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7 章(1 / 2)

兩位皇子要成親, 桓淩這個率先上書的自然休假也休不穩, 每天不光被祖父拎去教訓, 早晚還要到都察院應卯, 與同僚一道監察戶、工兩部的銀錢出入。

宋時有些同情他, 但更值得同情的還是都察院與禮、戶、工三部被拉出來乾活的官員, 也不知那些人去加班時,會不會恨他這道奏章上的不是時候。

大約又恨又羨慕吧。畢竟皇子成親是國朝大事,他一本上去就讓兩位皇子定下婚事, 算是拿得出手的政績了, 至少當初為了周王成親連上不知多少道本的同事們都得羨慕。

宋時揮揮手送他踏上了加班的道路, 拿著他寫的購房指南,叫來經紀人帶他看房。三套都是桓淩這個本地人精心選的,不光房子大小合適, 布局好,建房子的材料都是好料, 周圍環境、鄰居、交通、購物條件也都不錯——從迷信上說,這幾處房子的風水也都不錯。

他私心裡, 還是最喜歡西涯那處。

不光是為了跟未來名人當鄰居,過一把養成首輔的癮,更是為了西涯這邊地方空闊, 比城裡的院子大上兩三倍, 東西跨院幾乎都比得上城東那處的正院, 足夠他們一家住到四世同堂。

不光宅院大、房舍多,旁邊還連著一座小小的花園。花園中從後海引進來一道水渠, 在園西測彙成一池碧水,傍立假山,聽說還是個廣結貴人的風水。宋時雖不信這些迷信的,卻喜歡這池子——如今池中雖然沒養什麼,但清清敗葉枯荷、投些蓮、荇、菱、芡的種子,往後到夏秋便是一片好景致。

還能吃著鮮菱嫩藕,一舉兩得。

花園雖小,多弄幾塊玲瓏……水泥湖石,再種些樹,用回廊、月亮門、花窗製造景深,學蘇式園林的設計布置出來,配上這池子和清渠,至少也是個街心公園的水平吧?

他越想越是心動,先找了個會寫生的書生把這三處院子內外景致畫下來,連圖帶房價、宅地魚鱗圖一並粘好,叫人捎回保定給母親和兄嫂們做參考。

把正事安排好了,他又去了一趟靈泉寺,找那天見的雜劇班子。

端午正日,都察院的加班浪潮也暫歇了歇,桓淩偷得浮生半日閒,陪他一同到靈泉寺。周王上回就是微服到這裡被捉的,這回估計不會再來,兩人穩穩當當地遛回來,準備先仔細看看戲台上的人再去認親。

萬一人家就是從福建來的路岐人身上學來了這妝容打扮,根本不是孟三郎夫婦呢?他們要是上去認錯了人,可就不好意思再看戲了,豈不浪費了這麼好的原著改編的雜劇!

他們掐著上回的時間,到得比上回早了些,那雜劇班子的車外雖然已圍了些人,演員卻都在帳篷裡上妝,淨末都還沒登台。此時過去,正好能看看前麵的豔段。

兩人經過路邊賣吃食的攤子時,那個差點和他吵起來的攤主倒認出他們,上前招呼道:“二位公子莫不是為了上回沒看成宋三元的雜劇,今日過來再看一次?上回公子們遇著貴友,就到寺裡去了,冷淘可惜都沒吃著幾口,今日小的再給公子們做一份,不要你的銀子。”

宋時見他如此大方,便笑著答道:“勞老丈惦記,今日我們要擠上去看戲,卻不便吃冷淘了,隻要買些方便拿在手裡的吃食。”

端午正日,還有什麼比粽子更方便的!

攤主道:“我家也有賣好江米粽子的,不知兩位客官要吃什麼的?有小棗的、蜜棗的,也有自家熬的好豆餡兒的,白送一小碟砂糖,不敢收客人們銀子。”

他從後頭打開一口大鍋,撈出幾個煮得碧綠欲滴的粽子,上頭纏著紅白幾色的線。

北方日常吃的粽子無非紅棗、豆餡、八寶、白糖,比南方的餡兒少。宋時自家愛吃棗的,索性就在他家要了兩個棗棕子,又給桓淩要了一個棗的一個豆餡的,叫老板替他們剝開,切成小塊擱在食盒裡方便一會兒帶走。

攤主痛快地說:“您這樣富貴公子哪兒能親手剝粽葉,自然是小老兒來。”他剝了箬葉,回頭洗洗煮煮還能再用,積得多了,也能省點買粽葉的小錢。

他說話利落,乾活也利落,幾下就給弄好了,還將兩小碟不怎麼白的砂糖倒進一個空的格子裡,方便他們蘸粽子吃。桓淩接過盒子,看看台上唱豔段的還沒開始,便拿了兩副筷子,用手帕擦了幾下,勸宋時趁這機會先吃兩口。

不光是熱著好吃的問題,待會兒擠到人群中,隻怕連抬臂的空當都沒有,縱是這粽子切得再好也不方便吃。

宋時夾著粽子往糖盒裡滾了一圈,吃起來仍是不如現代的糖甜,又找攤主買了幾碟的量。不過民間小吃就是吃個氣氛,不能要求攤主白送的糖還要搞白糖脫色工藝,砂砂甜甜的土白糖配上熱騰騰粘糯香滑的蒸江米,偶爾還能吃到比糖還甜的蒸棗,感覺相當不錯。

想當年大學食堂天天能買到粽子當早餐,也沒覺得這粽子好,如今真是一年隻能吃到一次了,才感覺到它作為節日食品的珍貴。

宋時憶起當年,不禁又想起了另一種適合在人多場合舉著吃的粽子:“要是有雲南的竹筒粽子就好了,破開竹子,拿個棍從底下一穿,外頭滾一圈糖,到哪兒都能吃。”

桓淩卻沒聽過“竹筒粽子”這名字,不禁問道:“你何時吃過雲南的粽子?難道是隨令遵在廣西任上……”

宋時這才意識到失口,連忙咳嗽幾聲,夾著粽子塊說:“正是,廣西離雲南近,有商人在雲南販藥材,說起他們那裡夷人吃食跟中原不同,愛有竹筒蒸飯。竹筒不隻能做粽子,還能蒸菜飯,裡麵摻上豆子或擱上雞肉、蘑菇……”

他在學校門口小攤上吃過好幾年,不知是不是正宗雲南產的,不過好吃是真的。

桓淩愛聽他講這些自己不曾參與過的經曆,便咬著粽子含笑聽著。那攤主倒是上了心,等他說完了便主動應承:“公子說的竹筒粽子倒也容易做,小老兒聽了也就會蒸了。下回公子若還來這攤上吃東西,小老兒便蒸上一鍋把與你們。”

宋時笑著搖搖頭:“我們再能吃也吃不上一鍋啊。老丈若要賣,自去試著做罷了。粽子容易做,那糯米蒸雞蒸肉時卻要在米裡滴幾滴油,再擱上秋油、薑、蒜醃了肉才好吃,單擱鹽的不夠香。”

他也忘了這是竹筒雞還是糯米雞的做法,不過憑他吃了小二十年食堂和外賣的經驗,按著他這做法做出來的肯定能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