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又對天子道:“皇兒,你也要細細思量才對。”
元和帝連忙起身:“兒臣聆聽聖訓。”
這話倒是說的很在理,人都要變,這法也是極好的,但是能不能真的貫徹到底用人得當,本就存在未知。如果這番折騰不成,還不如不折騰。
大家原本都對阮太後存在輕視,但這一番話,倒也不是沒有道理。
尾後,阮太後又以自己年邁,讓大臣們多擔待天子。
方惟彥看了簾後的太後一眼,心道,如此年輕,居然還說自己年邁。
陸如法當然不肯甘心,下麵的朝臣也有本來就看不慣阮太後的,時常上書說什麼武曌之亂雲雲。
但阮太後是軟硬不吃,勳貴文官得罪了的,全部懲罰。
不過,她也不是完全這麼狠,至少幾年不收稅賦,國用十分艱難,她自己裁剪衣飾,就連帝後大婚也辦的十分簡單。
當然,也有人說阮太後不喜皇後劉氏。
阮太後當然也不太喜歡劉皇後,但皇家婆媳不同於一般人家,一般人家是讓兒媳婦站規矩,等兒媳婦生下孩子抱到自己房裡養。
阮太後就是不怎麼搭理劉皇後,她也無意於塞妾或者如何。
這是她不同於尋常婆婆的情況,皇帝自己愛寵誰救寵誰,隻要寵的這個女人不是要刺殺皇帝就成。
至於皇帝自己的眼光,阮太後也是懶得管。
但有一條,還是要以子嗣為重。
元和帝雖然不是龍精猛虎,看著還有點弱,但他和父親不同,他並不算很花心,一心都撲在公事上。
劉皇後不得太後歡心,故而也不管皇帝如何,太後見她連開枝散葉都做不到,也不安排,就自行安排,反正皇帝喜歡哪個就是哪個。
這下子,劉皇後和太後關係就更差了。
甚至背後稱阮太後為老婦,當然,在外她還是一幅老實的模樣。
劉家就更希望皇帝親政了,隻要皇帝真正的掌握政權,皇後就是母儀天下之人,因此劉家想鼓動人上折子。
頭一個找到的是禦史,但禦史台的人彈劾了,完全不痛不癢,到了阮太後這個地步,算得上無欲則剛了。
她沒有父母,沒有親人,沒有兄弟姐妹……
甚至親信也沒很多。
你想彈劾太後,她也根本不處理,也不放在心上,若是再上書,那你身家性命可就完蛋了。
劉皇後就同家人道:“此老婦把持朝政,如今天下大亂,需要有識之士作主。”
因此劉家人就找到了方惟彥,方惟彥如今已經有入閣的資格了,甚至馬上就是東閣大學士。
方惟彥出身勳爵府邸,他仕途原本很順,但因為兒子,晚了好幾年入閣,故而看到劉家人遞上來的,心裡也有了計較。
他來到母親處,說了自己要上書的事情,還道:“若是被太後罰了,兒子就辭官帶您去吳中。”
他弟弟妹妹皆英年早逝,府裡是繼子當家,方惟彥是填房之子,因此很能體會母親苦楚,怕他萬一事敗,牽累到自己家人。
他母親卻道:“兒啊,為娘隻希望你平平安安的呀。”
方惟彥差點淚目。
但他還是決定上書,也不是為了劉家,就是為了大雍,為了恩相,他必須充當這個打手。
他的分量和那些禦史科道還有勳貴不同,他是先帝曾經指派的顧命大臣,卻撕下阮太後的麵皮。
果然阮太後徑直從簾後走了出來,把折子擲在他的臉上,“爾等竟然如此?天子身體孱弱,哀家不過替他看著罷了,平日國家大事,都是由你們把持著,如今倒好,你看我老婆子不順眼了,還想趕我走?”
若是講道理,方惟彥決計能說服任何一個人。
但是阮太後她就不是一般的人,她根本不講理,嚎啕大哭,甚至幾度暈厥過去,罵大臣們要犯上……
方惟彥根本招架不住。
小天子嚇了一跳,忙跪著道:“母後,兒子全聽母後的,兒子全聽母後的。”還對方惟彥道:“方卿,趕緊給太後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