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2 章(1 / 2)

科舉出仕(士) 黃薑 6201 字 3個月前

之後,黎池三人每天上衙點卯, 早晨時泡上一壺茶, 之後一整天就都看過往史料邸報和敕誥文書。

黎池前世沒過上‘一張報紙一杯茶‘的生活, 這輩子倒是終於過上了。

不過黎池三人整天看書喝茶的上班生活, 事實上並不如表麵那樣輕鬆寫意。

翰林院起初是專門為皇帝起草機密詔製的重要機構,有著‘天子私人‘之稱。後來這個地位被內閣所取代,翰林院就成了養才儲往之所。所謂‘非翰林不入內閣‘, 翰林院清貴得很, 是日後成為閣老重臣或地方要員的踏腳石或說跳板。

既然是養才儲望之所, 黎池他們也就要學一些東西,才稱得上‘養才‘。不管以後是否能入內閣,抑或是去其他地方, 利用這段清閒時間多學一些, 總歸是不會吃虧的。

所以黎池並非是輕鬆寫意地‘一本書一杯茶‘, 坐在那兒消磨時間, 而是在快速地看書學習。

黎池就這樣‘一架子書一壺茶‘,一看就是一整天,終於將辦公間書架上的史料、邸報和敕誥等看完了。

看完之後, 黎池又去請求唐翰林,讓他們進去翰林院的書庫——即是資料檔案庫,之後黎池就轉移了地點, 整天整天地待在書庫裡。

鐘離書和明晟受到影響,也安下心來跟著看書,不再去理會翰林院老人們的‘孤立‘。

……

這樣看了幾天之後, 黎池也覺得‘非翰林不入內閣‘這話,是很有道理的。

不僅僅是翰林出身清貴、聲望高這一點,也還有其他的現實道理。

內閣是皇帝掌控六部和全國行政的中間樞紐,內閣的重要性、閣臣需要具備的能力,可想而知。

而翰林院則是相當於一個培訓機構,是一個為內閣儲備培養人才的地方。

如今的翰林院,主要負責修書撰史,替內閣代為起草一般性敕誥——敕誥本歸內閣閣臣起草,為皇室成員侍讀侍講,擔任科舉考官等。

也就是翰林院的這些職能,培養和鍛煉出了以後的閣臣。

修書撰史,多為閣臣領銜,翰林負責實際編修。這項職能可使翰林官加深對曆史典故的深層理解,從中吸取政治智慧並積累下來。

起草敕誥——即使是一般性而非重大機密敕誥,有助於翰林官熟悉政務、增加閱曆。

侍讀侍講,在為皇室成員經筵侍講中,翰林官不僅能更加熟悉朝廷儀製和國家要政,還能潛移默化地向皇室成員甚至皇帝施加影響。

更不用說擔任科舉考官了。雖大燕科舉革新後,考官與考生之間已經沒有那麼深的師生羈絆,但終究也是一條關係。

這些都使得翰林院的翰林們,不斷積累政治學識、政治智慧和政治經驗,為日後準備下較好的政治素養。

所以在翰林院的這段時間,對黎池他們來說是一個積累學習的重要時間段,雖然確實也清閒,但去不能把日子過成養老的樣子。

黎池和鐘離書與明晟,都決定趁這段時間,多學些東西。

……

在此期間,上旬休沐日那天,黎池約了鐘離書和明晟兩人到家裡來。

當天徐素準備了一桌好酒菜,三人一起吃喝閒聊,過得很是愉快。

休沐回去之後的第一天,榜眼孫玉林和探花李乾桉,也終於返京來翰林院上班點卯了。那天同來的還有一個錢姓庶吉士,毫無意外地他是錢翰林的族中後輩。

黎池在狀元遊街和瓊林宴上時,就與榜眼和探花兩人結識了,兩人在翰林院中沒有熟人的情況下,黎池就成功將兩人拉入到了他們之中。

至此,翰林院新的陣營格局已經成型。

翰林院的老人們,孤立黎池三人、逼其就範,讓黎池唯他們馬首是瞻不成。反而讓給黎池凝聚了今科翰林院新人,在翰林院內形成了一個新派係,這是翰林院老人們沒有想到的。

就連黎池事先也沒想到,雙方一步一步地冷漠對峙,竟就分成了兩個陣營。不過既然已經走到這一步,再散了陣營融入到對方的群體中去,也是不可能的了。

如今翰林院內的格局是:正五品掌院學士王掌院,作為翰林院最高長官,哪派都不靠。

從五品侍讀學士唐翰林,是偏黎池他們‘新翰林‘的。從五品侍講學士錢翰林,則是偏‘老翰林‘。

翰林院正常的人員構成是,正五品掌院學士一人,從五品侍讀和侍講學士各兩人,正六品侍讀侍講各兩人。從六品修撰、正七品編修、從七品檢討和無定級的庶吉士,皆無定員。

但翰林院的實際編製是沒滿的,現在侍讀學士和侍講學士皆隻各有一人——唐翰林和錢翰林,侍讀侍講是空置的。如今翰林院共十五人,就有十二人是在‘無定員‘的職位上。

修完《資治通史》後,翰林院的人員就一直是入不敷出,可到了黎池他們這一科,新翰林幾乎就與老翰林的人數一樣多了。這也是老翰林們深覺危機重重,決定先孤立並最終收服黎池他們的原因。

結果當然是沒有收服成功的,黎池拉了他們那科的新進翰林,自成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