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第 34 章(2 / 2)

科舉出仕(士) 黃薑 8046 字 10個月前

“哎嗨,是啊,都是一家人,小池子你還這麼客氣!”

“是啊,一家人相互照顧本就是應當的,你還這麼鄭重地謝過二伯我做什麼!”

黎池順著幾個人的力道,站了起來,眼眶微紅地說道:“家中困難我都是知道的,可家裡卻還是儘心儘力地栽培我、送我去讀書,這讓我如何不感動?我也一直暗下決心:誓要學有所成,現今終於小有所成後歸來,如何能不鄭重叩謝過家中這些年對我的栽培?”

這話一出,廳中內外圍觀的人群一時間感動不已,也感慨不已:黎鏢家苦了這麼些年,終於眼看著有要熬出頭的苗頭了。

黎池歸家後的這一係列行為,讓黎家人感動不已,呆在屋內隻伸頭窺視廳中情形的奶奶袁氏,黎池的大伯母、二伯母和他娘,更是直抹眼淚……

等眾人的情緒稍緩後,黎池才轉身去招待坐在上首的兩名衙役,“勞煩兩位跑這一趟了。”

兩名衙役坐在上首,此刻也有些局促,“秀才老爺客氣!”“黎案首太客氣了,應該的,應該的!”

黎池溫潤一笑,轉身看向爺爺黎鏢,“爺爺,可有為二位備上喜錢?”

“有的,有的。”黎鏢連忙看向袁氏。

待在裡屋探頭向外看的奶奶袁氏,連忙出來,將兩個用紅紙包起來的紅封,遞到她的寶貝孫子手上。

黎池接過紅封,一捏、一掂量之後,猜測每個紅封應該是包了五六百文錢。而今天要討個喜慶吉利的名頭,那就應該是六百六十六文錢。

這喜錢稍微重了些,不過這會兒換也來不及了。黎池將紅封遞給兩名衙役,說:“勞煩兩位跑這一趟了,兩位也沾點喜氣。”

“哈哈哈!多謝!恭喜黎秀才了!”

“恭喜黎老爺得中院試案首,恭喜恭喜!”

黎池也笑嗬嗬地接住了他們的恭喜,“哈哈!多謝二位!同喜……也祝願二位喜慶吉祥!”

“承秀才老爺吉言了!”“多謝黎秀才吉言!”

一番你來我往的道賀,氣氛也還算和諧。

和諧到仿佛黎池進門後將兩名衙役晾在一旁,隻是他情之所至要先拜謝家中長輩。又仿佛他剛才一句出口後、又趕緊止住的‘同喜’,隻是口誤而已。

商人皂吏及其子孫,是不能參加科舉的,黎池那句‘同喜’,他們是不可能真同喜的。

黎池給過紅包後,又說:“二位稍坐!午飯稍後應該就準備妥當了,稍後即可吃上午飯。”

明明黎池一直滿臉笑意,招待也很周到,給的喜錢更是不少,可兩名衙役就是感覺全身不自在。

“哈哈……午飯就不吃了,我們也是奉縣令大人之命前來報喜,既然喜訊已報,我們也該回去了,不然再晚就沒法在天黑前趕回縣城了。”

“是啊是啊,實在不好意思,黎秀才您的盛情我們心領,隻是這午飯就不吃了,我們這就要走了。”

不等黎鏢出麵來挽留一遍,黎池就麵帶惋惜地說:“這著實太遺憾了,既然如此,那我送一送兩位!”

“黎案首留步,我們這就走了。”

“黎秀才您留步!”

“二位慢走,黎某就不遠送了。” 黎池站在大廳的門內,目送兩名衙役離去。說不遠送,就真的隻是意思了一下,連正廳大門都沒出。

這一出送客情景非常自然,看不出什麼問題,可黎鏢他們就是感覺哪裡有些彆扭。不過想了想,想不出問題,也就不去管了,轉頭就歡歡喜喜地去招呼院子內外來賀喜的鄰裡親朋了。

黎池作為被賀喜的主角,隻回房理了理頭發,連衣服都沒來得及換一身,就滿臉笑意地跟著一起去招呼滿院子來賀喜的客人了。

……

黎河:……到底是自家堂弟小池子。

黎湖:要不是今天人多,那兩名衙役說不得就不會這麼體麵地離開了。

讀書相對多些、又與黎池在府城了呆這麼久的兩兄弟,可能是在場唯二兩個稍微明白了黎池心思的。

衙役就是雜吏,隸屬於‘賤業’一類,本人及其子孫都是沒資格參加科舉的。可就因為他們是為官府衙門做事的,平日裡就顯得高人一等,巡街、拘捕或催收賦役時,敲詐勒索平民百姓都是常事。

走在外麵,都要喊他們一句‘官差老爺’,時日久了,竟就還給他們養出了一身官威。就像今天一樣,來他們家報喜,他們兩個衙役竟然坐到了上首位,讓黎鏢、黎橋他們這些主人在下首陪坐……

以至於黎池回家後叩拜家中長輩時,都沒能讓長輩們高坐上首後,再安安靜靜地接受他的叩拜。

要不是今天是個喜慶日子,黎池就不會是笑臉將他們送走了。

……

黎池一到家就忙碌起來,先是叩拜家中長輩,再是送走兩名報喜衙役,又是招呼滿院子來道喜的鄰裡親朋。

麵對鄰裡親朋對秀才、對院試案首,以及對府城和院試的好奇,黎池都一言一語認真地回答著他們的疑問,就如同以前一樣,溫和耐心、尊老愛幼。

直到太陽西落的時候,聚了一院子道喜的人才慢慢散去。

各自回家的路上,三兩成群的人一邊走一邊談論,“這小池子啊,真是個好孩子!”

“可不是個好孩子嘛!又聰明能乾、會讀書,又懂事孝順、尊敬長輩。”

“是啊是啊,今天陪我們嘮嗑了一下午,也沒有不耐煩,真是個溫柔知禮的好孩子!”

“唉,這下想想,我們也太不厚道了,他趕了三四天的路,肯定已經很累了,我們還拉著他嘮嗑些有的沒的。”

“我們也沒拉著他說很多話,隻是人太多,一人一句就嘮嗑了這麼久。不過這種大喜的日子,就要歡歡喜喜的才好,他累一點也是沒辦法的事啊。”

“小池子今年十三歲了,年紀輕輕就是‘小三元’秀才了,長得又好看,若是說親事,也不知道要找個什麼人家的姑娘才配得上他……”

“……是呢,也不知哪家的姑娘能那麼好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