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池由翰林院轉到戶部, 雖又是升職又是換地方,但融入得並不困難。
畢竟即使黎池做翰林院修撰的那一年多不計算在內,他也在從五品翰林院侍職位上做了近兩年, 上過近兩年時間的早朝。
混跡朝堂近兩年時間,與朝廷上各衙門的官員, 再怎麼至少也混了個半熟。戶部的官員,黎池大多都已認識了。
黎池這樣的情況, 就好比仍舊在同一家公司,隻是換了一個部門,由秘書處換到了財務部而已,融入進去並不困難。
雖然戶部的尚書鞏仁奇, 據傳是偏向大皇子趙義的, 但自秘密立儲製頒布以來, 許多聰明的朝臣身上,都已經沒有明顯的派係特征了。黎池又從來都是以禮待人、與人為善,並沒有明顯地得罪過人,自然與鞏仁奇也沒有過節,不至於刻意為難他。
而黎池的直接上官——戶部左侍郎卓溫廣, 也早已在多次早朝前的朝房等候時間裡, 慢慢地混成了熟識,雖然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但也能相處融洽。
於是,黎池在第一天去戶部點卯上衙時,就成功與戶部大多數的官員打成了一片, 並沒有發生被孤立的場景。
至於那些少數官員?黎池也想得明白,哪怕他儀容和性格都不討人厭,但他又不是‘世人皆愛我’的命格,有少數官員基於嫉妒,或者因為利益相關而不待見他,這是很正常的。
戶部不待見黎池的人之中,戶部員外郎鄧子萬,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一個。
在原戶部郎中升任工部右侍郎之後,鄧子萬是最有可能去填補空缺,升任郎中之職的戶部官員。結果卻被黎池給截了去,所以鄧子萬不待見黎池,就太正常不過了。
值得一提的是,原工部右侍郎黎鏡,外放去任了劍南省布政使之職。一省布政使官階為從二品,因此說起來,黎鏡還是升官外放的。
但是考慮到黎鏡已經年過五十,並不是正常的京官外放、積累經驗的年齡,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死在任上了,這種情況下的京官外放,事實上是貶謫。
這事發生在黎池返鄉探親期間,他回京之後才聽人說起,據說是因為在一次朝會上,黎鏡惹了皇帝不高興。關於這件事,黎池也就隻當黎鏡是升官了,為此還高興了一陣。
……
黎池上任戶部郎中的第一天,在散值下衙之前,他就已經看出來了:員外郎鄧子萬對他,不僅是簡單地不待見,鄧子萬還想架空他。
黎池這樣的‘空降‘人員,出現下屬不待見的情況,實在再正常不過。黎池並不為此感到羞怒,對於鄧子萬的不待見,他起初隻當沒看出來。
可當黎池發現,鄧子萬真正的意圖,是想架空自己之後,就不打算對鄧子萬視而不見了。
而黎池之所以打算采取措施反製鄧子萬,是因為戶部的官員編製,讓他有這個底氣。
大燕的戶部,設尚書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戶部內部為方便辦理政務,會為每個行省對應設一個清吏司,每司設郎中一人、員外郎一人,以及主事三至五人。
而黎池就是兩廣行省清吏司的郎中,兩廣的疆土、田地 、戶籍、賦稅和俸餉等一切財政事宜,都由他負責。當然,這隻是黎池的主要職責。
戶部各省清吏司的郎中,除了掌核其對應行省的錢糧外,也還兼管戶部其他衙門的部分庶務,如鑄錢的寶泉局、倉儲的戶部三庫等戶部衙門的庶務,職責有所交叉。不過黎池才上任,目前還隻用負責兩廣的錢糧,兼管或專管戶部其他衙門的庶務,暫時還輪不到他去做。
因此,黎池的手下除了鄧子萬這個員外郎之外,還有三個主事。員外郎會的事情,主事必然都會,但是主事會的事情,員外郎卻有可能不會。
員外郎不聽使喚,黎池還可以直接使喚主事。
不過,似乎這鄧子萬還有點威信,戶部兩廣清吏司共三個主事,他就完全籠絡去了兩個。剩下另一個主事,油滑地沒有表態。
可能鄧子萬以為,如此就能把他黎池難住,進而拿捏住他、架空他?
黎池用了兩天時間,將兩廣清吏司的狀況摸清了,而第三天正好就是九月上旬的休沐日。於是,黎池約了剩下那個沒有明確表態的主事易楊秀,兩人在休沐日這天,去到一家酒樓裡,一起喝了一頓酒。
第二天,黎池去上過早朝,回到了戶部衙門之後,就與易楊秀湊在一起,用了下午半天的時間,就將兩廣清吏司的公務大致了解清楚了。
黎池雖然兩輩子都是走的‘文官‘路子,可他前世上學時候,從小學到大學,數學都學得不錯。像戶部這樣類似財務部的地方,對於數學學得好、對數字也敏感的黎池來說,與翰林院也差不多了,花上幾天時間了解和熟悉之後,如魚得水是必然的。
黎池前世是用慣阿拉伯數字的,戶部賬冊上的數目,他在心中換算成阿拉伯數字,大多都能直接心算,都不用撥算盤的。
在見過黎池核對、整理賬冊的樣子之後,易楊秀無比慶幸!慶幸當初沒有選擇站在鄧子萬那方,也慶幸後來黎池表示拉攏時,他沒有遲疑地同意了被拉攏。
剛開始時,黎池時不時地還會問他一兩句,然而隻過了不到兩天時間而已,就再也沒來問過他了。但凡黎池再叫他去問問題,就定然是檢查出賬冊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