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零章(2 / 2)

玉璽記 石頭與水 10583 字 9個月前

馬車裡提早升起小薰籠,侍從備好溫湯暖茶,若是腹中饑餓,車壁暗格中還有準備好的點心小食。

黎尚書卻無暇這些享受,他甚至將關牢的車窗打開了一條小縫,風雪進入時,暖香的車窗裡陡然多了一股寒意三分清明。

就是這種感覺。

舒服。

入冬連續幾場大雪,街頭都不若以往熱鬨喧囂。馬車咯吱咯吱的軋過路上積雪,晃晃悠悠的回到尚書府。

在老妻的服侍下,黎尚書換了家常棉服,坐在榻上,見老妻捧來手爐,黎尚書擺擺手,“不用這個,我還熱的慌哪。”

“那我打發人給三郎送去。”黎夫人說的三郎是自家兒子,長子次子皆在外地為官,黎尚書留了小兒子在帝都府當差,也是在自己身邊的意思。

見老妻喚來侍女一通吩咐,黎尚書問,“三郎還沒回來?”

“他可比你忙。這些天帝都府輪翻的不是檢查街上流民百姓屋舍,就是施粥放賑義診贈藥之事,哪天都得天黑的伸手不見五指才能回。”黎夫人說,“怎麼今年這雪就這麼大。”

“是啊,都這麼說。”黎尚書道,“咱家也拿出五百銀子,打發人買些糧米,捐到天祈寺,讓天祈寺的和尚幫著賑濟窮人。”

黎夫人與他大半輩子夫妻,知道丈夫這毛病,不信神不信佛的,就是施粥舍藥的事才能想到天祈寺。黎夫人說,“與其捐給天祈寺,何不捐給靜心庵。這些日子,三皇子妃、永安侯夫人時常去靜心庵做善事,也捐了許多米糧。我也去靜心庵瞧過,那裡賬目很清楚的。”

“怎麼你們還認得?”黎尚書笑問。

“這有什麼不認得的,靜心庵可是帝都名庵,裡麵的師太很會講經,人也心善。帝都這許多庵堂,都打著積德行善的名號,真正把善行到實處的可不多,靜心庵算一家。”

“三皇子妃也常去?”

“當然啦。聽人說三皇子妃每年把自己鋪子織坊的一成紅利拿出來,半成給慈恩會,半成給靜心庵,都是用來做善事的。”黎夫人給丈夫倒了盞溫水,說,“甭看有些沒見識的總詬病三皇子妃出身低,做事真實在,也真心做事

。”黎夫人嘀嘀咕咕的跟丈夫念叨了許多女眷的事。黎尚書的神思一時又遠了――

這次三殿下布防馮千戶外宅,並沒有提前知會他,一絲風聲都未漏。

可以理解為是出自保密的需要,也可以說是對他的保護,但往深一步想,未償不是三殿下不信他。

所以,縱是自馮千戶牽出魏家父子,徹查玄甲衛,黎尚書的心中也並沒有太多歡喜。

在官場中馳騁大半生的黎尚書明白,是需要做選擇的時候了。

三殿下穆安之不是個非常重權力的人,這從一開始三殿下入刑部當差,獨選了幾件案子調查就能看出來。如果欲攬刑部大權,入手的不是查案,而應該是對刑部人手的掌控。

但,是龍不會總盤著。

三殿下不重權利,可隨著三殿下一步步展現才乾,獲得認可,他並沒有刻意收攏人心,但,人心已是情不自禁的轉向於他。他並沒有要控製刑部,如鄭郎中這樣的刑部乾將已是願意唯三殿下馬首是瞻。

何況,三殿下身邊華杜二人皆非等閒,華長史年邁,進取心尋常,那杜長史年輕俊才,要才乾有才乾,要心機有心機,杜長史是絕不會坐視三殿下安於刑部司這一隅之地的!

真的,是要做決斷的時候了。

與三殿下一路,往後勢必很難洗脫三皇子的印跡。

若有他意,刑部便是將要廝殺的戰場。

因為,哪怕性情溫和如黎尚書,也不願看到刑部大權一絲一絲被皇子吞噬,更不能坐視自己逐漸變成一位空頭尚書。

“哎,我跟你說的話你聽到沒?”黎夫人輕輕推了黎尚書一記,燭光下,一雙年華老去卻格外溫和的眼睛裡帶著絲絲暖意,“你要沒意思,我就把明兒買的糧這麼分派了,一半給靜心庵送去,一半給天祈寺送去。”

黎尚書頜首,“好。”

*

第二日,下午,刑部。

杜長史抱來半人高的卷宗,胡安黎連忙雙手接過,穩穩的放在書桌畔新加的一張短桌上,“今天這麼多,可見玄甲衛一案大有進展。”

“趁著節前,怎麼也得審出個頭緒來。”窗外雪花再起,杜長史這種四季不離折扇的瀟灑人也搓搓手站在薰籠前烤火了,“今年這是怎麼了,雪一場連著一場,前兒那場剛停,昨兒一宿今兒一天。”

“是啊。聽說帝都府第三次往城隍廟撥了救濟糧。”

兩人正說著話

,杜長史望向窗外的眼睛陡然眯起,他一拍胡安黎桌上的卷宗,向外一挑下巴,二人連忙迎了出去。

窗外,一身玄狐大裘的黎尚書撐著傘過來了。

黎尚書未至六旬,在內閣中,這是個正當年的年紀。這位尚書大人自來儉樸,身畔隻帶一個隨從。

二人迎至廊下,黎尚書到廊下收了傘遞給隨從,一左一右扶住二人,“成天在一處,何需這般多禮。”

胡安黎打起紅氈暖簾請黎尚

書先行進屋,“大人是來找殿下的麼?請大人先喝杯茶暖一暖,學生這就去通傳。”

“有勞安黎了。”黎尚書性子溫和,說句老實話,實不像刑部堂官兒。不過,這樣好性子的上官,底下官員都受惠。即便如杜長史有些挑剔刻薄的性子,也覺著與這位大人相處有如沐春風之感。

“這麼大冷的天,還勞大人親自跑一趟,您有什麼事,打發人過來說一聲,我帶暖轎過去接您才好。”

“殿下在衙門向來都是步行,我等更不敢托大。”黎尚書伸手在薰籠上烤了烤,杜長史道,“我勸好幾遭了,我說這大冷的天,殿下出入就是坐轎,誰能說什麼。殿下偏說轎子裡氣悶,怎麼都不肯。我說殿下也太執拗了。”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是殿下的好處,不樂享受。”

兩人略說幾句話,胡安黎出來請黎尚書進去。

穆安之的屋子並不算暖和,裡麵陳設固然不簡陋,卻也絕稱不上奢華。想到那日抄撿魏府時所見雕梁畫棟、金玉擺設、古樸高雅、茅屋草舍,無不是無數金銀堆。穆安之這裡則透著一股坦蕩的舒適。花幾上幾盆天青色瓷花盅的嬌白水仙伸展著葉脈,開的更好,屋中甜香嫋嫋。

小易捧上茶來,黎尚書道謝接了。

“大人冒雪前來,可是有什麼要緊事?”穆安之問。黎尚書看小易一眼,穆安之道,“小易你出去看看,折幾枝梅花回來插瓶。”

小易躬身退下。

穆安之以為黎尚書是有什麼機密事單獨同他說,的確,也是機密事,隻是,出乎穆安之意料。

因為,黎尚書放下茶盞,鄭重起身,神色之肅穆,令穆安之心內發懸。繼而,黎尚書自袖中取出一疊文書,幾乎是莊嚴的放到穆安之麵前。

穆安之取來看過,是數張黎尚書蓋好大印的空白搜查令,穆安之真的懵了,他不解的看向黎尚書,黎尚書正色道,“刑部許多案件,需要臨機而斷。以後再有任何案情任何事件,臣與殿下一同擔當!”

要說心中沒有震動是假的,甚至,穆安之隱隱有一種明白什麼卻又不太明白的感覺。他的眼神露出疑惑與思索,黎尚書後退兩步,對穆安之鄭重一禮,恭敬退下。

站在窗前,穆安之望著黎尚書的背影漸漸走出院落,風雪一重又一重的落下,簷角、樹梢、庭前、廊下……

偶爾不知哪裡來的一陣朔風,吹動簷角六角銅鈴,發出一陣陣清越悠遠的鈴聲,鈴鈴,鈴鈴……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