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完(1 / 2)

科舉出仕(士) 黃薑 7886 字 6個月前

如今三房黎鏢的這一支中, 年輕的一輩裡:

黎江, 開了一個造紙作坊, 專造有各種暗紋、花色的花箋紙,或賣去府城、省城, 或讓黎海帶去羊城賣與洋商。一年下來,所賺頗為不菲。

......

黎河, 身有秀才功名,早已從先生黎槿那裡接過擔子, 成了新一任族學先生。

......

黎湖, 在妻子孫氏去後, 如今依然一人獨居縣城,辦著他的蒙學私塾。

在剛發生孫氏投井自儘那事後,黎湖隻有過年時會回家, 除夕歸、三天春節一過完就走。相較以前, 如今逢遇端午、中秋等平常節日,黎湖也會回村來一起過節。時間是最好的療傷藥,或許再過上些年月, 他也就放下了。

......

黎海,與堂弟黎池合作, 研發出了肥皂和香皂,如今熱銷大燕各大名城,產量甚至都供不上大燕國內,運去羊城賣給洋商的,也就很少了。

儘管如此, 黎海依舊未放棄跑商。一是因大堂兄作坊裡造出的花箋紙,銷給洋商的足有一半不止,他得幫忙帶去賣——也不是白幫忙,他也分了銀子的。二是因黎海的本性,他還是喜歡到處跑,見見世麵,想去看一看洋商手中的稀罕物。

......

至於三房的黎池和黎溏兄弟兩,一個官至三品,已入內閣。一個已中進士,今後的前途想來應是遠大的。

......

有一點倒是奇怪,在江、河、湖、海、池、溏這一代,全是男兒,可除尚未成家的黎溏和喪妻孤身一人的黎湖外,他們下一代都是一兒一女,兒女雙全。

是的,一年在家中呆的時間平均算下來,可能也就三四個月的黎海,如今也已經兒女雙全了。

......

黎池為官已有九年,一路仕途通暢,皇帝賞賜不少,又與王家合辦了水泥作坊、拿分潤銀子,還有一個八百畝的田莊、每年收租,這些年存下的家底,已經不算很薄了。

黎池他們一家,給黎水村家人的孝敬也不少,不僅是銀兩,還有吃的、用的和穿的,都通過各種節禮送了回來。

而且,家中各人自己也掙得不少,也就早已建起了磚瓦大房。雖家人一直秉承著低調克儉原則,顯得與其他高官家族的風格截然不同,但與以前的清貧相比,那也是完全不一樣了的!

此次袁氏去世,雖在當初那個老院子裡停靈,但黎橋、黎林和黎棋三房,是早已搬入了幾年前新建的大房子的。之前黎鏢和袁氏二老,就跟著黎橋一家一起生活。

三房兄弟都建了大房子,而每一房內的後人,黎池的堂兄們,在成親前也已置了房屋,這些年或擴建、或修繕,與他六年前回來時,早已大不一樣。

黎棋和蘇氏夫妻兩,想著大兒子雖在京城安家,可若以後回家小住,或是年老致仕歸家來,也要有他們自己的房子住才行,小兒子那兒也同此理。

於是,在當初另建大房子時,也給兩個兒子各建了一座院子。不管他們是否會在裡麵常住,但他們做爹娘的,是給兒子們在家鄉準備了房屋的,兒子們在家鄉也就有根了。

黎池這次奔喪歸鄉,住的就是爹娘給他建的那座院子。

......

黎池歸家不久,袁氏就已停靈滿四十九天,於是擇日出殯下葬。

出殯那天,靈幡遮天蔽日,紙錢漫天飛舞......

子孫後代披麻戴孝,捧靈抬棺相送,送葬隊伍長不見尾,繞了整個黎水村且還不止......

袁氏葬下之後,黎池就與徐素和一對兒女,在爹娘給他建的房子那座房子裡安頓下來,居喪守孝,深居簡出,不娛樂、不交際,以示哀思。

......

時間剛剛進入臘月份,京中邸報傳來:

皇帝駕崩,國喪三年,停嫁娶,禁音樂,不著鮮衣豔服。

其實早在邸報之前,留守京城狀元府的管家黃精,就已送來了急信。

......

貞文帝是立冬那天駕崩的。至於究竟是白天、傍晚或深夜?具體是哪個時刻駕崩的,也不清楚。

反正立冬那一天,京城裡很是混亂。

因自家老爺未在京中,黃精就關門閉戶,一點聲響兒都沒出,與留守的幾個小廝和丫鬟一起,分守大門、側門和後門,留意外麵的動靜。

狀元府位在‘西貴‘的西城區,這一片住的都不是一般人家。

立冬這一天,守在大門內,貼著耳朵聽外麵動靜的黃精,就聽見外麵街道上,時不時的有來來回回的跑步聲,兵甲碰撞聲,喊殺聲,以及一些相熟大臣的叫罵聲......

朝中都知黎池丁憂回鄉了,狀元府又大門緊閉,倒是在這混亂之中,得了一片清淨。

白天的混亂過去,等夜深了的時候,皇宮方向這才傳來隱約鐘響,一連九響,九五之尊的皇帝駕崩了!

黃精謹記自家老爺歸鄉前的叮囑,聽清是皇帝大行的喪鐘後,深夜打開大門,將門外懸掛的燈籠換成了白色,掛上了白布。再之後,就一直緊閉門戶,不去打聽、不去攪和外麵的事情。

直到一切塵埃落定,一些消息這才傳開來。黃精依舊緊閉狀元府大門,隻開了側門,供府內丫鬟小廝進出采買,順便探聽消息。

皇帝駕崩後,在內閣首輔、護國大將軍和皇家趙家宗主,三個顧命大臣的見證下,從皇帝駕崩前告知的秘密之地,取出了由皇帝秘藏的一份傳位詔書,又一起從乾清宮正殿中‘正大光明‘牌匾後麵,取出來一份。

兩份傳位詔書,放在一起一對照,完全一樣。再有三個顧命大臣做人證,就確定了大行皇帝,意在傳位於皇三子儉王趙儉。

之後,朝中大臣聚集乾清宮外請願:國不可一日無君,請皇三子壓抑喪父悲傷,早日舉行登基大典,料理國事!

朝臣如此三次請願之後,皇三子趙儉方才同意,‘以日代月’守孝二十七日後,就以儲君之身暫理國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