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渡章(1 / 2)

天子交托的重任,周王自然要擔當,也果然能擔當。他扶著父皇喝了口水,定了定神,溫和而堅定地應道“父皇放心,兒臣必定竭力而為。且此事也不光有兒臣和朝中諸大臣用心,宋知府也早辦了學校教授他所知所學……”

宋大人當初才建好工業園,就建了漢中府職業技術專修學院,如今已招了學生在學,朝廷遴選出賢材,到那裡書院、實習工坊都是現成的。

隻要人過去,立刻就能學起來。隻要這些人肯用心,必定能學得宋先生全副本事,報效朝廷。

天子訝然道“他竟這麼早就準備將此種祥瑞之法授與普通學子,不愧是今科魁首,有大儒心性。”

不過臣子做事周全是理所應當,自家兒子有擔當、能任事,才是最值得誇獎的。周王當初能容宋時在漢中收容流民,更肯為幾個逃人清查邊軍強征民壯之事,上書請改軍屯為商屯……這樣的胸襟氣度,任事之能,方不愧是他的兒子。

可兒,可兒。

天子撫著周王的背說“父皇信你。回去與你妻兒道彆,回漢中早做準備,這場廷推要不了十天半月也該有結果了。你不必擔心妻兒,有你母妃在,自然替你拂照她們。”

周王領旨謝恩,往後宮再拜母妃,回去又與王妃道彆。

王妃才出月子不久,身體尚未完全恢複,周王不忍讓她久坐,便叫她在床上倚著,自家坐在床邊,與她說了要回漢中之事“而今賢哥兒年紀還小,你身體也未恢複完全,不方便搬動,待過兩年哥兒大些,我便將你們母子接到漢中,咱們一家子團聚。”

到時候有現成的宋三元給孩子當老師,豈不更勝於上書房的翰林先生們了?

宋先生與他家淵源深厚,元娘從前隻是小女兒心性,對那樁婚事有所介懷,如今曆遍風波,也該放開懷抱了。

他湊在床邊喁喁低言,與王妃陳說利弊。桓元娘穩重地應道“殿下之意,臣妾豈有不明白的道理?其實家兄之前已來勸過我……我也明白宋先生於王爺是良臣益友,我不該因自己一點小心思便遷怒於人。我連累得王爺搬出宮禁,被陛下疏遠,宋大人卻能為王爺贏回聖心……”

不,不是。他並非隻為宋大人有賢才,才與他交好,更多的是為了他與舅兄之間有龍陽之情、夫妻之義……

他握住元娘的手說道“你不必想這些,我也不曾想過用宋先生所進的嘉禾、化肥之類爭勝邀寵。”他頓了頓,又說“我雖為長子,卻隻是妃嬪所出,如今父皇要迎立新後,再生嫡子,我自然要安心做個臣子。”

他們身在藩地,一輩子能見著的親戚也就是桓家兄長和嫂……了,親情難得,往後何不好好經營呢?王妃在府中不知外頭的事,他與兩位親家處的時候多,卻深知他們二人情誼之深,隻怕是聖旨都拆不開了。

桓元娘看向炕上小繈褓裡的世子,極輕地歎了一聲,苦笑著說“臣妾的心意自與殿下心意相同。待賢哥兒再長幾歲,便請宋先生與家兄為他開蒙,教他做個與父王一般賢德多才的小世子。”

她伸手抱起孩子,交到周王手中,說道“殿下多抱抱賢兒。再兩日殿下就要啟程,這一去不知父子們又要多久才能相見,望殿下將賢兒的模樣記在心上。臣妾還想叫人來寫一幅小照留在京裡,等賢兒大些,會認人了,也叫他認認父王的模樣。”

周王朝她笑了笑,雙手托起嬰兒,心滿意足地逗弄幼子,想象著將來一家人在漢中府團圓和樂的日子。

而他未來計劃中處處少不得的舅兄此時其實正在自己的嶽家討好嶽父嶽母和兩位舅子。他這趟回京雖沒帶什麼禮物,倒也從居庸關外買了些桔子、柿餅、乾果、山貨,又翻出幾套棉線毛線織的衣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