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1 / 2)

“哎呀,欲速則不達,欲速則不達,你要是現在過去了,咱們的全盤棋就輸了!”陳望像是掐著時間出現,將不清醒的人及時的從柵欄上拽了下來。

“滾,彆管老子。”

“對,老子,你是我老子。爺呀,咱們回去吧,你現在這樣過去,以太太目前對你的態度,你隻會得到一個耳光外加一句流氓。”

“你放開我!”

陳望與傅荀兩個人在習習的海風中糾纏,陳望哪是他的對手,最後老何來了,魁梧的身板將他往肩上一扛,帶回了屋裡,花園裡重新安靜下來。

海水不知疲倦的從遠處卷來,撞擊著海岸線。

這是大海的聲音,讓林恩筱覺得安心的聲音。

書房裡,她正在看一個人的博客,馬可,男,40歲,台灣人,過去的十二年時間他隻身一人在南方一處偏遠山區一所小學裡義務支教。

博客裡上百萬的文字,隻言教育。

此人沒有接受過采訪,但上過幾次新聞,他處在深山之中著書立說,他曾經飽受爭議,被抨擊為另辟蹊徑的嘩眾取寵,對此他卻從未做過任何解釋,他仍然在博客中寫一些空洞、過於理想化的理論。

十年如一日,他沒有工資,不出深山,靠著台灣的遺產過著簡樸的生活。

而在去年,他有了一項大動作,他的書受到了諸多的認可,他研究的對象不僅僅是孩子,不僅僅是教育,他研究人,研究教育對一個人的長遠影響。

下一期要記錄的對象便是這樣的一個人。

林恩筱端正的坐在書桌前,電腦旁放著一杯咖啡,提神醒腦。她想儘快將馬可傅客上的文字看完,再看看他的書,這樣她不得不利用起晚上安靜的時間。

她將全部的思緒都埋進了電腦裡,至餘一些事一些人,紛紛雜雜的,她不想起,她的世界裡就可以從來就沒有過這樣的人和這些事。

上一次對石老師的采訪,正在緊鑼密鼓的剪輯送審以及一係列繁複的準備當中,而這個過程不需要她的參與,有事她便去一趟電視台,沒事她便獨自一人在海邊看資料,為即將出發的下一次采訪做準備。

除了劉女士的甜品快遞,沒有人會來打擾她。

夜幕下,林恩筱從家政阿姨手裡接過甜品,“我方便問一下,劉女士她白天工作嗎?”

“她有時候工作,有時候不用工作。這兩天感冒了在家休息,不過今天好了。”家政阿姨笑了笑。

“啊,那就好。替我謝謝劉女士。”她看了看手上的禮物。

很想將梁薇的疑惑問一下,有沒有孩子,有沒有丈夫,不過罷了。

關起門來,林恩筱將籃子打開,這回卻是中式糕點,做的非常的精致的中式糕點。

附卡片一張:“看了你們節目的預告,很不錯,預祝成功!”

林恩筱拾起卡片,字寫的方方正正,不帶個人色彩。她認真的看,這張卡片就像她這個人帶給她的感受,無法捕捉個人色彩,也無法在心中描繪出她大至的形象。

已經收了這麼多,她也不好現在突然拒收,並且也確實被這些精致的東西饞著了。

隔天,林恩筱隻得趁著放鬆眼睛的時間也自製了一些以前學過的甜點,待家政阿姨再次上門,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都省了她親自送過去。

這倒像是兩個小孩兒,自己的東西吃膩了,要交換著吃。

她也附卡一張:“謝謝祝福,也祝你生活幸福!天氣涼了,注意保暖。”

隔天又來了一籃子蘇式糕點,並附卡一張:“一個人生活,注意勞逸結合。”

這禮尚往來!

真是!

林恩筱看著卡片忍不住的笑。

一個人生活!她也是被人同情了嗎?

客廳裡,林恩筱坐在沙發上,茶幾下有個小抽屜,拖開,裡麵同樣的卡片有好幾張,白色底,角落有一束淡雅的小花。現在又多了一張。

*

十月末,往大山裡走,聽著真是不錯,而到了地方,一切的美麗幻想都被現實掩蓋。當然沒有旅遊區的層林儘染,落英繽紛。

樸素的大山,不太寬闊的鄉村小道,坡坡坎坎的土路,同事們都在打趣,他們的節目應該換個名稱,叫:“深入鄉村。”

坐了大半天的車,像是極度抑鬱後的亢奮,大家都在說說笑笑,說些該的不該的在打趣,林恩筱很少發言,因為駱之辰!

他的存在,讓她十分的不自在。雖然他真就隻是和彆的同事一樣,與她隻有正常的交流。

罷了。

馬可就住在學校裡,一間窄小的房子就是他的家。

與第一次采訪不一同,林恩筱有了些實戰經驗,而受訪者又願意配合。

“聽說您原來從不接受任何采訪,為什麼現在願意了。”林恩筱微笑著問,聲音清甜,笑容溫暖,有一種特殊的賞心悅目的親和力。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認識到教育對一個人的長遠影響。”40歲的男人,瘦高個,說話溫言細語,某些字還略帶點台灣腔。不過他對她的親和力似乎毫不在乎。

他不太認真的看她,不是因為陌生、男女不便,更像是因為不重要,便不用重視。這種微妙,讓林恩筱有些受打擊。

馬可的身邊隨時都跟著一群小學生,學生們都不怕他,在他身旁纏來纏去,不像通常的學生有尊師重道的規矩。

他們拍攝馬可為學生上課,學校背後就有一片深深的鬆樹林,他的課堂不是每每都在教室進行,而時常會帶著學生進樹林。

實際上他在這個地方已經待了十多年,但因為貧窮,最後從他手上走出去的學生,沒有一個人是收獲了讓人側目的成就的,至今也有人以此對他進行抨擊。

“您對此是怎麼回應的?”

“我沒有回應過這些。”馬可在回答,眼睛卻看著身旁的一個孩子,孩子將他手心掰開,仍了一隻死掉的蟲子在他手上,幾個孩子哈哈大笑著在周圍鬨。

采訪的氛圍並不安靜,簡直吵吵嚷嚷,總是有孩子躥出來,對馬可搗亂,林恩筱甚至想對這些孩子說些嚴厲的話。

馬可卻笑了,像是看穿了她的心思,“如果讓他們和我們一樣規矩,童年就沒有什麼可歌訟的了。”

他沒有回答她的問題,反而說起了他們的節目名稱來,說一開始因為這個名稱而不太想接受這次采訪,因為害怕以後會招來更多的非難。“但有人說你們電視台影響力很大。”

他說希望這次的采訪能引起更多普通人的關注,雖然這種影響也不會很大,幾乎不會有人因此而對自己的教育常態作出調整,但至少會有更多人知道有這樣的一種說話存在,也許以後與他有相同想法的人會更多,這就是他的目的。

現在的社會缺少耐心,能認真看書的人越來越少,電視節目更為直接也更為有效。

他無奈的說。

拍攝進行了兩天,學校裡有80%以上的孩子住校,山區來回路遠,住校是最好的選擇。他們的鏡頭不僅拍馬可,也拍孩子,在拍到孩子們的住宿環境時,林恩筱有些震驚,於她這個從小幾乎過著公主般生活長大的人。

校舍本身不錯,也挺乾淨,但孩子們的個人物品被褥、衣物,床底下的鞋子真是林恩筱從未見過的破舊。

當他們將它們穿在身上時,這樣的破舊會因他們的好動、調皮而被掩蓋,而它們此刻靜靜的破舊在一處,讓人看了心情沉重。

馬可大概注意到了她表情裡的微妙,“有很多東西不是會答題就能改變的。具備未來麵對生活的勇氣和才能我覺得更實在。”

林恩筱轉頭,馬可溫和的看著她。她想這或許就是她問他沒能教出什麼名人的答案罷。

兩天時間的采訪很順利,拍攝馬可的工作,拍攝他的生活,談他的理想和他理想中的教育。平時他除了愛看書,沒有什麼喜好,閒暇時間全混在孩子中間,一下課,總是一大群孩子跟在他身後。

中午放學太陽很大,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連拖著拽的將馬可拖下山,扯的他身上單薄的T恤衫幾乎就要散架,卻沒有人認為不妥,所有人都在笑。

山下有條淺淺的溪水,他們都將鞋襪脫了下水。

攝像機跟著他們走。

一個孩子跟人玩鬨,沒站穩一屁股坐進了水裡,站起來跳腳罵,罵完了帶著一屁股的水繼續玩耍,他們在隻有淺淺一層水的地方搬開石頭找螃蟹,林恩筱問他不怕感冒嗎?

“感冒了會好啊。”她被很嫌棄的看了一眼。

林恩筱被懟的啞口無言。

在這兒沒有孩子拉著她要拍照,也沒有人盯著她看說認識她,甚至孩子們對她們這一大群人都不太好奇。因為他們真是有更為有趣的事可做。

一屁股水的那孩子膚色黝黑,有種異樣的成熟,他光腳在水裡走的很嫻熟。他走開,林恩筱轉頭,看到駱之辰的攝像機對著她,紅燈亮著,她覺得應該對此說點什麼,卻什麼也沒說,隻是對著鏡子笑了笑。

她再轉回頭去,開始脫鞋脫襪,儘管她的行禮箱中並沒有足夠換洗的衣物。

腳踩下水,十月末,溪水冰涼,就算頭頂是大大的太陽,還是有些刺骨。她潔白如蔥段的腳趾蜷縮起來。

已經下水,無路可退,她攥緊著雙手,腳踩著硌肉的石頭,往水中走,沒有顧慮,冰涼刺激心臟,刺激的神經興奮,她踩過溪水,到了水最淺的地方,伸手下水,像他們一樣搬開石頭,不是每一個石頭下都有螃蟹,然而她第一次就中了,那螃蟹沒有藏身之處,迅速轉移。

“這邊這邊,她搬到了。”一個孩子在耳邊叫,一把將螃蟹抓了起來。

“我看看我看看,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