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第 151 章(1 / 2)

&ul css=&tent_ul&&

恰逢暑假, 學校不用上課,正是改建的最好時候。

如果再往後拖,學生一開學, 原地動工就會影響學生上課, 等到寒假,土地凍結實了,更難動土。

所以伍康跟當地官方協商好之後,沈魚二話不說就掏錢了, 趁著放假把舊房子扒掉, 該修的修該建的建,不用上油漆,隻簡單刷一遍膩子, 不刷油漆的話,不需要晾曬太久。

而且不知道伍康怎麼跟官方談的,他隻需要出建材費用, 改建學校的人工由官方負責, 又給沈魚省了筆錢。

這筆捐款當然不是一次性拿出來,沈魚把錢給伍康, 由伍康分批支付給官方,統籌監管, 畢竟沈魚不可能一直留在這裡,不就之後他就要回興城等自己的高考成績了。

中途伍康給沈魚傳話說, 領導想見見他, 還想給他發表彰, 被沈魚給拒絕了,還特彆表示,捐款人是他這件事, 不用特意隱瞞,但也不用特意宣講。

他想做這些事,本身也不是為了換一個表彰。

當地官方辦事相當效率,剛協商好,人員就陸續安排到位了。

對於沈魚的驚歎,伍康很不理解,這種好事不趕緊落實了,難道還要拖拖拉拉等變故發生嗎?

總而言之,整個事件進程,以極快的速度進行。

前腳李校長還因為“白日做夢”被老婆嘲笑,第二天縣裡請的施工隊就來到了鎮上,沈魚給的捐款,換成一批一批的建材一起被拉過來。

不少閒的沒事乾的人頂著大太陽去看熱鬨,熱不熱?熱死了,七月盛夏,太陽毒辣的要把人皮膚曬裂了。

但心頭更火熱,誰家還沒個要讀書的娃娃,自家沒有親朋家也有,現在沒有以後也會有。鎮上的學校好了,受惠的是讀書的孩子們,沒有人不感到高興。

校長和老師們收到緊急通知,把學校裡放著的東西搬走,尤其是那些舊房子裡的。

看見坑坑窪窪的圍牆、低矮漏雨的土坯房被推倒,李校長又是高興又是心疼,這房子還能用呢,他原本還在攢瓦片,想把屋頂給修一修。

這話不能說,一說他媳婦兒就要錘他:“得了便宜還賣乖,還舍不得,看看你那笑得,嘴都要咧到耳朵了!”

被嘲諷了,李校長想矜持一點兒,可是那笑容根本收不住。

他讓媳婦兒在家熬了大桶的綠豆湯,提到工地上分給做工的工人,誰要喊人乾點兒啥,他衝的比工人還快。

也不光他一個,還有許多老師,隔壁鎮小的教務人員,甚至是鎮上的百姓,都趕了過來。

今天我家送一桶綠豆湯,明天他家送兩壺解暑茶,缺點兒什麼工具,誰家有就直接送過去了。

還有聽到消息的學生家長趕過來,鄉下男人,蓋房子這種事多多少少會一點兒,有時間就來搭把手,當個打下手的小工不成問題,所以新教學樓建設的速度特彆快。

後來沈魚再去郵局打電話,收到了呂大姐硬塞過來的一簍子香瓜,沈魚莫名其妙,呂大姐擠眉弄眼道:“我知道是你……”

她指了指學校方向,“放心,我不跟彆人說。”

雖然不明白做了這種大好事,為什麼不能好好宣揚宣揚,但她姐夫叮囑了,說人家不樂意高調,那她肯定不能出去亂說。

這沈家的鳳凰兒心眼太好了,這種人活該他發財。

隨著學校這邊動工,兩個村子協商後,路也開始修了。

沈爺爺跟這村長一起去參加過討論,後來跟沈魚說,原本方家坪村的意思是,從他們村到鎮上路,由方家坪村出人工,上坎子村到方家坪村的路,由上坎子村出人工。

但是後一段路比前一段要長大約三分之一,而且路況也遠遠不如臨近鎮子的那段,修起來肯定會比較慢。

過不了多久又是農忙,到時候不一定能忙的過來。

經過一番扯皮拉鋸,最後上坎子村村長祭出沈魚這個法寶。

聽說修路的水泥竟然是上坎子村沈家那個特彆出息的孩子捐的,方家坪村的話事人終於鬆口了,感情他們是跟著占便宜,那肯定不能隻管自己。

最後商定的是,先按照之前的方案開始修,等方家坪村修完他們村到鎮上的路,再掉頭回來修他們村往上坎子村的路,這樣就接上了。

沈魚不知道這樣一截一截修成的路是什麼樣的,也沒時間留下來細看了,轉眼在鄉下老家已經待了十多天,過了七月二十,高考出成績的日子越來越近,他得回興城等自己的成績和通知書了。

沈魚離開之前,仔細想過如何帶動家裡人致富的問題。

他認真琢磨過,留在村子裡,要麼養殖要麼種植,這是目前最合適的道路,總不能在村裡辦廠吧?不合適,各方麵條件都不具備。

至於後世比較紅火的農家樂旅遊村之類的,現在的社會環境,還遠遠沒發展到那個地步,現在都是一心想往城裡奔的時候,誰閒的沒事想來鄉下吃土。

所以思來想去,還是得在農業上下功夫。

他有這個想法,具體怎麼實施卻不太清楚,兩輩子都是在城裡長大,對這方麵真的不了解。

但他知道,光靠種糧食是發不了財的,尤其是這種靠著家裡幾畝口分田,就算再精耕細作,糧食產量是有上限的。

他不懂,就去找懂的人,他爺種了一輩子地,這片土地能種什麼不能種什麼,他最清楚不過。

聽他說了大致想法,老爺子問他,有沒有什麼方向,養什麼種什麼,不是一拍腦袋決定的。

沈魚把自己琢磨出來的一些路子告訴他,種植業的話,可以考慮種果樹、種藥材、種經濟林等等。

上坎子村兩麵臨山,不缺山林,沈魚不懂這山好不好,他跟虎妞三林子幾人去山裡玩過,隻覺得植被豐茂,山地應該不算貧瘠。

藥材不好種,技術要求高,這個沈魚其實不太建議,但如果爺爺覺得合適,他可以找專業人士過來教。

果樹其實也算經濟林的一類,不過經濟林包含眾多,茶樹、油桐、花椒樹等等,成規模種植,都能收獲巨大的經濟利益。

養殖業就更多了,雞鴨魚豬牛羊甚至大鵝,隻要養好了,肯定不愁賣錢。

就沈魚知道的,給他炸雞店供貨的雷廠長,他的養雞場規模,已經擴大了五倍,現在是遠近聞名的養雞大戶。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肉食的需求也更旺盛,以前買不到,沒錢買,現在市場放開了,東西好就不愁賣。

不管是養殖業還是種植業,如果家裡人想乾,他會儘力提供幫助,找技術人員,或者寄相關資料回來學習,甚至是資金方麵,他都能給予一些幫助。

沈老爺子聽他說完,沉思良久,他知道,孫兒說的是對的,光靠種地,頂多隻能讓家裡人吃飽飯,想更進一步,難。

他們年紀大了,一輩子窩在村子裡,享孫兒的福,日子好過,可其他小輩呢,也一輩子留在鄉下,麵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

“主意你能出,要啥學習資料,也麻煩你,但是這錢你不能出。”沈老爺子堅定道。

自家這些年日子好過了,幾個兒子的小家庭都存的積蓄,多少他不清楚,但不至於一點兒拿不出來。

公中再湊一湊,種樹也好養東西也罷,幾百塊錢,能先把攤子支起來。

一口吃不成個胖子,剛開始沒經驗,規模弄小一點兒,一邊嘗試一邊學習,等摸到竅門了,再慢慢擴大規模。

穩紮穩打,步子走的穩一點,錯不了。

而且這是給各家提供發財的路,更不能讓貓兒出錢,賺了還好說,這錢能還上,要是賠了呢?

貓兒肯定不會讓長輩們填這個虧空,但他又不欠他們的,安國安富他們是他兒子,又不是貓兒的兒子,不能這樣欺負人,趴在孩子身上吸血。

沈魚知道爺爺是為他好,雖然他不差這點兒錢,但心裡還是覺得高興。

因為是讓各家自己選路子,老爺子考慮了一下,乾脆把兒子兒媳婦召集起來,開了個會,專門商討沈魚提出的致富路。

他的想法是,這種事肯定有風險,大家公開的討論,願意乾就乾,不願意乾不乾,不強求,以後彆後悔就成。

不願意冒險的,以後看見彆人發財彆眼紅,願意乾的,賠了錢也彆抱怨,都是自己的選擇。

沈魚也覺得老爺子說的是,他想得再好,要是叔叔伯伯們覺得還是種地好,那他總不能逼著他們去做彆的。

不過沈魚低估了他在家裡的威望,一聽說是他提出來的,個個豎起耳朵,聽得特彆認真。

他們家貓兒這麼出息,又不會坑他們,提出來的肯定是好事,哪個傻子會不願意。

搞得沈老爺子再三強調,這種事肯定有風險,要是賠了錢,誰都彆怨。

沈安興急著聽後續,嘟囔了一句:“種地還得看天氣,乾啥事沒風險,咱又不是小娃娃,這點兒事都承受不了。”

“聽你的,插什麼話!”被老爺子敲了一扇子,老實了。

沈老爺子把沈魚說的那些,給幾個兒子還有兒媳婦兒又講了一遍,其實不是多難得的想法,隻不過現在他們腦子還沒轉過彎兒。

前些年土地山林,都還是國家是集體的,山上的樹都不能隨便砍,家裡雞隻能養兩隻,誰能想得到直接包山種樹呢。

但沈魚一點破,眾人就各自有了些想法。

放他們討論了一陣,沈奶奶也湊在裡頭,給大家出主意。

畢竟是剛開始,像藥材茶樹這些以前沒接觸過的,直接就被排除了,養牛這種成本比較高的,也不怎麼熱門。

讓沈魚沒想到的是,最終目標主要集中在了養殖業。

想想也是,養殖業可以從小規模開始,有多少資本支多大攤子,要是想種果樹,種一棵兩棵能算什麼,想多種,得包山頭,那要多少錢。

而且周期長,種下去好些年都沒有收益。

大伯母和二伯母想一起養鴨子,她們兩個性格比較謹慎,覺得一起養能分擔風險,而且二伯母醃的鹹鴨蛋特彆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