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9 章(1 / 2)

當世唯一、本朝第二位三元賣身籌錢的效果不是一般的好。

馬同知親自設宴請來縣裡大戶人家募款, 還不等把三元書院推出去, 隻說了一聲宋大人要在城外設工坊安置流民, 就都肯認捐輸。

宋大人上任多日, 還沒受過哪家大戶邀請, 收過誰的賀禮, 他們這些富戶大族正為結交不上他著急。如今聽說他肯要錢,不管他為什麼要,眾人都心甘情願地給, 根本不問要多少, 隻要能換一個與宋三元套交情的機會。

嚴大人在任的時候, 想募幾百銀子修橋鋪路、施濟災民,都沒有如今這麼容易。

他聽著認捐的數額,一麵高興, 一麵又不免有些心酸——三元及第就是不一樣啊,嚴大人也是二甲進士出身, 他跟苑通判也都是甲科出身,想找這些大戶募些款子怎麼就沒這麼容易呢?

更令人心酸的是, 竟還有幾家富商擔憂宋大人獨自在異地為官,身邊無人服侍,願將家中嫡親愛女、俊秀子弟獻上做個內寵。

還都特彆理解宋大人與桓大人一片深情, 隻要能進知府後衙侍奉箕帚就行, 不求名份。

馬同知聽得直冷笑。

不求名分?

說得多麼脫俗, 就好似憑他們那些子弟的蒲柳之姿,真能得著宋大人的愛寵似的!

也不瞧瞧他們大人身邊相伴的是什麼人——

那是前任閣老的親孫子, 上一科二甲第十名的少年進士,二十幾歲就能位至正四品樞臣,都察院僉憲,連他們看著都隻能羨慕的,幾個尋常富戶人家的子女拿什麼比他!

何況這世間哪個男子不好妒。就憑宋大人到任前,桓僉憲親自帶兵迎出六百裡的作派,這人前腳敢進府衙,後腳他們這幾個同知、通判就都得到禦史衙門裡審一審了!

馬大人以己度人,想想自己領個小妾回衙之後會是什麼樣下場,便深覺不能為府尊大人招這個災回去,當即替他拒了這些人:“我們府尊大人與桓僉憲少年夫妻,情誼深厚,豈能容得下彆人插在當中?你們都把這些心思收收,用到正途上,誰家有年少會讀書的子弟——”

說到“年少會讀書的子弟”,卻有幾家書香世族的主事人眼神發亮,心中悄然有所猜測,卻又按捺著不敢說出。

隻怕是他們想得太高,說出來要惹人恥笑。

馬同知向堂下掃了一圈,看到眾人滿心期冀又不敢置信的神情,便知這回募得的善款定足以讓他在宋大人、甚至在周王麵前大有光彩了。

他微微含笑,府衙方向,飽含感情地說道:“宋大人自來到漢中這些日子,不見客、不設宴、不近絲竹弦索,一心隻為咱們漢中府殫精竭慮。既能為外來的流民考慮至此,又豈能不為本府士紳百姓著想?

“宋大人親口告訴本官,若府中興建流民住地之後還有富餘財力,便要建一座書院,廣招本府學生,有教無類,將漢中建成西北第一處文氣昌明之地!”

真的?!

果真如此……那可太好了!

既是有教無類,豈不是說,哪怕平常學業不佳的子弟,隻要他們做家長的肯捐輸,也能有機會讓孩子得到宋大人親自指點?

他們西北向來沒出過什麼名士大家,子弟們要覓名師都要去外頭遊學。難得宋三元來此為官,更難得的是他願意辦書院教學,他們這些子弟能得三元提點幾句,將來中試的機會肯定能大增!哪怕不是讀書的料子,曾在三元座下讀過書,不也是一輩子的榮光?

他一個三元及第的高才,哪怕本朝不得重用,待來日新皇即位,定是要再還朝的,不定幾時便入了閣,他們若能有個子弟做了閣老的學生……

捐個幾千萬錢也不算多啊!

這些大戶原本隻為了巴結新府尊,送些銀錢、美人結他的歡心,如今卻是真要走心了。不隻肯捐錢,還要連建房的工匠一起捐了,儘快建起安置流民的園子,再建個堪比南方那些有名書院的好書院,讓宋大人安心無憂,早些開課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