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 章(1 / 2)

科舉出仕(士) 黃薑 11893 字 9個月前

之後的兩三天時間裡,來黎家道賀的人絡繹不絕, 黎池就專心地招待前來道賀的客人。

三天時間過後, 在族學先生、族長和族老們的約束下, 村裡族人們也就不去登門打擾黎池備考了。

之後即使有縣裡或其他地方的人, 前來登門道賀結個善緣,黎池也是能避則避,或是讓家中的幾個堂哥去接待。

黎池雖然看重人脈資源, 平時也總是笑臉迎人, 輕易不與人結怨, 但他卻知道事情輕重。

與會試和殿試相比,花時間去親自接待幾個前來恭賀或說巴結的人,得不償失。而且像這樣巴上來結個善緣的人, 也不會因為他沒有親自接待他們, 對他產生怨懟或對他產生威脅。

黎池沉浸到備考中去。

每天早上起來做些運動, 鍛煉身體。早飯後, 就開始抄寫趙儉送他的那一匣子書。

黎池選擇抄書,一是為了背誦並理解,這與出聲誦讀的作用差不多。二是為了練習出一種不同於他慣寫的筆跡, 這不是多難的事。

徹底另創一種字體不容易,但黎池隻是想要區分並遮掩一下他平時的筆跡,這不是多難的事, 隻是要練到手熟而已。

午飯過後,黎池就作一篇策問或寫一首詩,用來保持做題的敏感度和熟練度, 確保會試之前不手生。

晚上入睡之前,黎池必須回想並總結過白天所學,才會安心睡下。

黎池全身心投入到了備考開年之後的會試中去,家裡其他人也不去打擾他。

不過在黎池備考之外,家裡也有其他事情在發生著……

……

首先就是黎河,在八月份的院試中成功考取了秀才,雖然在黎池‘解元舉人‘的光環之下,不是那麼顯眼。

可黎河身上到底是有實實在在的秀才功名,雖不是廩生秀才,不能為參加科舉的讀書人作保從而賺取外快,也沒有朝廷出錢米供養,但‘免田賦八十畝、免徭役兩人‘的特權卻是有的。

更何況黎家還有‘連中四元‘的黎和周,浯陽的人更是認為他八成就是一個進士了。未來進士的兄長,家裡其他兄弟除了老四黎海還看不出來外,其他的看著也都是有出息的。

這樣的黎河,在相親市場上,那真是搶手得很!本人有出息是秀才,兄弟更有出息,還家庭和睦,不知是多少姑娘的理想郎君。

當然,如此理想的郎君,一般的農家姑娘也就配不上了。不說什麼門戶、家財之類的,考慮到黎家以後的前景,黎家孫輩娶進來的妻子,至少要識得幾個字,性情要溫和聰慧。

若是娶進來一個大字不識、粗鄙蠢笨的,說不得一不小心就能給家中招惹來禍事。雖現在家中黎池還隻是舉人想這些還早,但現在看來可能明年黎家就是進士之家了,萬一因為家人行事不當而影響黎池的前程……

黎江娶的是鄰村私塾先生的女兒李氏,雖然現在還隻給黎家生養了一個女兒,可家裡人對她還是很滿意的。一是家裡還隻有黎燚這一個重孫輩兒的,也隻有她一個女孩,家裡人也不像他人想的那樣嫌棄她是個女娃,反而很喜歡她。

二是李氏的教養很好,她身為私塾先生的父親將她教得很好,識文斷字,性情大方溫和,友愛兄弟。李氏現在就成了黎家孫輩媳婦兒的標準了。

然後猝不及防的,黎河從縣城見同年好友回來之後,就向家中長輩提出了請媒人的請求。

在了解清楚後才知道,黎河是看上了他去拜訪的,同年好友秦善的妹妹。

黎河的同年秦善也是秀才,且還比黎河考得好,是廩生秀才。黎河與秦善又是好友,也比較了解秦家。

根據黎河的講述,又多方打探,得知秦家世代居於浯陽縣城,雖人口單薄,不及黎家這樣家口興旺,可難得的是沒有養歪的後人。

這樣的秦家家風自然也很是清正,沒有傳出過什麼醃臢事來,與鄰裡親朋間也相處和睦。女兒藏於閨閣,無法得知她詳細的品貌,也不好無禮地去打探,但這樣人家養出來的女兒,想必也差不到哪去。

更何況既然是黎河自己說看中了人家小姐,想必也是與她見過一麵的,至少樣貌上不會差到哪兒去。

於是,黎家依舊請了村中善於牽線拉媒的婦人作媒人,前去縣城的秦家說親。

黎河的這樁親事很順利地就定了下來,之後的三書六禮也有條不紊地在走著。

……

同時黎湖也終於靠抄書,自己掙滿了十兩銀子,然後開始在縣城之間來回奔波,找合適的地方開設私塾。

不過在黎池察覺到三堂哥預備開設私塾的地方,都集中在縣城北方那一片,幾乎能圍出一個圈時,黎池終於在全家人麵前戳破了他的心思。

其實黎池在鄉試前說看破黎湖有中意的女子,真不是隨便說說的。

既然黎湖的心思被戳破,家裡人又了解了他中意的女子的情況後,也就咬咬牙請媒人前去提了親。

為何說黎家是咬牙前去提親呢?隻因女方孫家,是浯陽縣內小有名氣的人家,算是士紳之家。

孫家故逝的老太爺即女方的曾祖父是舉人老爺,雖沒做官,但有舉人功名加身,又經營有方,愣是掙出了一份有千畝田地的家業。

相比起來黎家就顯得家業單薄了。

不過黎家後代有出息啊,雖然黎湖本人隻是童生功名,且看樣子他這輩子也就滿足於這個功名了,但奈何他族人眾多、兄弟出息啊。

相比浯陽的其他人,出過舉人的孫家更明白黎池‘連中四元‘的分量。不出意外,黎池這個鄉試解元開年後穩穩的就是進士了。若是再想得大膽點,若是會試又考取了‘會元‘……

六元及第,也不是不敢想象的了……

於是在黎家上門提親時,孫家也沒將話說死,態度有些模棱兩可。

媒人回來之後,把話傳到了。

在一次晚飯時,黎池提議讓黎湖不要租房辦私塾了,乾脆大氣地買上一座兩進或三進的宅院,到時候前後院分開,前院辦私塾,後院自住。若是買不著合適的,自己買地建一座也行。

黎家與孫家相比,家財確實遜色不少。那想求得人家的女兒,就要表現出一定的誠意。比如,為黎湖在縣城購置一處房產,在縣城開設私塾,這樣至少能確保人家女兒吃住無憂。

可如此一來,就要由公中支出一大筆錢了。他們家裡雖然兄弟和睦,但嫌隙就起於這些‘厚此薄彼‘的事情裡……

於是黎池又提議,二堂哥黎河也即將成家,那給他也在縣城裡買一座或建一座宅院。

不過黎河拒絕了在縣城買房或建房的建議。說他決定就住在村裡,以後若是在科舉上能更進一步那就再說。若不能,他決定從黎槿手中接過族學先生的擔子,就在村裡教族中幼童。

於是黎池轉而建議,科舉的事不在一朝一夕,可他成家的事就在眼前了,新房的事要趕緊解決。那就像大堂哥黎江一樣,在村裡建一座房子。

黎江娶妻時家中出錢給建了青磚黛瓦的新房,那後麵的弟弟娶妻時自然也要比照著來,因此給黎河起新房、給黎湖置新房也是正常的。

隻是黎湖因為想求的是孫家的女兒,這新房要更好才行。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況不同,難不成還能死摳著每個兄弟娶妻都用一樣的銀錢嗎?

一家人之間,不能這樣一分一厘地計算得精確。家人間要公平對待,卻不能過於追求絕對公平,不然這家或許也就被計算得沒有家的味道了。

黎河和黎湖的這兩筆置辦新房的銀錢,是肯定要從公中支出的。隻是,現在這公中的銀錢,幾乎都是彆人恭賀黎池喜中解元送的禮金……

於是,黎家人都沉默了。

黎池既然都提出來給二堂哥和三堂哥置辦新房的事了,自然也早就想過銀錢的問題。

最後黎池親自出口說,將家中收到的禮金,用於給兩個堂哥置辦新房、準備聘禮等。

在伯伯、伯母和堂哥們的推辭下,黎池又說既然他們現在是一家人,就不用分得那麼清楚,也許每個人對家裡的貢獻大小上會有所不同,但都在努力為家中做貢獻就很好了。

最終一家之主黎鏢,欣慰地表揚過黎池之後,采納了他的建議。當然,那用以黎池上京趕考的一千兩銀票,那是絕對要好好地留著的。

過了幾天,家裡花了三百五十兩銀子,在縣城給黎湖買了一座三進的院子。

然後媒人二次登孫家門時,孫家就同意了這門親事。三書六禮的流程禮儀,也有條不紊地走了起來……

之後,黎湖也開始忙於改建院子,開辦他的私塾。

黎河的新房也選好址,破土動工了。

至於動用恭賀黎池中舉的禮金,給兩個堂哥用來置房娶親這件事,該如何說呢……是理所當然的。

這甚至都說不上黎池‘聖父‘與否。黎家並未分家,既未分家,何來私產?那些禮金也就算不上是黎池的,隻是因為黎家人的品性尚算端正,這才會覺得花用那禮金不好意思。

可若是被這些事困擾過久,黎家人還會一直堅持不用禮金嗎?

不會的。他們最後會心懷愧疚地花用,或許時日久了,甚至是心安理得地花用。這就是人性。

黎池深知這一點,既然如此,那他何不主動提出來呢這樣既有利於家庭和諧,還會讓家人感念他的大方。

其實這事,跟黎池前世社會裡的一種情況很相似。家中學生高考完後辦‘升學酒‘,那這酒席時收的禮金該如何花用?

與黎池前世同齡的或比他小的人,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不會遇到這種難題,反正最後都是用到他們身上。但也有不是家中獨生子女的,將‘升學酒‘接的禮金用到兄弟姐妹身上的比比皆是。

……

黎池在年前的備考期間,二堂哥和三堂哥的親事已經定下來。至於四堂哥黎海……家中也是拿他沒辦法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