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倒賣(1 / 2)

G市的農機廠這幾天可算是出了大風頭了,研製成功了新型的拖拉機配套農具懸掛的雙伴犁和旋耕機, 這新型工具比以前的都好用, 還省油, 讓這小小的農機廠一下就成了全省矚目的焦點。

因為國家這幾年越來越重視農業機械化,G市農機廠的新廠長又是個實乾家,不想參與那些隻會喊口號的思想活動,他怕廠裡的人閒下來被那些演講的人帶偏了,不僅經常安排廠裡的工人加班,還組織廠裡的技術骨乾們休息時間改進舊機器研究新技術。

為了調動廠裡工人們的積極性, 不僅經常買物資給加班兒的工人發獎勵,還承諾要是誰在改進舊機器研究新技術上麵有重大貢獻的話, 不僅他自己自掏腰包發獎金, 還給評先進,調工資,一下就把大家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

你彆說,雖然是被環境逼出來的勤奮上進之舉,卻誤打誤撞的搞出了不錯的成績。

莫小林來的時候已經有好幾個記者先到了,不過也沒比他快多少,看他們還不是很熟悉, 相互客氣聊天兒的樣子最多也就先到一兩個點兒。

接待的辦公室裡五六個記者, 除了莫小林,還有他們省裡其他報社的,市裡的,廣播站的, 就連就連隔壁省的報社也說要派人過來采訪,不過這外地的來的就慢了,聽說火車都得坐兩三天,這會兒估計還在路上呢。

這麼多記者過來采訪,農機廠的領導還是很重視的,廠長主任什麼的,好幾個領導都陪著說話呢,中午還好酒好菜招待了一頓。

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在華國都是很講究人情的,不管什麼事兒都喜歡在飯桌上聊,哪怕在物資緊缺的70年代也一樣。

而且農機廠怎麼也是一個熱門兒的廠子,招待客人雖然沒有後世那麼多花樣,但也有魚有肉算是很豐盛了。

這個時代的人,對工作很有熱情,也不敢耽誤,吃飽喝足也都馬上開始工作了起來。

他們幾個記者商量了一下,采訪的都是一樣的東西,要是他們分開采訪一個一個問人家也挺煩,乾脆就一塊兒行動了,人多了,問的更全麵不說還能對一對筆記不會記漏了啥。

最重要的是這種時事新聞,最主要的就是真實又簡單明了,他們隻是充當一個傳聲筒,把這個好消息分享給大眾,不需要多好的文筆把它寫得花團錦簇,那樣反而讓人看不懂,這次采訪他們雖然不是一個報社的,卻沒有競爭關係,所以才能精誠合作,和諧友愛。

這次農機廠的成果因為是集體的心血,所以他們采訪的人有點兒多,廠長,技術骨乾,老師傅,表現優異的學徒工還有那些經常加班的工人們,這工作量著實不少,等他們采訪完都已經下班了。

雖然提前完成了工作,可報社給他出差的時間是很寬裕的,多耽誤兩天也不會有人說什麼。

於是莫小林沒有像彆的記者那樣急著回去,晚上還跟被他采訪過的技術骨乾一起去食堂吃飯聊天兒。

比起被廠裡安排那種好些話都不敢說,像是背了詞的正式采訪,食堂這種熱鬨放鬆的場合,顯然讓他們更有談性,也更放得開。不僅他們研究新工具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趣事和難題,就連廠長怕老婆的八卦都被抖落了出來。

聊的興起,即使吃完了晚飯,他們也都不急著回家,在溫暖的食堂,有莫小林這個省城來的記者當聽眾,一群人吹的很是熱鬨,過來說兩句的人越來越多,一直到天都黑了,食堂要關門,這些意猶未儘的工人們,才在莫小林的勸說下各回各家。

而莫小林也回到了招待所,趁著思維清晰記得又清楚把剛才收集的素材在腦子裡整理了一下,都記錄了下來。

雖然廠裡派他過來采訪任務重點在新機器上,但也沒說就隻能寫一篇文章啊!

他們當記者的,除了廠裡布置的采訪任務以外,一個月至少得交兩篇自己收集素材寫的文章。

莫小林覺得現在這樣搞運動抓思想的浪潮裡,這個抓著工人加班,搞研究,乾實事的廠長就很難得,要是單獨給他寫一篇稿子,既完成了任務又可以宣傳一下這樣實乾創新的風氣。

於是莫小林第二天又跑到了農機廠去,找到廠裡的工人、家屬們,了解廠長的為人、做派、人際關係和家庭成分,等一切都了解的差不多了才又找到田廠長說了他的想法,做了一個專訪。

這樣被當做正麵榜樣上報紙的事兒是很光榮的,誰還沒點兒虛榮心呢?何況這樣在報紙上被吹一波,不管是對社會影響力還是政治前途都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