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章(1 / 2)

科舉出仕(士) 黃薑 6505 字 6個月前

貞文九年,江淮行省,臨淮府,浯陽縣,黎水村。

邁過年坎已有月餘,春寒漸消,人們蟄伏過去一個濕寒的冬天後,又重新回到了田地山野間。

村東黎鏢家,坐北一排三間闊正的黃泥青瓦房,東西兩溜各兩間低矮的黃泥蓬草房,南邊用樹乾和荊棘編出一堵籬笆牆,牆中間開著一扇低矮的柴門,由此圈出一個院子。

院子裡,黎池白白胖胖的一團,蹲在鋪著細膩泥沙的小菜圃邊,圓胖的手上拿著一根樹枝在泥土上寫字,一筆一劃、橫平豎直,神情嬌憨而認真。

“小池子,一起去前山玩!”一個猴頭猴腦的瘦黑小孩攀在籬笆牆上,朝著院子裡喊道。

“澎哥哥好~我不去。”黎池轉頭看向院外,估計了籬笆的承重和小孩的體重,說道:“澎哥哥,籬笆牆已經很久沒拆換過,怕是已經朽壞不穩當了,你當心摔著。”

猴兒樣的黎澎一躍跳下籬笆牆,怪模怪樣地擠擠眼、撇撇嘴,“好好!我就知道你不會去,果然白跑一趟。”

這小池子真跟個城裡小姑娘似的,整天待在家裡,隻是據說城裡小姑娘是在家繡花,他卻是整天拿根樹枝在地上比劃。虧得村裡的大人還說小池子‘到底是文曲星誕辰日出生的,小小年紀就是個勤奮好學的’、‘那孩子雖名為‘池’,說不得卻並不是池中之物’、‘小池子啊,真是再乖巧聽話不過的一個孩子了’……

“謝謝澎哥哥來喊我去玩,可奶奶囑咐了我,要好好看家。”黎池多少知道些‘彆人家的孩子’的小話,這也正是他想要的。

“我爺爺還說你是個聰慧的孩子,哼,我看你就是個笨的。”

黎池疑惑地看著這個大爺爺家的堂哥,“啊?”

黎澎昂著頭、睨著眼,一副看穿一切的智者樣子,“你們家的江河湖海四兄弟都出去玩去了,就留你一個人看家,你竟然也聽話不去玩,可不是笨嗎?”

“啊哈……”黎池一噎,“哥哥他們比我大,是去幫爺爺奶奶做活了。”

“嘁!”黎澎哼笑一聲,一副‘懶得揭穿你這愚蠢凡人’的樣子,“你信嗎?”

說完也不再管黎池的回答,抻著脖子、像隻鬥勝的公雞似的,轉身就跑走了。

黎池:……

作為一根刷綠漆裝嫩的老黃瓜,黎池哪會去計較‘哥哥們都出去玩,我卻要看家’這樣的事。何況隻是大人們看他人小腿短,怕他出門摔到哪了,才借口看家好讓他在家玩而已。況且他作為這家中小兒子即他爹黎棋的唯一後人,加上他小孩軀殼裡的成人芯子,在家中還是頗為討喜和受寵的。

黎池這根老黃瓜的前世隻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個人。他出生於一個教育不興的深山貧農家庭,幸運的是出生的時代正好,乘著國家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東風、一路讀到了重點大學畢業,畢業在外闖蕩兩年後又參加國考、順利上岸成為了公務員,接著邊熬資曆邊穩紮穩打地晉升。

等他三十多歲猝死時所擔任的職位,勉強說得上一句――‘寒門出貴子’,但這句話僅能通行於他出生的偏遠小縣的範圍內。

不去說全世界有多少驚才絕豔的人物,隻在國內甚至省內來看,他黎池也都遠遠算不上什麼人物,經曆得越多、見識得越多,就越覺得自己不過也隻是眾多普通人中的一員而已。

他頂多就是普通人中較會讀書、記憶力較強的那一類人。能從教育不興、師資不全的偏遠小縣的中學裡,考到全國tpo3的名校,除了學習刻苦努力之外,還因為他有著比周圍人都要強一些的記憶力。

可每年考上國內名校的人有多少?他黎池隻是一年一度的眾多之一而已。

芸芸凡人中的他,為何會在死後胎穿重生?有關這個問題,黎池尚在母胎裡時就開始思考了,到現在也還沒有得出答案。

想不出就不想了,畢竟不是每個問題都有答案的,事情既然已經如此發展,那更應該做的還是把握當下、規劃未來。

黎池在知道他生在了一個古代封建君主專/製的社會中時,就意識到他前一世現代的記憶和經曆,以後或許會成為自己的優勢。

於是趁著嬰兒時期幼小無事、前世的記憶尚還鮮明,就將記憶重新梳理了一番。

拋棄掉了前世生活中和官場上的人際關係網和其中人物的相關信息,以及其他一些雜亂信息。

留下了隻有借鑒作用的曆史知識,以及一些學科專業知識和雜學知識,然後對這些記憶進行整理歸納和強化記憶,直到他滿三歲時才完成這件事,才又重新構建好新的記憶宮殿。

將可能有用的記憶存儲好之後,黎池就開始規劃未來。天下萬民可以被粗略地分為‘士農工商’四類,可從古至今的上層階級幾乎都是‘士’,他前世也可算是‘士’中的一員,因此明白如果不是真的條件不允許,在這個封建社會裡,成為‘士’中一員絕對是最佳的出路。

幸運的是,這個時代的朝廷選用人才的製度已發展到‘科舉選士’,且曆經兩個王朝已經至臻成熟。現下的趙家燕王朝才迎來第二個皇帝,根據族中族長和族老們的談論推測,貞文皇帝有著勵精圖治的決心和手段,顯然這個王朝不像是會二世而亡的。

燕王朝開國不滿百年,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這時科舉出仕就占了天時之利。黎池每每感歎自己兩世都很幸運——出生的時代很好,要是這一世生在了王朝末年或王朝更迭的動亂時代,彆說科舉出仕,在亂世洪流中尋得一生存落腳之處都很難。

他今世托生的人家,也非是不利科舉的皂吏商戶人家,而是耕讀傳家的農戶人家,硬說官宦人家也說得上。

没有了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