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084(2 / 2)

來之前,餘思雅他們就算過了:“大概需要五百噸,主要是玉米、大麥、高粱、麥麩、米糠、油料這類粗糧。”

“五百噸?你們要的這量不小啊。”高市長沒說答應也沒說不答應。

餘思雅含笑說:“是啊,我們縣今年要養幾十萬隻鴨子,創造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產值。到年底應該能為縣裡麵創造幾十萬的稅金。”

平心而論,這個產值在省城不算很起眼,畢竟省城大單位多。但放到小縣城,那絕對是非常出眾的了。

尤其是清河鴨是一家成立還不到三年的村辦企業,初始的起步資金就300元,在短短三年內發展到現在的規模,可見其潛力。

當然更吸引高市長的是清河鴨能快速地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這幾年,知青回城的速度在加快,而且從去年開始,下鄉的人數也在減少,知青們也在不停地反映回城問題,就目前這種形式來看,知青返城是大勢所趨。鄉下也不需要這麼多知青。

上山下鄉,說是鍛煉這些知識青年們,號召他們去建設更廣闊的農村。其實最本質的問題是城裡提供不了那麼多的就業崗位,這麼多年輕人沒有工作,閒下來,是會出亂子的,所以才讓他們下鄉,一旦有單位接收,他們就能隨時回城。

作為一名搞經濟的市長,高市長比梅書記的信息更靈通,更敏感。他沉吟片刻說:“我可以給你批這個條子,不過你們清河養殖場的這個羽絨服分廠要建到省城。”

餘思雅本來就有這個計劃,當即一口答應:“這是自然,如果省城能在城郊給我們廠子批一塊地的話,我計劃明年在省城建一個分廠,直接建幾條新的生產線,招工也從省城招!”

這話非常符合高市長的心意,所以他非常痛快地叫許秘書:“給他們批個條子。”

有了高市長這句話,事情就解決,餘思雅他們隻要拿著條子去糧食局付錢提糧就行了。省城有好幾個大倉庫,裝的糧食不計其數,區區五百噸對庫存來說真的是微不足道。

但梅書記的心情卻有一點沉重,告彆了高市長後,出了政府大院,他問餘思雅:“你們養殖場是要整體搬到省城去嗎?”

餘思雅搖頭:“當然不是,梅書記,清河鴨這個牌子的根在辰山縣,我們的本廠也會一直在辰山縣。明年還會繼續擴大規模,進一步招工,但梅書記,清河鴨這個招牌想要走向全國,就得去省城,去交通更便宜,市場更廣闊的地方。”

梅書記也明白這個道理,像省城能給清河鴨的就多了。高市長說給糧就給糧,一揮手就是五百噸,還答應給清河鴨批一塊地。如果以後清河鴨能在省城立足,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和稅收,想必省城還會給他們更多的優待。

這些是辰山縣完全給不起的,連糧食這個要求,辰山縣都沒法滿足。梅書記雖然也有自己的私心,但他也是真心希望從自己工作了十幾年的這片土地上長出來的牌子能夠走得更遠,讓大家記住辰山縣這個名字。

所以哪怕不情願廠子就這麼流失去省城了,但他還是支持餘思雅的決定:“你的規劃很好,餘廠長,清河鴨在你手裡,我相信會走得更遠!”

餘思雅笑著說:“那等我們養殖場的規模越來越大,需要的鴨子數量也會更多。到時候還要靠辰山縣養殖基地了!”

她這是向梅書記表明態度,哪怕以後廠子要往省城遷,但對縣裡麵也不是沒好處。辰山縣偏僻,工業不發達,可以搞養殖業嘛,目前這21個養殖場就是雛形,等糧食更充裕了,再加大飼養規模。以後辰山縣就是著名的清河鴨之鄉。

梅書記按了按腦袋:“確實是個機會,但飼料是個大問題啊。”

現在七萬隻鴨子就是一個比較大的負擔了,這數量再增加上哪兒找糧食去?總不能回回都來麻煩高市長吧?

餘思雅也想到了這一點,不過在此之前,她就有了一些想法。

“梅書記,有沒有興趣下鄉去乾乾農活?”

梅書記詫異地望著她:“什麼意思?”

餘思雅笑著說:“梅書記,我想邀請你明天一起去城裡跟著老鄉們種種地,你覺得怎麼樣?”

梅書記知道,餘思雅現在要兼顧廠子和學業,事情非常多,不可能有什麼興趣去種地。她應該另有目的。

思考幾秒,梅書記一口答應了:“好。”

回去後,餘思雅找了省運輸公司,讓他們將這批糧食給運回辰山縣,當然運費是各養殖場自己掏,她隻負責從中牽個線就行了。

安排好後,餘思雅跟梅書記換上了一身打滿補丁的舊衣服,找到了縣城近郊的一個公社,跟公社書記說明了一下情況。

書記安排了一個不認識的年輕人:“小劉,這兩個人犯了點錯誤,被安排到咱們公社勞動改造。你把他們領回西崗大隊,讓他們跟你們大隊的社員一起勞動,至於吃飯嘛……”

餘思雅連忙說:“書記,我們不挑的,我們什麼活都能乾,吃飯隻要能填飽肚子就行了。”

那書記這才接話道:“對,他們不挑的,這個是小餘,那個是梅……老梅,把人帶回去吧。”

趕緊走,再不走,他就繃不住要喊梅書記了。

也不知道梅書記打的什麼主意,突然跑過來說要去大隊乾乾農活,體驗一下,還領了個嬌滴滴的姑娘。哎,這都什麼事啊!希望那群家夥好好乾活,不要偷奸耍滑,被梅書記逮著了,不然連他也要一起吃排頭。

***

小劉把他們領回大隊,跟大隊長說明了情況。

“犯了錯,來改造的啊?”大隊長尋思了一下,這些改造人員得安排重活,“那,那個男的,叫什麼名字?你,讓他去挑糞,這個女娃細皮嫩肉的,那就去丟種子吧。”

不得不說,長得好看,臉嫩就是占便宜。餘思雅明顯分到了更輕省的活,而梅書記分到的就是目前最重的活了。

餘思雅有些擔心,低聲問梅書記:“要不要跟隊長說換個工作?”

梅書記擺手:“沒事,我十幾歲的時候就下地乾農活了,正好憶苦思甜,回憶一下當年的感覺。放心吧,沒事,就半天!”

見他這麼說,餘思雅便沒有再勸,提著籃子跟丟種子的婦女一起走了。

這會兒正是種玉米的時候,大隊裡的社員分成了好幾批,有丟種子的,有挖地挖坑的,也有挑糞澆水的。根據不同的工種計不同的工分,在乾活的地方,還有個記分員專門給大家發牌子,以記錄乾了多少活。

餘思雅每丟完一籃子的玉米種子,就能得到一個小木牌,其他婦女也是這樣。手腳快,乾得快的,明顯一天能拿更多的工分,所以為了多拿工分,大家都很積極。

餘思雅也很少乾這樣的體力活,半天下來,感覺有些累。她這還算是好的,梅書記坐了一二十年的辦公室,很多年沒乾過體力活了,這驟然間挑擔子,肩膀都被磨紅了,半天下來,腰酸背疼,累得不輕。

統計完了工分,兩人走在最後麵。

梅書記揉著老腰感歎:“哎,人老了,不比當年了。這乾農活啊,真的是苦。”

餘思雅笑道:“可不是,所以哪裡有個當工人的機會,大家都會搶破頭。梅書記,除了累,你還有其他感想嗎?”

梅書記就知道餘思雅在這裡等著他。他雖然乾農活的經驗不算豐富,但多少知道一些:“他們雖然乾活很賣力,速度很快,挺積極的樣子,但感覺這活乾得太粗糙了,產量恐怕提不上去。”

“是啊,梅書記,你看,這家人的自留地裡種的玉米,已經長出來了,跟咱們今天種的完全不一樣吧。他們這兩三棵玉米一窩,每一窩玉米的間隔都差不多,非常合理,你看玉米長得多壯。再看那邊,應該也是前幾天種的玉米,跟自留地裡的完全沒法比。”餘思雅指著道路兩邊的玉米做比較。

自留地的玉米長得比較勻稱,長勢很好,再看道路另一邊村裡集體的地,同樣是玉米,有的地方十幾棵玉米擠在一起,有的地方又沒有玉米,個彆玉米苗很粗很壯,但長勢不好的更多,看起來參差不齊的。

同樣的土地,同樣的玉米種子,就隔了一條馬路,竟然有如此大的區彆。要是今天沒下地,梅書記可能還要想好一會兒才能明白其中的緣由。

但親眼見證了社員們是如何種地的,他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就拿丟種子來說,丟一籃子種子一個牌子,為了多掙工分,那還不得趕緊丟,多丟點,肯定就不會像種自留地那樣精細。有的本本分分,一個窩裡丟兩三粒種子,有的就大把大把地丟,隻求快點將籃子裡的種子丟完。

同樣的澆糞水也是一樣的,有的人挑著擔子過去,一瓢一瓢對準丟了種子的坑裡澆水。有的人為了快,圖省事,多掙工分,就半桶半桶地往地裡潑水。

這樣兩者的效率明顯不是在一個檔次,久而久之,其他人見了,為了多掙工分,肯定也要有樣學樣,不然同樣的勞動,彆人就要比你自己多拿工分,多分糧食和錢。這樣自己就會不吃虧,為了不吃虧,原本老老實實種地的人也會跟著耍小動作。

這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

梅書記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我回去就讓公社書記到縣裡開會,難怪糧食產量一直上不去,大家乾活都糊弄,能填飽肚子嗎?”

餘思雅不得不潑他的冷水:“沒用的,梅書記,每個村總有懶漢,有投機取巧的人。隻要有這些人的存在,其他人就不會甘心老老實實乾活。再說,這些毛病已經根深蒂固一二十年了,不是乾部們強調一遍就能解決的。”

這是製度出了問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梅書記也明白這一點,但是他有沒有更好的辦法,這是規定,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

不過餘思雅今天竟然特意帶他來體驗了一番,想必心裡是有了一些想法。

他索性直說:“餘廠長,你有什麼想法直接說吧,隻要能解決這個問題,讓大家填飽肚子,咱們都可以去嘗試。”

餘思雅很想說“包產到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可不行。彆看梅書記現在似乎好說話,但這個事太大了。

當初小崗村的十幾個乾部悄悄搞這個的時候,既瞞上又瞞下,分田到戶,不告訴任何人。而且還約定好,如果有乾部坐了牢,社員要保證幫他們把孩子養到成年。

可見當時他們是下了多大的決心,這個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更不適合一個縣去搞,這樣動靜太大,還沒出成績前就可能被發現,乃至叫停。

但這又不得搞,這才是提高農村生產力的根本法子。

這會兒的土地生產出的糧食真的不夠吃嗎?當然不是,小崗村在實行分田到戶後,第二年的糧食產量是66年到70年這五年之和,徹底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也告彆了餓死人的年代,此後再也沒聽說過□□。

但他們這麼大的縣不能明著搞這個。

餘思雅給梅書記出主意:“梅書記,他們之所以隻圖快,隻求能夠多拿工分,而不是追究糧食產量,說到底因為不管出產多少糧食,跟他們能拿到手沒有多少關係。久而久之,誰會上心呢,我知道你要說奉獻精神,建設精神,可社員們大字都不識幾個,覺悟還沒這麼高。”

梅書記歎氣:“是啊,二十多年的大鍋飯,尾大不掉,社員們不是磨洋工,就是糊弄投機取巧了事,認認真真種地的沒幾個。”

“所以我們要改變這一點。梅書記,我有個建議,咱們就以現在的各小隊為單位進行生產學習大比賽,不看過程,隻看結果。”餘思雅說出心裡醞釀已久的想法。

梅書記覺得挺新鮮的:“怎麼個看結果法,你細說。”

餘思雅繼續道:“這樣的,每個大隊基本上都有八個乃至十幾個小隊,咱們先在大隊評選,然後在公社評選。每個大隊,凡是當年產量最高的小隊,每個青壯年勞動力獎勵了兩塊錢。其他產量超過了往年的,也根據數量的多寡獎勵一部分錢。在全公社勝出的小隊,將獎勵一百塊,供小隊按勞動力人口劃分。”

彆小看兩塊錢,現在哪家哪戶不好幾個勞動力,要是拔得頭籌,一家人到年底就能多拿一二十塊。如果能在全公社勝出,這個獎勵還會翻倍。

一二十塊對農民來說可不是小數目,都夠買一兩百斤精細糧了,夠一家人舒舒服服地吃半個月。

反正也是要出工乾活的,如果認真一點,努力一點就能得到獎勵,誰會不願意呢?因為不管他們認不認真,每天到了時間總還是要上山乾活的。

梅書記也覺得這主意挺不錯的,但有個問題:“餘廠長,這全縣六十幾個公社,按你這麼算,光是每個公社兩百塊就得六千多塊去了,還有每個大隊的獎勵,這加起來,得好幾萬塊吧,咱們上哪兒拿去?”

他們縣可是個窮縣,財政每年都入不敷出,需要上麵撥款,哪有錢去發獎勵。

對於這一點,餘思雅早想好了:“梅書記,這錢不用縣裡掏啊。你忘了咱們的養殖場?各公社比往年多出來的這部分糧食,就按市價賣給養殖場啊,再用賣的錢去發給大家做獎勵。這哪還需要公社和縣裡麵掏錢啊?”

梅書記瞠目結舌,良久才擠出一句話:“餘廠長,你這空手套白狼的招數也用得太熟練了。”

餘思雅含笑看著他,反問:“梅書記,這樣不好嗎?以後社員們的積極性提起來了,收入也提高了。養殖場再也不用擔心缺糧的問題了,還能進一步擴大規模,創造更多的效益,繳納更多的稅款,帶動咱們縣城的發展。縣裡有錢,想辦事也方便多了,你說是不是?”

梅書記直搖頭:“你有理,我說不過你。這麼大個事我得好好想想。”

他都不知道找餘思雅回來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本來隻是想解決飼料問題,結果她一下子給他出了這麼大個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