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第 20 章(2 / 2)

哪怕是皇阿哥,攜帶像火·槍這種殺傷力極大的武器進宮,也是需要皇上允許才能進去的。

這把火·槍早在七日之前就已經改造好了,胤禎還特意拿出去試驗過。

與之前的火·槍相比,這把火·槍最明顯的提升是射速更快、射程更遠,在發射和裝彈上,也要更方便些。

總體上是有一個大的提升,但讓胤禎不滿意的是沒有瞄準鏡,受限於器材,他在豐台大營連塊玻璃都摸不著,更何況是研究瞄準鏡。

十四爺剛回紫禁城,連人帶火·槍就已經去了乾清宮,在乾清宮的偏殿一直到喝了三杯茶後,才被召見。

康熙已經讓人去膳房拿午膳了,雖然沒有特意說準備兩個人的餐具,但底下人個個機靈,擺膳的時候,兩份的餐具就已經放在桌上了。

“一塊坐下來用吧。”康熙這次沒繃著一張臉。

再大的氣,把人扔進豐台大營三個月也該消了,更何況他也不是特彆生氣,隻是那會兒覺得十四該好好曆練曆練了。

原本覺得十四就是一沒分寸感的臭小子,該放到軍營裡邊好好磨磨,不成想倒還真有驚喜。

這把經過改造的火·槍暫且不提,就光是在豐台大營這三個月的表現,便值得讚上一聲了,還挺有韌勁兒的。

他讓十四去豐台大營,可從來都沒下旨不讓十四回來。

整整三個月,這小子連頭都沒露,還真在豐台大營憋住了,連訓練成績都出乎他意料的好。

也不知道,這小子是不是忘了溫憲的婚期,之前他剛下旨給溫憲賜婚那會兒,可把這兄弟倆忙壞了,一個明裡打聽,一個暗裡打聽。

若不是他擋著,佟家那邊早就知情了。

兄弟姐妹之間感情好,那是好事兒,所以他才摁下不提,那婚事可是他賜的,跟去蒙古撫蒙的其他公主比起來,溫憲若不是得太後撫養,根本不會留在京城,更不會嫁進佟家。

胤禎壓根就沒想過,自己做的任何事能瞞過皇阿瑪,所謂‘君子坦蕩蕩’,他原也不怕皇阿瑪知道。

豐台大營已經對他足夠優待了,廚房那邊,最好的飯菜都是優先給他送過去。

但那畢竟是軍營,暫不說食材,光是廚師的手藝,那就根本沒法跟宮裡的禦膳房相比。

而禦膳房的大廚也是要分出等級來的,等級最高的人,那是伺候皇阿瑪的。

闊彆三個月之久,終於又吃上宮裡邊的膳食了,儘管是當著皇阿瑪的麵,胤禎的食欲也絲毫不減。

一道普通的蒸豆腐,都鮮滑軟嫩到讓舌尖上的味蕾跳舞,更不要說是旁的菜色了。

總共八菜一湯,試菜太監夾哪一道菜,他就用哪一道菜,反正道道對他來說,都是美味佳肴。

康熙瞧著不覺莞爾,他很少看見有用膳用得這麼香的人,是有那麼幾分可樂,連帶著自己的胃口都比往日好上不少。

索性在用膳的時候,父子倆誰也沒言語,一直到用過午膳,一人端著一杯消食茶,這才開始談正事。

康熙把胤禎叫過來,主要還是想談談那把□□,“真有你說的那麼好用?”

“皇阿瑪可以去演武場上試一試,兒子這幾日在豐台大營已經試驗過了,相比普通的火·槍,它的操作更為簡潔,射速更快,射程更遠,如果放到戰場上,肯定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減少士兵們的傷亡。”胤禎很是自信的道。

他手裡頭的這把火·槍,當然還有很大可以改進的空間,但相比之前未被改造的火·槍,性能上已經很是優越了。

他相信皇阿瑪是識貨之人,必然可以看到這其中的價值。

早在胤禎回紫禁城之前,康熙就已經收到了來自豐台大營的奏報,這把被改造過的火·槍,功能上確實有了很大的進步。

一方麵,這說明十四頭腦靈活,在火·槍的製造上,不弱於那些造辦處頂級的工匠。

另一方麵,十四也確實去對了地方,在此之前,他都不知道這個小兒子在射擊上天賦卓越,而且還能自己上手改造火·槍。

無論從哪個角度上來看,十四在豐台大營這三個月,確實有些讓人刮目相看。

但火·槍……

“你有聽說過戴梓這個人嗎?”康熙略有幾分沉重的道。

他已經有很多年沒曾說起過這個人的名字了,他也很多年沒聽過這個名字了。

胤禎老實的搖了搖頭,“兒子未曾聽說過戴梓。”

“也對,他被流放的時候,你還沒出生呢。”康熙放下手中的茶杯,打算認真同這個兒子講一講。

“戴梓這個人能詩善文,曾經做過翰林院侍講,但他最突出的才能還是在火器上,豐台大營火器營的子母炮,就出自戴梓之手,那是個極為有才能的人,朕曾經封他做威遠大將軍,可惜,此人是個漢人,並不是真心效忠朝廷,後來被查出私通東洋,便被朕流放到盛京去了。”

這一段的信息量實在是太大了,胤禎消化了很久,子母炮的威力,他是在豐台大營見識過的,不同凡響。

“戴梓既然為朝廷製造了威力巨大的子母炮,那應該是真心效忠才對,再說了,那東洋與大清還隔著海呢,那才真正是外族人,戴梓就算是想要興複漢室,那也該是去找一些反清複明的組織,或者直接到台灣去找鄭氏族人,他這般有才能,到了哪兒都會被重用的,私通東洋這事兒是不是有誤會?”

“可能是奸臣、佞臣故意挑撥,就跟曆史上秦檜想要害嶽飛一樣,也有可能是東洋人挑撥離間的把戲,兒子反正是不覺得,一個能為咱們大清製造子母炮的人,會是通敵賣國之人。”

在胤禎的概念裡,根本就沒有滿漢之分,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這是打小就有的認知。

還真是敢說,康熙一開始是大怒,戴梓的事兒,就沒人敢在他麵前提過。

而且聽聽這話,戴梓是遭受奸臣陷害的嶽飛,那他這個皇帝呢,是不是就成了是非不分的昏君。

之後居然還扯上了什麼東洋人挑撥離間,他都不知道是該感慨這個兒子天生膽大,還是該讓人去查一查,這些年讀的到底是聖賢書,還是民間戲折子。

康熙鐵青著臉,那一股子氣勢著實是挺嚇人的。

胤禎少不得要給自己往回找補找補。

“兒子也是覺得這樣的人才流失了可惜,滿人和漢人又有什麼區彆呢,唐朝李氏的血統至少有一半是胡人的,到底算哪個家族的後裔,到現在後人也沒能給蓋棺定論,可大唐不還是創造了幾百年的盛世,至今都讓後人稱讚,唐朝李氏能做出這番功績,我大清自然也是可以的。”

胤禎在心裡邊暗暗歎氣,隻要不閉關鎖國,隻要不夜郎自大,一切皆有可能。

“皇阿瑪也說滿漢一家,兒子不覺得一家人會相互背叛。”

還真彆說,康熙勃然的怒氣,這會兒已經壓下去大半兒了,眼神是騙不了人的,看著麵前天真得近乎愚蠢的十四,跟這樣的人計較,他自己都覺得犯不上。

戴梓當年的確是被冤枉的,不然,一個通敵叛國的罪名,不被淩遲處死,那也該被流放到寧古塔去,而不是僅僅被流放到盛京。

但這個人也並不純粹,不是像十四這樣,真的相信‘滿漢親如一家’這樣的口號。

戴梓此人乃是江南士大夫出身,身上甚至還保留著前朝晚期士大夫的那種作風,經常寫詩作文章,裡麵幾乎沒有為朝廷歌功頌德的內容,反而是盯著貪官、盯著民間疾苦、盯著賦稅,一副要替天下人開口的態度。

若不是此人的確有才,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遍了,何至於僅僅是被流放到盛京。

他還想著這塊硬骨頭能在盛京回心轉意呢,可十多年過去了,這人寫詩作文章還是那股勁兒。

康熙也不可能把這些事情都解釋給胤禎聽,既沒有那個必要,他也不想這麼做。

精明的兒子太多了,有這麼一個天真的也挺好,‘滿漢一家’這個口號,雖然是提出來給大多數漢人聽的,但這也是他所希望,甚至先帝的理念都是如此。

被後世無數人稱讚過的大唐盛世,被萬民尊稱為‘天可汗’的唐太宗,無一不讓人向往。

胤禎大概是他所有兒子裡,甚至是他見過的所有滿人和漢人裡,最把‘滿漢一家’當做真話來聽的人了。

既天真又幼稚,但不可否認,皇室需要有這樣一位阿哥,展示給全天下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