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又一次入宮覲見女王時,中原使者謹慎提起了之前的內亂,有些擔心修好之事會有生變。
女王隻輕描淡寫道了一句,“不用擔心。”
後麵一切如同女王所說,沒有任何阻擾,非常順利地完成了締結友邦合約,並蓋上了女王的金印。
商定的合約內容不乏有用棉花,番薯種植技術,水泥的製作方法換取中原的大批工匠,以及大量典籍、醫書、糧食,各類生產技術。還有關於樓蘭與中原商路的開通,葡萄酒,藥材,玉石交易。
許多事宜以後還需繼續商議。
中原使者圓滿完成了交托的重任,帶著締結友邦合約的國書還有樓蘭國的善柔王夫婦一起返程。
原本安排去中原的樓蘭使節並非善柔王,但錦榮的這位王兄久慕中原文化已久,主動接下了這一重任,論身份,也可表現出樓蘭對中原的誠意。
善柔王妃夫唱婦隨,而且她政事才能也不低,有她陪同,錦榮也很放心,另外又派遣了一隊樓蘭軍護送。
回去時,雖帶的東西更多,但路程卻也更輕鬆,畢竟善柔王夫婦和他身邊的將士對大漠非常了解,善柔王這些年也沒少去彆的國家,對出行也很有經驗。
中原對善柔王一行人禮遇非常,主要是重視對他帶來的東西。
中原向來自認是天.朝上邦,泱泱大國,對鄰國的態度一向友好,何況是真正交好的樓蘭,毫不吝惜作為邦交送過去的鹽鐵生產技術,大量的工匠人才和書籍。
很快兩國互通文書,結為友邦的事,連來往絲綢之路上的商旅都知道了,而中原商人以後再到樓蘭,也無需過去那麼麻煩,行商也方便了許多。
但這一件事也為西域各國側目,雖羨慕中原,但卻喜歡將中原和西域分開,而樓蘭此舉無疑是叛徒,引起了許多西域國家的不滿。
可惜他們的反對抗議,沒有被錦榮放在眼裡。
當確定了和中原的利益交好後,有了地廣物博的中原作為後方倚靠,使得樓蘭得到鞏固後,錦榮就毫不留情地對這些西域國家露出了獠牙。
過去的戶籍開放政策,吸引他國人遷居還隻是溫水煮青蛙,而現在,錦榮就帶著她已訓練得精勇悍銳的樓蘭軍隊磨刀霍霍向了西域各國。
西域各國長期以來都是相互有隔閡的,因此時常之間有戰事發生,為水源,為人口,為糧食。
甚至是一點小摩擦就會發生戰亂。
而錦榮就以調停的名義,介入兩國戰亂,戰事結束之時,也就是她接管這兩個國家政權的時候,至於原來國家的君王,自然是被樓蘭給打怕了。
雖然無恥了些,但錦榮實在受不了,西域才這麼大的地方,居然就有三十多個國家,還時不時有衝突的。
短短一年時間,錦榮就‘順利地打下了十一個西域國家,順利將西域過半的的領土納入了樓蘭的版圖。
而且這些戰役都是她親自領軍作戰,沒有一次敗仗。
善柔王還在中原國都,和有名的詩人,文學家,畫家等人熱切地聊著中原文化藝術,結果就突如其來聽說了這個消息。
他家王妹把半個西域都打下來了。
明明他才離開沒多久,她家女王就是這麼厲害。雖然一開始懵逼,善柔王和王妃的心情各異。
告訴他這個消息的中原皇帝心情也很複雜,他也很想擴張領土的,可惜新朝初立,正是休養生息的時間,而且西域那麼遠,即便能打下來,也難以管理。
聽聞那位戰無不勝的樓蘭君王還是位女王。
其他官員也感歎不已,但無可否認的是,善柔王在中原的待遇又蹭蹭上了幾個層次,畢竟現在樓蘭可是占據西域過半領土的大國。
中原皇帝還態度和藹問善柔王,是否要回樓蘭一趟。
善柔王想了想,還是搖頭了,他回去也沒什麼作用,還不如留在中原完成王妹交給他的重任,促進樓蘭與中原的交流。
聽到善柔王的否認,中原皇帝還以為是這位女王的兄長十分仰慕中原的文化,戀戀不舍,心中也很滿意。
不得不說,善柔王來中原留下的印象十分好,一口漢話也十分流利。
而樓蘭女王征服西域之路也大大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