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1 / 2)

通天路 安碧蓮 6433 字 3個月前

孟琪似乎並不意外穆青在此處,他隻是掃了穆青一眼,便道:“原來司業大人也在,不知是否有興趣坐下與各位學子進行交流呢?”

穆青對於孟琪的邀請很有興趣,即使如今他已經走過了每個學子必須走的也是最艱難的仕途旅程,不過他卻是一直“自學”,從沒進過私塾或者書院的,對於這些自然是好奇的。

笑了笑,穆青道:“那今天就煩勞孟博士了。”

孟琪點點頭,抱著書往前麵的條案走去,而董奉則是輕輕咳了一聲,笑著道:“司業大人隨我來。”說著,引著穆青走到了最前排旁邊斜著擺放的一張條案前。

看屋子裡並沒有多餘的桌椅,而這一套顯然是董奉這個助教先生的,董奉倒是大方,直接就讓了出來,自己則是往下頭看了看。

李子軒隻是瞧了他一眼,而宋朗則是直接往旁邊挪了挪,給董奉騰出了地方。

董奉也不辜負這番美意,笑著朝他走去,輕輕撩動了衣擺跪坐而下,蔥白的手指理了理寬大的衣擺,動作流暢而瀟灑。

穆青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坐在他旁邊帶了些笑意的宋朗,心裡暗暗道了句“命啊”,臉上卻是半分心思不顯露,隻管笑著跪坐而下。

=================================================================================

孟琪的文才不必說,那是頂好的,而他教起書來也不似其他的先生那般刻板,而是風趣幽默的很,光是看外表實在是很難這個神態冷清的男人看上去冷淡至極的人居然會講出如“赤日當頭,盲農目賭命案”這般的冷笑話。

穆青覺得一點都不好笑,可是那些半大孩子們卻是看上去很是開心。穆青自然也不願意做出冷清樣子,笑意淺淺,隻是心裡在懷念未來的郭先生和趙先生。

今日講的是《論語》,雖然是大周的學子們極小的時候就要熟識背誦的,但是由於《論語》乃是科考出題的熱門,故而基本上每個季度都要求先生們重複講述,並且講述的深度逐步加強。

作為“年幼失學”的小可憐,穆青是根本不知道這些的,現在聽下來才知道上了好學堂的學生們有多占便宜。

因為他聽得分明,孟琪已經在講述中將科考有可能重點檢測的地方著重指出,並且直接告知了學生們遇到後的應對策略,逐條助框地指出來,這顯然要比自己一個人捧著書本苦讀要來的好得多。

穆青眨了眨眼,略略低了頭,看起來是在讀書本,可是他的腦袋裡其實已經有了一個想法。

在其位謀其政,穆青不是來國子監吃白飯的,現在他就意識到了國子監這個高等學府中的某些不同。

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人和人的的不同是一直存在著的,從生下來就已經決定了他根基的深厚與否,或許未來人還能通過刻苦學習來改變命運,但是這個時候,除了天才,大多數人的命其實是定了的。

因為,學堂私塾的招收政策並不是按著學生的能力而定的,而是按著學生的身份而定的。

就拿國子監舉例,並不是所有京官兒子弟都可以進來的,五品以上的才能順順當當的進來讀書,而小官員的子弟,必須要捐錢或是禦賜才可以有進來的機會。

國子監尚且如此,更何況其他地方。

按著穆青這樣的情況,無論你是否少年成才,無論你是否有王爺撐腰,隻要你不是大戶沒有蔭庇,家裡父母皆數不出名來,哪怕是能把學文做出花兒來也沒有辦法去高等學府讀書。

經曆過二十一世紀各種信息洗禮、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裡的穆青,認定了人才才是一個國家的根基。

以前感覺不到,畢竟穆青走的一直是高層路線,搞定了當權者自然好辦事,可是如今,他當了著國子監的司業,對於一些事情考慮得自然多了不少。

人才流失,這是個大問題,穆青心裡暗暗記下準備回去找李謙宇討論一二。

就在這時,孟琪突然道:“司業大人,可否為學生們講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言?”

此句出自《論語》,所講述的便是君子會融入環境,與周圍和諧,但是卻保留著自己的觀點,可是小人卻往往人雲亦雲。但是穆青覺得孟琪絕對不僅僅是為了讓自己講述這麼一個道理,畢竟這個道理誰都懂得。

略略思量一下,穆青起身,道:“平白的道理,我想眾生皆懂,但我不知孟博士是否有討論過何謂‘和’。”

孟琪倒是沒有想到慕青把側重點放在單個字上,略略一愣,而後搖了搖頭:“不曾。”

心裡鬆了口氣,穆青臉上倒是笑著道:“所謂的和,區彆於同,他是讓所有人都懷揣著不同的理想不同的信念和意見卻還能在一起生活的理想境界。事無大小,樂有宮商角徵羽,味有酸甜苦辣鹹,皆因為此。中間的平衡調配,拿捏得當方可求得和的境界。”說著,他看著眾人,道,“為人,為官,皆以此為據。”

這些話說的直白,但是細深究起來卻是個破題的著力點。

孟琪點點頭,撫了撫掌,顯然對於穆青的破題頗為意動。但是此時,坐在前排的李子軒卻是抬了抬頭,聲音低沉:“那按照司業大人所言,無論是何人都可以被接受和容納嗎?”

穆青覺得他曲解了自己的意思,不過他還是點了點頭:“若是一心為善者,那是自然。”

“若是遼人或者倭人呢?”

一句話,讓穆青頓時沒了言語。

這就像兩個人交談的時候,分明是順順當當的道理,對方非要給你找出個反例,彆扭的如鯁在喉,偏生還沒辦法就此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