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7 章(1 / 2)

當今市麵上玻璃器皿雖然不少,可一塊摻著雜色的普通窗玻璃也得四五錢銀,這等透無暇的玻璃更要貴上數倍。漢中府城外一個收容流民的經濟園中,竟建起了整座玻璃頂的房子,說出去有誰敢信?

眾人在周王府,乃至在京中都不曾見著這樣奢侈的用料,甫一入園便受到一波衝擊,震驚得幾乎說不出話。

雖然這也不違製……可他怎麼想起建這樣奢華的暖房的?還用這暖房種菜?

工部員外郎季琛忍不住問道:“宋大人這暖房是花費了多少工料?漢中府竟如此富裕麼,或是大人……”

要說宋時敢截留漢中府的銀子蓋暖房,他也不信。漢中府衙對麵就是周王府,縱是桓僉憲念在私情上不管他,難道整個府衙、周王府上下都能眼見著他一個知府在親王駐地大肆搜刮?

除非這玻璃大棚也與種嘉禾有關係?那他們以後往各地主持農耕事務,莫不也要搭建這樣的玻璃暖房?

他腦中霎時轉過這個念頭,眼巴巴地看著大棚,隻等宋時解釋。

宋時並無賣關子的打算,當即答道:“這玻璃就是經濟園中自建的玻璃廠燒出來的,成本不高。也虧得漢中天台山有石英礦,才能燒出這種剔透如水精的石英玻璃,若是彆處,隻能用砂礫燒製普通玻璃了。”

他邊說邊帶人走向暖房,伸手推開門,打開了一個溫暖濕潤得不似冬天的世界。

眾人在門外便感覺到一陣熱氣撲麵而來,進到房裡更覺潮濕悶熱,仿佛一眨眼就從初春進了盛夏三伏,身上厚重的衣物悶得人無法呼吸,細密的汗珠一下子便從額頭、頸間沁了出來。

再看這暖棚裡乾活的莊戶,個個都穿著短衣短褲和草鞋,甚至連褲腿都高高挽著。

宋時等他們都進到大棚後便關了門,在令人窒息的悶熱中介紹道:“這大棚頂上和四壁都是玻璃,日光透過玻璃照進來,而外頭寒風又進不來,白天就十分溫暖。”

這可不隻是溫暖,簡直熱得難受了。

眾人苦笑道:“昔有野人獻曝的故事,世人還要笑那野人所知淺陋,將日曬的溫暖說得太過誇大,而今我等可都信服了。若無寒風吹拂,這曝日之暖豈止比得高廈奧室,直可比得燒熱的火炕火牆!”

雖然是在專糾風紀的僉都禦史麵前,他們也有心拋□□麵,脫件兒衣裳了。

好在桓禦史體貼他們,主動建議:“暖房裡悶熱,我等在外頭穿的衣裳太多,須脫換幾件才好行動。這暖房裡有小憩的房間,咱們且去更衣。”

暖房西北角上連著一座小實驗室,供學生過來做觀察記錄,試驗殺蟲劑、肥料之用,在實驗室內側就有供人更衣、休息的暖閣。眾人到那裡脫換夾衣,穿上宋老師安排人送來新的薄布夏衣、布鞋,喝了幾口冷飲,這才稍稍止汗。

但靜下心來之後,他們又查覺出一點異樣——這屋子分明不是玻璃頂,窗子也隻是普通大小,怎地竟和那花房裡差不多熱?

不對,熱意竟是從腳下透上來的。之前穿著靴子不覺得,換了薄底布鞋之後才發覺地板竟是熱乎乎的……

遮莫是在地下通了地龍?那暖房裡可也通了煙道?若真如此,想必這地龍是要日夜燒著的,不知一天要燒進多少柴炭?

幾位官員被他這豪氣驚得咋舌,紛紛追問,宋時卻隻抬手朝天上一劃:“我這裡日夜開爐煉煤膏、燒玻璃、鍛白雲石,那些煙道裡排出的煙氣足以供整個園區燒地龍、火炕,何須再燒柴炭?”

他眉宇間流轉著淡淡的矜傲,微微勾唇:“當日我從四川請來高手匠人,改造管道,能將爐中煤煙氣分成小股通入地下深處的煙道,給這花房地下均勻供暖,故此這暖房地麵便能耕種。“

這就是聯合生產的好處,即便看似無用的廢氣、油煙、廢渣也能再行回收利用,作為另一處生產的能源或原料。

就比如煤焦油,比如礦渣水泥,再比如他這暖房——彆的地方沒有經濟園裡這樣的煤煙熱力資源,自然建不了這樣的暖房了。

他端起桌上清涼的梨湯,一口而儘,抬臂引向房門:“天色不早,該上農業實踐課了,這堂課由我主講,桓先生助講,同學們請吧。”

桓先生十分滿意他給自己造出的這個副職,唇角微彎,向他淺淺頷首,轉過臉又擺出一副為人師表的嚴肅神情對學生們說:“今日宋先生所學,皆是千百人嘗試出來最優的耕作之法,眾人不可輕視農耕,須得用心記憶。”

這是自然,他們就是學農耕來的。

十位學生也擺出學生自覺,拱手應道:“我等自必聽從宋先生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