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 章(1 / 2)

科舉出仕(士) 黃薑 7682 字 6個月前

殿試考一天,隻考策問。殿試策問的試題, 多是以向考生詢問一二事為主。

而此次的殿試試題, 向考生們詢問的是:何人可為儲君?儲君當如何選拔?儲君應當做甚麼?

當這個策問試題懸掛出來後, 保和殿前的廣場上, 就是一陣此起彼伏的抽氣聲!

監考的四名主考官和八名同考官,眼神犀利地掃過人群後,抽氣聲才沒了。可考生們的內心, 卻沒有因抽氣聲的平息而平靜下來……

黎池看著旗杆上懸掛的試題題目, 他的內心也與那些低聲抽氣的考生一樣, 洶湧澎湃,久久無法平靜。

這道殿試策問題,若答得稍有差池, 狀元就不用肖想了, 能得個二甲進士, 不落到三甲同進士中去, 甚至都不算太差。

怕就怕這道策問題,會給他埋下禍患。或許這禍患出現的時候,不會是在這次殿試後立即出現, 更可能是在下任皇帝登基後。因為萬一最後登基的皇帝,是他在這次殿試策問對答文章中,沒有押對的呢?

因此, 此次這篇殿試策問文章,黎池要答得萬分謹慎!字詞句的運用方麵,要仔細推敲;觀點的表達方麵, 要確認沒有明顯指向某位皇子這類的指向性……

……

大燕的殿試,真的有向天下學士詢政問策的風範。

大燕立國後的第一屆殿試,策問題目就是‘如何安天下‘,自此之後曆屆殿試的策問題目也都很犀利,比如‘兵權與皇權‘、‘君權與相權‘、‘官員貪腐‘、‘田地兼並‘等等,都在殿試策問中出現過。

當然試題的措辭不會如此明刀明槍,在題目的描述上會委婉許多,有著層層修飾。但是剖去諸多的粉飾詞藻之後,題目的實質就是這樣的犀利。

但是,黎池萬萬沒想到,在場所有考生也都一樣沒想到,這殿試的題目竟會犀利至此!

這有關儲君的三問,儼然就是一把利器啊。

儲君,副主也。

雖自前朝開始,儲君即太子手中的權力,就已經被皇帝削減得所剩無幾,已當不上所謂的‘副主‘之稱了。

但儲君畢竟是儲君,如無意外就是下一任皇帝,是要接過一國社稷重擔、帶領大燕繼續走下去的人物。

儲君如此重要的人物,竟讓他們這些考生來議論?

對現場這些貢士來說,實在是為難他們了。

儲君,除了他本身的重要性之外。圍繞著這個身份的,還有許多不可言說的敏感因素。

如今是貞文二十年,當今聖上登臨大寶的第二十個年頭。而當今聖上甚至還沒到五十知天命之年,據說聖上如今身體康健,看樣子再治理國家十來年都沒問題。

聖上龍體安康的情況下,談冊立儲君?

是因為朝中大臣們催促嗎?有可能。大臣們總是擔心萬一某天皇帝出事,可卻沒有立儲君,到時候誰上位都是名不正言不順,必然就又是一番腥風血雨。

是因為皇子都長大了,翅膀硬了開始爭鬥了嗎?也有可能。三皇子趙儉說過,他已經有七個成年兄弟。八個成年皇子,怎麼可能不爭鬥。

可是這些都隻是猜測,信息不足,黎池無法分析皇帝此舉究竟是為何。

黎池無法揣測清楚皇帝出這道試題的深意——當然是皇帝親自出這道題的,除了皇帝本人,誰還會敢出這種‘儲君三問‘的題?

不清楚出題人的意圖,是答題的大忌。可是現在黎池他必須承認,他完全揣測不到出題人的心思。

不知道皇帝為什麼會出這道題,就無法規避他的忌諱;不知道皇帝內心更傾向於誰做儲君,也不能將那人身上的特質提煉出來進行作答……

這些所有信息,黎池都不知道。

不過,黎池還是知道一點的。那就是通過貞文帝上位後這些年來的政令政策,可以看出貞文帝是一位頗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並不意味著他就仁和寬容,他還可能是殺伐果斷的。又或者帝王心思莫測,兩者皆有。

無法準確地猜測貞文帝的性格,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雄才大略的皇帝,必然不會喜歡彆人拿他當庸人去糊弄。

或許黎池對貞文帝估計有誤,但他決定將貞文帝假設成一位厭惡彆人糊弄的皇帝。事實上,任何一位皇帝,都厭惡彆人糊弄他,區彆隻在與皇帝本人是否能知道彆人是在糊弄他。

所以,黎池將貞文帝假設成一位,厭惡彆人糊弄、且能知道彆人是否是在糊弄他的皇帝。

既然如此,那麼寫一篇中庸文章的想法就不可行了。

引經據典對皇帝歌功頌德,最後表示您乃千古一帝、您乃百世難遇的明君,關於儲君的事,您乾坤獨斷即可!

這樣的一篇中庸文章,黎池寫得出來,且還能寫的比大多數人都更加花團錦簇,準保能把皇帝誇上天。

但這樣的文章是不可行的。

既然貞文帝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這種歌功頌德的文章怕是都聽膩了,也或許他根本不喜歡聽這樣的歌頌。

拋開貞文帝可能不喜歡的因素之外,黎池本身也已經不能這樣做了。

參加科舉以來,黎池的策問文章都是走的語言精煉、觀點精辟的務實風格。

甚至府試時,他的那篇‘因地製宜‘就已經入了貞文帝的耳,現在大燕四地邊陲就正在實施這個政策思想。這個政策實施後,真實的情況如何並不知道,黎池也沒親眼去瞧過,隻是據說效果顯著。

之後的院試、鄉試和會試,黎池的策問文章也都貫徹了他的務實風格,文中都提出了具體的、有可行性的對策措施。

若是現在殿試,黎池陡然換了風格,去寫詞藻華麗、沒實質內容的歌功頌德的文章……那他‘務實君子’的人設也就完全崩了

而且,如果連‘連中五元‘的他,都去寫中庸文章了……要是惹得貞文帝一個暴怒,到時他彆說什麼狀元、什麼六元及第,或許降到同進士行列都有可能。

所以,殿試的這道‘儲君三問‘試題,其他人都能以中庸文章作答,就他黎池不能!

黎池必須要寫有些乾貨的文章。

……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