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效率,跟異族的整體戰鬥相比,還是虧損,但是成本基本能衝抵四分之一。
如果星艦的戰鬥技巧再高一點,戰士的損失再少點,總體衝抵三分之一也不是不可能。
小湖表示還有提升的空間,而且最近一直抓著克萊爾做實驗。
它表示目前對暗屬性的研究,也有了相當的進展。
但是徹底解析或者儲存暗屬性的相關能量,難度還是相當大。
目前它追求的,是將暗屬性分離出的能量,轉化為其他能量。
轉化過程會出現能量損失,這毫無疑問。但是總比使用其他能量衝抵強得多。
能量損失再大,終究是正收獲,衝抵可是負的。
如果不衝抵,選擇釋放掉,環保方麵就要頭大了。
小湖跟曲澗磊商議之後,已經有了多種解決方案,應該能在一兩年內初步實現。
解決掉這個問題後,哪怕依舊不是很經濟,飛蝗版聚氣陣的轉化率,還能再次提高不少。
但是曲澗磊覺得已經夠了,他打算先找軍方,推介出2.0版本。
小湖覺得有點丟人,拿不出手,它追求的是精益求精。
曲澗磊卻表示,“效率不要太高……乾得越多,活兒就越多,彆給自己找麻煩啊。”
這是職場經驗,對大頭蝴蝶來說,理解起來有點難——有算力不就是用來計算的嗎?
不過它還是服從了指令,然後開始了彆的任務。
又過了一個月,曲澗磊在研究法器方麵,做出了重大的突破。
起碼他能很方便地放大和縮小空心器具了。
這跟他們從聯盟第二研究院裡獲得的資料,有不可割舍的關係。
借鑒了那些實驗思路和數據,他終於突破了這一難點。
黑駒塔的仿製,邁過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關卡。
不過也正是因為得到了這些資料,曲澗磊發現此前自己疏漏了一個環節。
——這些資料,他原本是可以從帝國搞到的,那就是製造納物符的技術。
兩者確實存在很大的共通性,可惜的是他此前就壓根兒沒有想過,要借鑒這個技術。
主要是帝國對納物符的生產,是嚴格保密的,相關技術更是嚴防死守。
想一想對空間石的管控,就知道帝國有多麼重視了——此前曲澗磊都沒得到過空間石。
生產納物符的地點,不存在任何的網絡消息中,更彆說技術了。
就連朵甘這種老牌至高之上,最多也隻聽人說過一嘴,帝國的納物符產量極不穩定。
到底是人為製造的缺貨,還是原料匱乏導致的產能上不去,連這個都不能確定。
她隻知道,納物符的生產,有不可或缺的手工環節,根本不可能實現完全自動生產。
而且納物符的生產地點,據說就是在帝國的中泱星,曲澗磊對這種首善之地不感興趣。
他在藍星的時候,就對類似地方不感冒,更彆說他在帝國很長時間都是黑戶。
就算現在勉強算是洗白了,也才過去多久?
所以曲澗磊根本就沒有惦記這一塊。
嚴格來說,他在聯盟獲得的相關資料,也不是完整的納物符生產技術。
隻是有一些相關的設計思路和實驗數據。
這還多虧了聯盟對技術的管理和控製,沒有帝國嚴格——這種事根本不可能發生在帝國。
不管怎麼說,曲澗磊受益於這些資料,終於克服了這一關。
然後他猛地意識到,自己手上有如此多的空間石,為什麼不製作兩個大型納物符?
像他現在手上最大的儲物戒,也隻能放下兩艘連級艦。
就算還有一點空間,也絕對放不下第三艘了。
這小小的空間——嚴格來說也不算小了,但是連團級艦都放不下!
而團隊現在已經有兩艘師級艦了!
那就隻能先製定一個小目標——製造一個能放下師級艦的納物符。
錯了,不是納物符,曲澗磊的目標是儲物戒,納物符是有耐久的。
但是事實上,儲物戒的製造難度,比納物符要大得多。
易何對此有一定的發言權,他自己就製作過儲物戒。
隻不過修仙界的物產何等豐富?可是這裡就貧瘠多了,很多耗材根本就沒有。
比如說,修仙界的儲物戒多會用“吞空獸”的獸骨,或者其他空間生物做材料。
再佐以其他珍稀輔材,才能製造出儲物裝備。
空間石可以有,也可以沒有,不像這一方世界,空間石幾乎是唯一選項。
(更新到,召喚月票、追訂和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