③。當時的許多民族企業家都感到非常後悔,後悔他們沒有相信聞說先生所說的日軍即將第二次入侵上海的預言,也沒有聽從林燈先生的話提前將重要工業設備轉移。等到了日軍真正入侵上海之後,想要轉移可就沒有之前那麼容易了。”

剛才提問的那個女生不由敬佩地說:“聞說先生和林燈先生還真是深謀遠慮啊!”

“是的,不僅如此,根據史料記載,當時林燈先生和蕭凱先生還出了一筆巨資,義務幫助上海地區的民族工業順利轉移。據統計,截至上海完全淪陷之前,上海共遷出了二百多家民族工廠,兩萬四千六百多噸機械設備,三千五百餘名專業技術人員。這是史無前例的舉國大搬遷,無數國人齊心協力,冒著槍林彈雨,承載著這個國家最後的希望,頑強而堅忍地轉移到了神州大陸的腹地。這場搬遷體現了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意誌,也讓世界意識到了,這個民族永遠都不可能屈服④。”

導遊說到後來,就有點掉書袋的意思了。同學們興致缺缺,又看起周圍的擺設來。

見其中一個小胖墩趴在展台的玻璃櫃前,導遊便順勢轉移了話題,含笑向大家介紹道:“同學們看這邊,這裡是聞說先生的一些手稿。先生於1941年在重慶創辦了雜誌《戰火》,在上麵發表了許多篇抗日、反侵略的文章,十分鼓舞人心。在當時,全國上下的有識之士基本都在看《戰火》。就連我黨的中央領導人,都是《戰火》的忠實讀者。”

先前提問過的一個少年揚聲道:“我知道《戰火》!這上頭的好多文章,都是我們課本上的。”

還有人說:“聽說就是因為聞說先生創辦了《戰火》,還差點被人刺殺了呢!幸虧他妻子及時發現,才叫聞說先生躲過了那一劫。”

一個看起來文質彬彬的男生則道:“比起《戰火》,我還是更喜歡聞說先生的。他的諷刺寫得實在是太好了!無論是諷刺封建迷信的《靈藥》和《荒唐》,還是揭露民國官場**的《為官之道》,全部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他身旁的一個女生雙手捧著臉,臉上露出憧憬的表情來:“我和你們就不一樣啦,我最喜歡的還是聞說先生寫給林燈先生的情詩!他的詩寫得實在是太美了,纏綿悱惻,情意綿綿……若不是林燈先生在戰火之中將這些資料都很好地保留了下來,我還真看不出聞說先生竟然是個這麼浪漫的人!”

“是啊是啊!”另一個高個子女生讚同地說:“你應該看過記錄聞說先生一天的那部《燈火闌珊》吧!實在是太經典了!”

“我當然看過!聞說先生就是通過那部影片向他妻子求婚的啊!”

兩個小女生湊在一起,發出了土撥鼠一樣的尖叫:“啊啊啊!!這究竟是什麼神仙愛情啊!!我真是太羨慕林燈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