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賣了紅薯,以後又不能第二次去領,終究還是要花錢去買紅薯回來的。或許買進的銀錢要少些,但耽擱掉的那一茬兩茬呢?多的都去了,虧大了!
不過也有那麼些精明的農人,同行的村人有識得《手冊》上的字的,知曉紅薯是扡插種植。再根據上麵說的,大概計算了一下自家的田地......
然後轉身就與買家商量,等明年春天時,自家育好苗,直接賣給他們紅薯秧苗。掐一把紅薯秧子,價錢在幾十上百文錢不等。
買家距離近的,估摸著買了秧苗拿回去時不會蔫死,也就定下等明年春天,就到他家去買紅薯秧子。
這雖然價錢低,但不耽擱自家栽種啊,那錢就是白白得來的,再劃算不過了!
......
京城及周邊地界,之後的玉米和棉花推廣,就按照此次紅薯推廣一樣,對照著戶籍黃冊分發。
至於距離更遠的地方,就直接發到府縣,由府縣衙門負責分發下去。
由府縣推廣種植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亂象。比如本來是分發的,結果府縣衙門卻要收錢,且還收高價。
若真出現這樣的亂象,那就要看那些府縣官員的運氣了,一旦抓住,必然是要脫去他一層皮的!
紅薯、玉米和棉花的種植推廣,都已算是計劃好了的,黎池心中已有成算,隻需踏踏實實地推行下去就行。
‘錢糧預算製‘也是這樣,已有七個行省施行下去了,目前並未出現什麼大問題。下一步,就是往剩下的幾個行省推行。
黎池負責的幾項任務,都在穩步推進著,不需慌、也不用忙,隻待水到渠成。
貞文二十七年,就此一晃而過。
貞文二十八年,也過得很快。
總共花費五年時間,‘錢糧預算製‘終於推向了大燕各行省。
紅薯也又培育出了一茬,依舊留種之後,根據戶籍黃冊統計出的數據,往中北部其他六個行省,運去紅薯,督促他們去推廣種植。
玉米和棉花,在培育了一茬並留種之後,終於有了多餘的,可以開始分發給百姓們去種植了。
仿照紅薯推廣種植的模式,用當初分發紅薯時現成的名冊,給京城地界和周邊幾個縣的農戶,都分發了相應數量的玉米和棉籽,依舊附贈上《玉米種植手冊》、《棉花種植手冊》和《棉花的采收及運用手冊》。
黎池估算了一下,紅薯、玉米和棉花的推廣種植,隻需再種一茬,即是明年秋天時,就能完成了!
貞文二十八年這一年裡,黎池手頭上的任務:‘錢糧預算製‘施行完成,紅薯、玉米和棉花推廣種植順利,完成之日已能預見,就在明年秋季。
除此之外,這一年裡還有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那就是今年八月,黎池的親弟黎溏參加了鄉試,考得舉人。雖然排名中遊,但到底是考過了。
作者有話要說: 趕榜最後一發!
日一萬二√
狗頭.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