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 12 章(2 / 2)

“紡織品是江南最具盛名的商品之一,這最大的功勞不在商人,不在男子,而是在這些女子身上,我就是想去看看她們是如何做工的。”

說來也是有趣,甚至在他這個後世之人看來,完全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江南的女子們,官家夫人也好,普通農婦也罷,但凡女子,要麼會織布,要麼會繡花,簡直是必備的技術。

不可思議。

“我派人打聽了這些紡織女工的工錢,像這種私人的作坊,每人每天的工錢能有四五十文,織造衙門的工錢那就更多了,像普通家庭,不外出做工的女子,在家裡紡紗,一天也能賺個二十文,如此看來,單就對家庭的貢獻來說,女子並不弱於男子。”

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女子既然能夠承擔一半甚至一半以上養家的重擔,那地位上自然也是要有所提升的,不說男女平等,但總不該是現在這般。

四貝勒點了點頭,十四弟能說出這番話,顯然是讓人仔細調查過的。

“有些女子確實比男子還要能乾。”

不光是養家,政治上不也如此,曆史上可從來都沒少過垂簾聽政的太後,唐朝更是出了一位女皇帝,政治手腕沒比男子弱。

“那既是如此,女子地位也應該有相應的提升吧,我就不信了,女子的才藝全都在紡織上。”

現如今,要求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越是條件好的人家,越是不允許女子拋頭露麵,繡出來的物件不能外傳,作出來的詩也隻能在閨閣中自我欣賞,若是被外男知道了,那便損了名聲。

事實上,彆看紡織作坊裡的女工賺的多,但好多人家是不允許女子出門做工的,甚至以此為恥。

這大概是他出宮以後,感觸最深的地方了,世道對女子不公,已經到了嚴苛的程度,尤其是民間的女子。

沒出嫁的時候,興衰榮辱都在父兄身上,出嫁以後,又全都寄托在了夫家身上。

仿佛是依附於旁人的物件,所有的希望和前程隻能寄托在彆人身上。

胤禎從沒有想過,這片土地上有一半的人,要這樣生活。

四貝勒詫異地瞧了弟弟一眼,這話倒是也沒什麼問題,女子的地位不比男子,而且從曆史上來看,女子的地位是在逐漸降低的,之前還出過女政治家、女將軍、女商人,但到了現在,女子已經很難再出頭了。

真要說起來,其實滿族女子的情況,是要比漢族好些的,但是自從入關以來,漢族女子的地位沒見提升,滿族女子的地位卻跟著下降了。

“現在還不到你關心這些的時候,好好讀書吧,書裡麵是有答案的,如果這個答案不能說服你,等到入朝參政了,你再好好調查。”

這不是哪個人能解決的問題,甚至連皇帝也沒法解決,朝廷還曾經讓女子放足,可這麼多年來一點成效都沒有。

當然,‘放足’已經不單純是女性的問題了,它還牽扯到了兩個民族之間的關係,在這方麵朝廷也不敢太過激進。

胤禎知道書裡有什麼答案,幾千年了,主流的學派都是儒家,而在儒家的典籍上,不難看出對於女性的壓迫,這壓迫甚至是在逐漸增長的,大抵也是符合了統治者的意圖。

如果他這輩子生活在普通的百姓之家,甚至是官宦人家,都不會存心給自己找麻煩,因為找了也沒有。

但他生活在帝王之家,父親是當今的皇帝,哥哥是下一任皇帝。

皇帝不能改變的事情有很多,但作為這片土地上影響最大的人,他們是最有可能改變曆史走向的,哪怕隻是些微,甚至沒有辦法對後世作出任何的影響,最起碼現在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一半的人,是有可能改善現狀的。

如此,便是最大的功德了。

胤禎不是慈善家,也不是修道之人,所求的不過是無愧於心罷了。

這四幅畫最終在南巡之前,被完完整整的送到了康熙的案上。

不同於四貝勒,康熙看得沒那麼仔細,想得更沒那麼多,大清朝有那麼多事情需要他處理,有那麼多的地方和人需要他關注。

胤禎即便是他的兒子,也不過是一個年僅十一歲的小小少年罷了,能把一個十一歲的孩子想得多深奧呢。

這四幅畫擺在麵前,不過是看稀罕罷了。

是挺稀罕的,從之前畫給德妃的畫,就能看出十四的審美和畫風跟大多數人不太一樣,如今更是驗證了這一點。

過分追求真實,色彩使用大膽,可卻偏偏失了意境,這就仿佛沒有畫眼睛的龍,龍紋再是逼真有什麼用,龍爪再是鋒利有什麼用,最關鍵的地方沒畫上,也就沒了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