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 章(1 / 2)

科舉出仕(士) 黃薑 9105 字 6個月前

瓊林宴後第二日,二月二十三, 禮部派官員前來, 賞賜了黎池一套行頭。

包括六品二梁冠、赤羅朝衣、六品鷺鷥補服、六品銀犀帶和朝靴, 以及朝笏、佩戴的錦綬和藥玉這些小物件。

黎池、孫玉林和李乾桉一甲三人, 已授官職的都有這套行頭。當然賞賜給孫林二人的,是與其翰林院編修官階對應的七品行頭。而賜下給其他進士的,則是衣冠銀二十兩。

另根據各進士籍貫遠近, 各賜下了二十兩至五十兩銀不等的返鄉祭祖路費, 黎池的是三十兩銀。若隻是路上的船資車資和食住花費的話, 這三十兩銀足矣。

這是例行賞賜,並無特彆,禮部官員就直接送到了黎府。

可即使是例行賞賜, 也是不能在青朱院裡領賞的。於是黎池在黎府的正院正廳中領了賞, 自然就勞動了黎府的主子們。

不過現在黎池他們與黎府之間的關係, 保持在一種詭異的和諧狀態。因為黎棋與黎湖他們不清楚那些陰謀算計, 黎池則裝作不清楚。

也或許是黎池一副無事發生的樣子,裝得太過自然,就連黎鏡本人都有些恍惚了, 好似與黎池之間真的無事發生過一樣,或許黎池並沒有察覺到那壺墨有問題呢?

黎池裝作一切無事發生的樣子,也是沒辦法。

這個時代是一個宗族社會的時代, 甚至‘法不下鄉‘都是常態,偏遠村坊之中,朝廷的法律都無法施展。宗族群居, 有時一個鄉村或廂坊,就是一個宗族,而宗族完全是由族中族長和族老治理,有時朝廷官府想要實施政令,都需要借由當地宗族之手實施。

在這樣一個宗族社會中,宗族的力量是強大的。就連黎鏡,哪怕自其出生之後都沒回過黎水村黎家,甚至黎水村黎家都沒有可供他借勢的,可為了證明他不是無宗無族之人,也還是將祖籍歸到了浯陽黎水村。

黎鏡與黎池是同族人,哪怕是出五服的遠親族人,可如果黎鏡犯了誅九族的大罪,他黎池也是在被誅之列的。

況且黎鏡為族中置了百畝學田,這百畝學田於黎鏡來說或許隻是隨便從指縫間漏出的一點,隻是歸祖籍時的伴手禮。

可對黎池來說,卻是因這學田才開啟了他的讀書生涯,才進而有了他今日的六元及第。若是黎池明麵上撕破臉麵去對付黎鏡……於他的名聲有礙。

可以暗地裡做些手腳報複回去,明麵上卻是不能撕破臉皮的,除非是必須到了大義滅親的時候。

沒有辦法,黎池不得不裝作一副無事發生過的樣子。

賞賜下來後的第二日,即二月二十四,黎池代表眾進士,寫謝恩表一篇,由禮部代為傳達,向貞文帝上表謝恩。

上表謝恩後再過三日,就是朝考。

朝考後授官,名列前茅者為庶吉士,次者可能為主事、中書、知縣等。考得好的可以留在京城,考得差的就要下放到地方。

不過這就與黎池沒有關係了。黎池、孫玉林還有李乾桉三人,已經授官翰林院修撰和翰林院編修,他們不用去參加朝考。

不過一甲三人雖已授官,卻還沒正式去上衙點卯。一般都是等返鄉祭祖回來之後,再才開始上班。

黎池還是去了翰林院,找王掌院請假。新科進士們返鄉祭祖已是常態,皇帝賜下的賞賜中甚至都有返鄉祭祖路費,王掌院沒理由去阻攔,於是黎池很順利地請到了三個月的返鄉探親祭祖假。

不過在返鄉之前,黎池還有事要做,那就是去逛街,為家裡人購買伴手禮。

新科進士們都在為朝考準備,鐘離書和明晟也一樣,黎池就和黎湖一起出去逛街買禮物了。

黎池他們這次要買的禮物可不少!

家裡的一家人,肯定是要給他們帶禮物回去的。隻以男女性彆區分的話,家中就有五個成年女眷和黎燚一個小女孩兒,七個成年男人和黎溏一個虛十歲的小男孩兒。

僅家裡人,就有十四個人需要給帶禮物。更彆說還有與他們家交好的、親近的人家,比如大爺爺家、二爺爺家、先生黎槿家、族長家以及幾個族老家等等,後麵這些人家倒不用給他們家裡每人都單獨備禮,隻用備一份就行。

可這需要備的禮也有十幾份,再加上自己家的十四份禮物,又要多備上幾份以備不時之需,最後需要準備的禮物竟多達四十多份!

如此大數量的禮物,讓黎池一件一件地去選……抱歉,他做不到。

於是黎池就想到了一個在這個時代裡的萬能禮品,無論送禮對象是男女抑或老少,都可以送!

那就是,布匹。

這個時代不興送吃的喝的,送女眷胭脂水粉首飾這些,在城裡還倒還時興,可村裡家裡的那些女眷卻用不上,或許還覺得這些東西不實用、是浪費錢。

但是布匹就不一樣了!

布匹是家家戶戶的必需品,過年過節時、相看人家、出門讀書時……若有條件都要做上一套新衣。黎池他們從京城帶回去的布匹,一聽\"出自京城\"就格外體麵!

而如果不是很親厚的人家,一匹布都能分成幾份送兩三戶人家,這樣黎池就不用絞儘腦汁去想四十多份禮物內容了。

於是黎池和黎湖一起,挑著價格合適、花樣時興的布匹,一口氣買了整整十五匹布!又買了三套文房四寶送給家裡的黎河、黎湖和黎溏,幾樣頭繩絹花給家中女眷,又買了幾樣小孩兒玩具給侄女黎燚。

哪怕黎池買布匹時格外挑了價格中下的,一共也還是花了整三百兩銀子。而這價錢還是掌櫃見黎池買的多,又看在他六元及第的身份和樣貌的份上,給他算的優惠價。

要是以往的話,讓黎池花三百兩銀子?那不可能的,三百兩銀子可是他們家田地十來年的收成!

不過現在不一樣了。黎池上京趕考時帶著趙儉贈的一千兩銀票,才花去二百兩不到,可以花上一些。

黎池也不用特彆為以後的銀錢操心。他還有暫時沒到手的六百兩黃金賞賜——折合白銀六千兩,就連回京後的房產也有了——禦賜的狀元府,工作後又有俸祿。所以現在他們手中有銀錢,那該花就花,不用特彆節省摳唆。

俗話說,背後念人不經念,黎池這邊手上用著趙儉贈的錢、心裡想著花錢確實是很舒服,然後轉身就遇到了趙儉。

“和周。”

黎池聽到一個熟悉的嗓音在喚他,轉身一看,果真是趙儉。

“臣見過儉王殿下。”黎池拱手作揖,彎腰行禮道。

一旁的黎湖也趕緊跟著行禮,“草民見過儉王殿下。”

趙儉身穿錦衣長袍,外披狼皮大氅,眉目疏闊大氣,依舊恍如一輪朗朗明日,光華炫目。

趙儉的身後跟著一個文士,以及幾個常服打扮但應該是武打好手的護衛。

“免禮。”趙儉打量著抱了一大包東西的黎池,“和周,你這是?”

“因為臣不日就要動身返鄉祭祖,所以正在給家裡人準備些禮物帶回去,這也算是臣初次入京後返鄉的一點心意。”

“和周有一顆真誠之心。”趙儉恍然大悟,“既然湊巧碰上,不如我們去雲生樓坐坐,也好敘敘舊?”

麵對趙儉的邀約,黎池是不好拒絕的,可一看他這大包小包的,有些不方便。

正在這時,黎湖開口到:“和周,你儘管和儉王殿下去,這些東西我先拿回去就是。”他一個童生,就不用跟著在儉王殿下麵前去晃悠了,他氣虛慌張得很。

趙儉吩咐身邊的一個護衛,“阿九,你送黎公子一程。”

“遵命!”阿九利落地從黎池手上接過布匹、首飾盒等物,另一隻手又把黎湖手上的東西也拿過來。

瞬間,黎池和黎湖就兩手空空了。

之後阿九送黎湖回黎府去,黎池也跟著趙儉一起來到雲生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