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4 章(2 / 2)

“……義兄。”或者家眷也可以,當然要自稱夫人他也不反對。

宋時嚴正地糾正了桓淩的說法,但看他還能開得起玩笑,也稍微鬆了鬆心,留意到了彆處:這屋裡門窗緊關著,四下清冷沉悶,燈燭都沒點幾隻,昏昏暗暗的叫人壓抑。桓淩這一下午說不定都悶坐在屋裡,也不知吃沒吃飯,休息沒休息。

他便問出來:“你晚上吃飯了麼?這一下午就在院子裡乾待著?我雖不知你家出了什麼大事,竟要一家辭官,可越到這種時候,越得好好攝生調養,身體是革……是擔當大事的本錢!”

桓淩這才想起要吃飯的事,反過來問他:“你可吃過東西了?如今家裡正忙著收拾行裝,三日內必定要起程的,忙忙亂亂的,我叫人去廚房隨意拿些東西吧。”

他出去一趟,不久便有家人從廚下揀了幾道日常備著的熟雞、熟肉、臘肉、蒸酥果餡餅,又要了壺酒,拿大食盒提回屋裡,跟二人請罪:“廚下一時來不及辦飯,小的隻取了這些,兩位爺稍用些,小的再去催他們。”

宋時擺了擺手:“這些足夠了,我又不是來赴宴的,你家這些已不少了。”

他把人打發下去,先夾了些肉放在桓淩碗裡,自己也吃了兩口墊墊肚子,便問周王究竟出的什麼事,竟到了一個皇子被發落出宮,一個閣老要辭官謝罪的地步。

難道和他彈劾馬家有關?馬尚書落馬,牽連到周王了?

桓淩歎道:“宮裡傳出一句流言,說元娘‘不嫁少年才子,要嫁少年天子’。”

宋時後頸頓時乍起一片汗毛——這話說得,簡直堪比萬曆時馮保在李太後麵前進讒言,說首輔高拱曾評天子“十歲孩子,如何做人主”一句了。

這種事不解釋清楚,豈不要被天子記恨一輩子?

宋時連忙問道:“這是哪兒傳出的流言?什麼時候傳出來的?咱們好幾天前都當著滿朝文武出櫃了,聖上儘都知道,怎麼還會信這話?你們家也得辯解啊,光辭官怎麼行,你明日就上個本說是我看上你了,主動退婚的,我一個男的……我又不結婚,還要什麼好名聲啊!”

桓淩隻道不可。

這豈隻是名聲好不好的事,隻要沾了皇權二字,不死也要脫層皮。他家如今是自作自受,又怎麼肯讓宋時沾上這渾水?

他早知道求天家富貴就是火中取栗,當初他便勸祖父不該貪求權勢,卻勸不動祖父和元娘。既然那時要攀求富貴,得了做周王妃外家的好處,隨後而來的種種結果也隻能自家受著了。

他苦笑一聲,搖頭道:“你不懂,這是皇家……”

“我有什麼不懂的,不就是奪嫡嗎?”宋時雙眉一挑,站起身指點江山:“這流言肯定是後宮裡哪位皇子的母親傳出來的,為的就是把周王拉下馬,自家兒子好上位。我看多半兒就是齊王、魏王之母做的;不過也可能是更小的皇子的母妃,拿那兩位年長的皇子擋槍,自己帶著孩子在後麵暗暗積蓄力量,引導聖上懷疑齊、魏二王,等二王失寵,那位皇子也長大了,正好名正言順接任皇位……”

他當年可是從《雍正王朝》看到《延禧攻略》的人,二月河的康雍乾三部曲都看過原著,什麼宮鬥技術沒見過?人家可是“九龍奪嫡”,大鄭朝把剛進青春期的初中生齊王都歸攏進來也才三龍,能玩兒出什麼高級宮鬥來?

他在彆人家裡慷慨議論著皇家的事,桓淩卻替他懸心,前前後後地隔著門窗查看了好幾回有沒有偷聽的。

雖然擔心,卻也舍不得打斷他的話,畢竟宋時在他心裡一向見事分明,對宮中事分析的也頗有道理——雖然彆人心裡也這麼想,但聽他說出來就似乎比彆人說得更有道理些。

他等宋時說得累了,才端上一盞晾得溫涼正好的茶水,歎道:“此事是我家行事不謹,才致有人可鑽空隙陷害周王,我家人辭官去職其實也是應該的。可周王聰明寬仁、性情簡易,又不好奢侈享樂,是難得的賢王,如今無辜受害,我桓家罪責不輕,縱百死亦難贖罪,實不知如何才能為周王化解冤屈……”

滿朝上下照著儲君打造的賢王,為馬、桓兩家聯姻固勢之事拖累,失了聖心,他實在不知如何彌補。

宋時安慰他:那句流言一聽就是用來陷害周王的,今上賢明英察,必定能查出幕後推手,還周王一個清白。

說是這麼說,他自己卻也有些擔心,不知宮裡能不能查出流言真相,查出的真相又是真是假,能不能還周王一個清白。甚至就算還了清白,“少年天子”這根刺刺在他們父子之間,也不知當今能不能容忍……

他也在這時代生活了二十來年,並且當上了近臣中的近臣,深深理解桓淩的擔心自責——身為大臣,誰不想上頭坐著的是個脾氣好、肯納諫、有容人之量的皇帝?

周王人品好,又是長子,上位是理所當然,皇位交接也會最平穩。若以幼淩長,就不那麼合儒家思想,天子、朝臣之間必定有一場正統與寵愛之爭,鬨得朝局動蕩。而且剩下那兩位皇子年紀還小,不知道將來如何,萬一脾氣不如他呢?

且如果小皇子登了基,當了這麼多年隱形太子的皇長子又會是什麼下場?

他對著桌上一盤蒸臘魚琢磨了半天,劃拉掉半條魚身子,終於給周王出了一個俗套的,但經過無數實踐和電視劇論證,無論古今中外宮鬥裡都一定有效的方法:

就是生個“好聖孫。”

周王肯定是無辜的,唯一怕的就是當今聖上心有芥蒂,偏愛其他皇子,要廢長立幼。

但有了皇孫在其中轉圜,對兒子就有不滿,也會看在孫子的麵上寬容。遠的說《康熙大帝》最後一集裡,四爺的兒子乾隆最後就被康熙牽上了小手,憑自己的寵愛把爹拱上皇位;近的說平行世界的明仁宗朱高熾,就是憑著大學士解縉一句“好聖孫”壓倒了倍受父皇寵愛的弟弟朱高煦,繼位為皇。

當今天子也才四十出頭,按世衛組織的算法還是個青年呢。過幾年慢慢將此事淡忘了,如見周王仁德務實,低調不爭,再有個聰明可意的聖孫在眼前,或許仍會屬意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