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下衙前,黎池將草寫好的敕書拿給王掌院。
“可用, 你回去照著重抄一份拿來, 再就待中秋前遞上去。”
之後黎池重抄一份拿給王掌院後, 這份工作也就完結了。然後他們就又進入了沒有指派工作的狀態, 依舊整天去書庫看書,清閒得很。
一天黎池下衙回到家,發現他的嶽父嶽母即徐掌櫃夫妻二人在他家。
“嶽父、嶽母!”黎池笑容滿麵地從門外走進來, 熱情地打招呼, “您二老是何時到京城的?怎麼也沒說一聲?小婿都沒前去迎接二老, 實在失禮。”
身形圓潤的徐芩坐在左下首的位置,徐夫人和徐素依次坐在他下手,正拉著手在說話。“和周回來了!我和你嶽母是昨日下午傍晚到的, 料想你公務繁忙, 就沒和你們說。”
黎池在右下首的客座上坐下, “小婿入翰林院不過一個多月, 還在摸索學習,哪就到公務繁忙的地步了?即使再忙,去接二老的時間也必須要有。”
徐夫人轉過頭看向黎池, 笑意盈盈地:“哪就有那麼多講究了!和周,還是像以前那樣相處就好。你看我們就很不客氣,想你們了、想來看看, 今兒就直接登門了,不也沒和你們說一聲?”
“好,小婿以後就聽嶽母的, 不客氣講究。”黎池從善如流地答應,“素素如今嫁給了小婿,小婿也就是嶽父嶽母的大半個兒子,這狀元府自然也是二老的家,回自己的家哪還用提前說一聲的?”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滿意,黎池又嘴甜會說話,總之將徐夫人哄得笑得合不攏嘴,“女兒,你看娘這女婿的嘴真甜!”
丈夫待自己爹娘如此熱情,徐素也感覺心裡甜滋滋的,“娘~”
難得一見妻子撒嬌的小女兒姿態,黎池也跟著徐夫人笑起來,“哈哈哈……素素,晚飯可準備好了?二老這算是第一次來我們兩人的家,今晚可要添兩個好菜才行。”
徐素嬌嗔地瞪了取笑自己的丈夫一眼,然後才答到:“二老是午後時來的,所以早就開始準備晚飯了,今晚我親自下廚做了兩道菜。”
“那就好。”黎池站起身,“二老稍坐,小婿去換身衣服就出來。”
“去去。”
黎池換下一身官服,穿著徐素親手做的常服出來時,丫鬟已經在擺飯了。最近都在忙買石頭山這事的黎海,也從外麵回來了,剛好趕上開飯。
晚餐桌上,黎池、徐芩和黎海三個男人,一邊吃一邊喝,推杯換盞的好不熱鬨!
徐夫人和徐素兩個女眷,就坐在一起一邊吃一邊聊家常,交流一些理家省錢的經驗。
吃過晚飯後,徐芩提出到時間應該離開回家去了,“天色不早了,我們也該回去了,再晚就無法在宵禁前到家了。”
“都這個時間了,哪還有往外走的道理?”黎池拉住準備起身的徐芩,熱情挽留:“小婿這裡又不是住不下,客房都是收拾得整整齊齊的,二老今晚就在我們這裡留宿!”
徐素也跟著說:“和周說得對,二老今晚就這兒留宿,女兒已經將客房收拾好了。”
女兒女婿熱情留客,徐芩和徐夫人也就同意了,“那好,那我們就你們這住一晚上,明早再回去。”
“二老在小婿這裡多住幾天也使得,明天就先彆忙著回去。”
“我們今天一是久未見你們,所以來看看。二是順便將女兒的行禮送過來,還有將親家寫給你的信帶過來。家裡還胡亂擺著沒有收拾呢,明天也要回去整理整理。”
既然二老家裡還有事,黎池也不好再多留他們。又閒聊過一些其他話題後,天色也晚了,徐素安排著二老去洗漱睡下。
黎池回到房間後,拆開嶽父帶來的家裡人寫的信件,從頭看起來……
徐素洗漱完畢,披散著還在滴水的濕發,坐到黎池的對麵,拿一張巾帕絞著濕發,“家中來信說什麼呢?”
黎池簡單地概括了書信內容,“說免賦田和十戶免徭役的事已經辦妥,家裡也一切都好。
江哥琢磨造彩箋的事有些眉目了,河哥夫妻兩已經搬去了他們的新房,如今正在準備明年八月份的鄉試。湖哥夫妻搬到了縣城,他的私塾收滿了二十個蒙童,已經正式開課教學。然後江哥還有一件喜事?”
“什麼喜事?”徐素其實心裡已經大概猜到是什麼喜事了。
黎池將信紙折好又塞進信封裡,然後雙眼盯住徐素,“大嫂有喜了。”
兩人相對而坐,桌上放著一盞燈,燈下看美人,對麵那個洗漱後愈加水靈靈、清淩淩的美人,坐在燈下披散著一肩鴉羽長發……
徐素最受不住黎池此時這樣的眼神,隻被他盯住一會兒,就頷首垂眼,躲過了與他的眼神對視。
燈下美人垂眸,又另有一番風情。
“素素,你也想有喜嗎?”
“我……我不想。”
“為夫知道素素想的,那就讓為夫來滿足素素的這個願望,好嗎……”
……
第二日一早,黎池照舊去了翰林院。
又是沒有指派工作的一天,這天孫玉林和李乾桉也正式轉戰書庫,五個人一起在書庫裡待了一整天。
等黎池下衙回到家時,徐芩夫婦二人已經回去了。
這樣的清閒日子又過去幾天,就到了七月上旬的休沐日。
上個休沐日時,黎池給黎海安排了事情,去看看京郊有無合適可以買的石頭山。先前一旬的時間,黎海每天都在外麵跑這件事,前天說是有一座山很合適,就定下了這次休沐時去看看。
在京城地界,樹木、黃土和石頭都是值錢的,一座山並不會因為滿山都是石頭,就一文不值。若是山上的石頭堅硬質密的話,一座石頭山,反而比一座能種植果木的山更值錢。
因為在京城這地界,達官顯貴、富商士紳尤其多,每天都有人家在建房子、起彆院,石材時常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