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魂夜(1 / 2)

現代小城隍 衣落成火 6026 字 3個月前

正是清明時節,回鄉掃墓的人多,白事鋪子生意也很好,人來人往的,賣了很多紙紮香燭、鞭炮花圈出去。

阮椒不是第一次到這來了,不過以前他是買祭祀的東西,今天來問的是畫符的材料。

這家李家白事鋪子已經有幾十年,算是家裡傳下來的手藝,老板生了三個兒子,老小在外讀書,老大老二一個繼承紙紮手藝,一個打棺材做香燭很在行。

鋪子裡的東西質量都是上等,李老頭一家從來不會偷工減料,價格也合理。以前也有彆家在街上開過白事鋪,可樣樣兒比不上李家白事鋪,都悻悻地關門了。

進了鋪子以後,阮椒先叫人:“李太爺。”

彆看李老頭六十多了,卻還是人高馬大,精力旺盛,見著阮椒就大嗓門說道:“嬌嬌,你昨兒個不是剛來過嗎,紙錢不夠用?”

阮椒回答:“我來買點黃表紙,再要一根能畫符的毛筆,一盒朱墨。”

李老頭一愣:“你要畫符?會畫嗎?”

阮椒說:“常見的網上都能查到,我想著,自己畫更誠心。”

李老頭也沒問阮椒畫符乾什麼,畢竟這孩子苦,清明時回來掃墓,一個人在老宅裡住著,可能是害怕吧。想了想後,他就去屋裡拿了個幾樣東西出來,一件件指給他看:“三十張畫符專用的黃表紙,一支羊毫筆,一盒存了兩年的朱墨。合起來你給三十吧。”

市麵兒上幾十張黃表紙的價格七八塊,普通的羊毫筆也就幾塊錢,真正貴的是朱墨,一小盒二十塊打不住。全加起來隻要三十塊,沒特彆便宜,但肯定抹了零頭。

阮椒痛快地付錢道謝,接過這些畫符的材料。

這些材料沒點過靈,材質也很一般,要是真正的道士來畫符,成功率肯定不高。但對阮椒來說就不同了,他隻需要“鬼畫符”,再給蓋個章灌點信仰,就能用了。

轉過身,阮椒打著黑傘往回走。

經過一條巷子的時候,他感覺有什麼東西在看他,就轉頭看過去。

那是舊街裡的一條小黑巷子,兩邊都是一大片灰牆,夾得巷道尤其逼仄,牆麵的陰影投下來,弄得裡麵一點陽光也照不到。

巷子口有個四五歲的小孩兒,蒼白的皮膚,大大的黑眼睛,看著是胖乎乎的,可給人的感覺卻很瘦,要脫形了似的。他大半個身子都在陰影裡,隻小心地探出頭,還不敢完全探出巷子來。

現在的阮椒做了城隍,雖然用城隍印還得氪信仰,但自身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比如說,直接給開了陰陽眼。

所以他一眼就認出來,這是個小鬼。

小鬼的鬼形胖乎乎是因為死的時候就胖乎乎,而給他的感覺瘦脫了形……這應該是做了鬼以後給餓的。

一般的鄉野城縣之間,人們通常隻在上墳之後順便留點剩飯祭祀孤魂野鬼,偶爾有人在村外的路口燒點紙錢,大規模的野祭是沒有的。鬼多粥少嘛,這小鬼又不是厲鬼,搶不過那些大鬼凶鬼,自然就餓壞了。

不過,這小鬼死的時候也太小了,看著怪讓人同情的。

阮椒昨晚剛被掉頭鬼教了做鬼,但也沒有立刻就對所有鬼都冷漠無情,不能給小鬼什麼大的好處,請吃一頓飯還是沒問題的。頓了頓後,他轉身回白事鋪子裡再買了點香燭紙錢,蹲在巷子口點了,自己再避到旁邊。

青煙嫋嫋,在巷子口模糊地飄散。

阮椒的這個舉動引得一些路人往這邊多看了幾眼,但清明節嘛,古怪的事兒多了去,路人們看他是守著的,不會引起火災,也就沒來理會。

小鬼驚訝極了,黑黢黢的鬼眼睜大,一下子占據了他的半張臉,顯得既滑稽又恐怖。他偷偷地瞅了瞅阮椒,發現阮椒沒看他,才試探著接近,餓虎撲食似的抱住了香燭,一邊陶醉地吸食線香的煙氣,一邊啃蠟燭,啃得臉鼓鼓。

線香的煙氣凝聚成一束,小鬼吸食得越快,線香燒得越快,蠟燭上的燭淚滾滾而下,隻用了不到一分鐘,就燒得見底。

被燒完的紙錢變成冥幣,在巷子裡翻飛,眼看著就要飄出巷子,小鬼抓緊時間吃完香燭,一雙小手快如閃電,上躥下跳地把冥幣可勁兒往懷裡摟。

過了一會兒,小鬼把冥幣全揣進兜裡,他再左右看看想找阮椒,阮椒已經走出了十來米外了。小鬼抬起腳,想要跟上,然而他一隻腳剛出巷子,就被外麵的陽光給燙了一下,疼得他飛快縮回去了。小鬼委屈極了,睜大鬼眼看著阮椒離開的方向,一瞬也不瞬的。

這時候,阮椒帶著紙墨筆回到老宅,在桌上鋪開。

他深呼吸,毛筆蘸墨,開始……寫字。

淋漓的朱墨,以及並不怎麼好看的字。

五分鐘後,寫完了。

阮椒氪了兩塊的信仰,用城隍印往上麵一蓋——

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