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第二十九章(1 / 2)

每個地方都有當地的特產。

這裡的特產,除了俞向清嘴裡的雲菇之外,這裡還有一種遠近聞名的香芋,吃起來香糯可口,口齒留香。

另外這裡的糯米也不錯,不過產量少,種植的不多,隻是種了一點點,留著過年的時候做年糕用。

香芋和雲蘑菇俞向清他們昨晚已經品嘗了,確實味道不錯,糯米俞向清就沒有了,她去年過年的時候把分到的那一點點的糯米吃了。

聽到俞向安關心當地的吃的,俞向清也沒有懷疑,民以食為天,關心幾句,多問幾句,有什麼好奇怪的?

所以她詳細的說了。

直到聽到自己小妹說想要這邊的一些蔬菜種子,還有想要跟這裡的鄉親換一些糯米,俞向清才恍然敬佩的看著自己妹妹,“你的廚藝上漲看來不是沒有緣由的,看一看你現在對這些食材有多關注。”

俞向安:“……”

這是個美妙的誤會。

她就是覺得食材不錯,也想回去試試看,要是可以的話,以後她通過自己姐姐跟這裡的鄉親交換,那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嗎?

大隊長對他們很客氣,這兩個是城裡人,有正式工作的城裡人,雖然不是他們這邊的,但誰知道以後呢。

瞧這架勢,他們對下鄉到他們這裡的知青女兒很關心,以後要是有什麼,多一個認識的人就多一條路,他不介意釋放自己的善意。

多餘的他不敢說,但是在自己的職責範圍之內,照顧一下一個女知青,對他來說輕而易舉。

在看到了俞青山掏出來的餅乾之後,大隊長臉上的笑容就更和藹了,聽著這位知青爸爸的話,“以前有句話叫父母在不遠遊,現在是沒這講究了,但是老話多少是有些道理的,孩子還小,就這麼離開身邊,一個人到外麵闖蕩,當父母的一直懸著心,所以古人才會有那句父母在不遠遊,就是不想父母擔心,現在時候不一樣了,在主席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他們下鄉也是遵循國家政策更沒得說,就是我這是當爸的沒辦法放心,老哥,你應該也知道,這不管孩子有多大,在我們眼裡都是孩子,不能徹底的放下心來。”

大隊長讚同的點頭。

俞青山:“我另一個女兒在食品廠上班,這是她廠裡發的福利,這就是我們那邊的特產,請隊長你嘗嘗。”

送給他的禮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輕,太重了,擔心他覺得有利可圖,太輕了,又!又怕他不上心,這個就剛剛好。

大隊長聽到他這樣說也不好拒絕了,這是人家廠裡發的福利,也沒花錢不是嗎?

他懂他的意思,“你放心吧,俞向清同誌下鄉以來的表現我都看在眼裡,她是一位好同誌,不畏辛苦,積極上進,這樣的人才是我們需要的人才。”

他這話誇得倒也真心實意,在一眾知青中,這位下鄉不久的新同誌表現確實不錯。

一開始表現的是差了些,但那也是情有可原,人家之前根本就沒乾過這些農活,重要的是她度過了一開始的手忙腳亂之後,態度端正,不懂就問,現在已經進步很大了。而且她家裡有幫襯,手裡有好東西,之前村裡有個小孩生病了,缺醫少藥,還是她送出了自己手上的藥片,幫了大忙。

要是遲了,那孩子不一定能完好無損的救回來。

總的來說,牛角大隊跟紅星大隊的差彆不是很大,在同一省內,有些差異,更多的是相似。

氣候相似,作物相似。

轉了一圈之後,最後他們來到了知青院,知青院,他們是中午的時候來的,知青們也就中午飯點的時候人會比較齊,其他時間都忙著下地,大家都不在。

俞向清是來感謝知青院的人對於俞向清的照顧,同時額外感謝鄭科,昨天幫忙駕著牛車去接他們,特意請了假,耽擱了半天。

鄭科有些受寵若驚,“叔叔你不用這麼客氣,我們都是離家到這個陌生的地方,千裡迢迢,能認識就是緣分,我下鄉比較早,對這裡熟悉一些,也沒做什麼,俞向清同誌之前也幫過我。”

莫雯雯看到他們出現還以為事情有了轉機,早上嘴裡不饒人的是俞向清的妹妹,她爸爸肯定不會讚同她說的話的。

結果他跟其他人是感謝他們對她女兒的照顧,到了她這裡開口的卻是:“這位女同誌,我知道早上的時候你過來那一趟,本來有些話我不該出口的,但是我跟我女兒隔了太遠,有些話不說清楚,我怕她抹不開臉,心裡過不去,之前你用各種理由從我女兒手上借票,蹭吃蹭喝的,這些都算了,那時候你們是朋友,也怪我,她被我養得有些天真,心眼不多,我沒有好好的教過她怎麼麵對那些心懷不正的人。

所以我把話放在這裡,你和我女兒品性不合,如果你有什麼問題的話找我,不要找我女兒,你們不適合當朋友,我這個當爸爸的,不希望你們交朋友。”

莫雯雯目瞪口呆,他這話的意思不!不就是她心術不正嗎?

他這話的意思不就是她工於心計?

他這話的意思不就是讓她不要再去找俞向清嗎?

在眾人麵前,莫雯雯隻覺得無地自容。

有他這話,她哪裡還好意思再去找俞向清,人家爸爸都說讓她不要再去找她,怕她遭人算計了。

她要是再哭哭啼啼、委委屈屈的上門,那就是算計了。

俞向清心情大好。

太好了,這下她不會再出現麵前了吧。

然後有些訕訕的:“爸,又麻煩你了。”

俞青山搖頭,“有的人就是臉皮厚,你在這方麵要跟你妹妹學學,該說的話就要說,你不說,彆人怎麼知道你沒錯,你受委屈了?你以為簡單說一句不是朋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