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0 章(1 / 2)

科舉出仕(士) 黃薑 5935 字 6個月前

商貿司的場地架子是搭起來了, 不過離正式開業運營,還遠得很。

還欠缺了重中之重的因素,那就是人。這裡的人,包括商人和官員,否則這商貿司就隻是一個空架子。

從四月份起,這砌牆建房的大半年時間裡,黎池在每天都去巡視一趟建築工地之餘,也在為海貿司的正式開業運營做著準備。

在商貿司的施工進度,進入到有條不紊的砌牆階段時,黎池就開始親筆寫信,時不時地通過驛站, 寄出兩廣省之外。

當然,給京城徐素的家信, 黎池每月月初都會寫上一封,通過驛站寄出去。

這裡值得插上一句的是,一般說起來, 朝廷驛站是專為傳遞政令和軍情而設,像後世的郵寄包裹和家信等,肯定是不行的。但在如今的大燕, 確實是可以的。

因為早在儉王的建議下, 原本隻傳遞朝廷政令和軍情的驛站, 又增加了一項新職能:‘有階品之官員,可經朝廷驛站,免酬郵寄包裹及家信。’

這項福利對官員, 尤其是地方上官員來說,真是很溫暖、很貼心的了。

給徐素的家信,黎池每月月初都會寄出去一封,這樣大概在第二月的月中或月底,她就能收到。且每次都還會隨信寄回一些乾海貨,如鮑魚、蝦仁、昆布等。

同樣地,隔上一個月,黎池就會給浯陽黎水村的老家寫一封信回去,隨信寄去的同樣有各種乾海貨。

這些都是家信,並不算在為商貿司開業運營做準備,而寫的信件之中。

開國為商貿司開業運營,所寫的第一封和第二封信,都是寫給黎湖的。因為黎池不知黎湖是依舊在黎水村老家,還是已經進京去了,索性就寫了兩封,分彆寄到黎水村和京城。

在信中,黎池說了他很看好海貿的前景,這會是一項絕頂賺錢的生意!並邀請黎湖在明年春夏時節,南下羊城來做生意。並指點黎湖,若是有意前來,在明年春夏之前,可先收些貨物準備著,貨物的話像是瓷器、茶葉和綾羅綢緞這些就行。

大致一樣的內容,不儘相同的措辭,黎池先後又給因‘煤引‘之事結識的幾個大商家去了信。黎池去信的幾十個商家,大燕三大商幫晉商、徽商和潮商,都有涉及到,且數量分布還蠻均勻的。

不過黎池猜想,南邊的海上貿易,占主要的或許還是潮商。一是因為,就如當初晉商在‘煤引‘這件事上一樣,這次潮商也占了地利優勢。

二是潮商在海貿這一塊,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早在好幾百年之前,潮商就已經集結船隊北上或南下,進行近海航海貿易了。而且在朝廷沒開海貿的時候,潮商怕也是沒少與洋商交易的。

黎池每個月都要寄出去好幾封信,尤其是五六月之交的那段時間,他幾乎隔上個兩三天,就要寄出去一封信。

在寄出信件最多的這段時間裡,黎池通過朝廷傳遞政令軍情的驛站特快通道,給貞文帝上奏了一封稟告南海商貿司籌建進程的折子。

與此同時,在寄出去的幾封家信之中,黎池暗地裡又摻進了一封特殊的信件。

一封先要轉給趙儉,再由趙儉轉給貞文帝的密信。

……

商人的商業嗅覺格外靈敏,且還敢於冒險,即使晉商和徽商來得不多,潮商卻定然是不會少的。因此大燕這邊的商人,已經是有了的。

至於洋商……情況就有些詭異了,這也是黎池為何會給貞文帝寫密信的緣由。

受季風影響,印度洋之中的洋流,夏季時由西南流向東北,冬季時由東北流向西南。航海貿易受到洋流影響,就行成了季節性的淡旺季。

夏季時,海上洋商乘著洋流而來,大燕開始了海貿的旺季。冬季時,海上洋商順著洋流而去,大燕進入了海貿的淡季。

然而,時間進入夏季時,黎池在督工之餘,也隻見到了那麼幾個似是初次來大燕的洋商。

在艱難的交流過程中,黎池倒是先‘學會‘了說英語,這驚呆了桓茗一眾人等不必提。

能夠交流之後,黎池先後向幾個洋商,介紹了大燕將要大開海貿的事情。

幾個洋商聽後,非常高興,隻呼上帝仁慈!表示明年春夏,若來不及就後年春夏,一定會再次前來!

然後,這幾個洋商就把船上的貨物,在羊城府中銷了出去,再又購進了一些茶葉、瓷器和綢緞等貨物裝船,最後在深秋洋流開始轉向時,乘船順著洋流西下而去……

南海商貿司,就好比官方建造的一個商場,需得交易雙方都有,且數量越多且越對等,才能繁榮起來。

黎池親筆的幾十封信寄出去後,大燕商人定然是有了的。可是作為交易另一方的洋商,如今卻隻有明年春夏時,來或不來都還不確定的那幾個,這近乎就是沒有了啊!商貿司開業運營後,得多冷清啊?

然而事實上,有那幾個似是初次來大燕的洋商,也有似是常來大燕,卻沒被黎池他們看見的洋商。

珠江口的江麵寬闊似海,港口也不止番禺港一個,在黎池歇在番禺港官船上、專心督工建設海貿司的情況下,想要不被他看見,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

然而,有些事情並非一定要親眼所見,才能得出答案,那些洋商雖如泥牛入海般消失不見了,可黎池知道,他們是依舊存在著的。隻是藏了起來而已,主動地或者被動地,藏了起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