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當爹第六十七天:(1 / 2)

許桂一案,最大的難點其實並不在於案件本身,而是在集中在案件以外的部分。

好比,至今調查組還覺得這是一個案子,但其實是本應該完全不相乾結果意外攪和在一起的兩個案子。也好比,念平帝已經派人想儘辦法在把自己這邊做過的手腳給洗乾淨。

於是,就留下了這麼一個支離破碎、難以拚湊的案子給調查組。唯一能確定的就隻有許桂的脈案,鐵一般的事實,誰也改不了。

【所以,目前的結果就是,隻有念平帝還在提心吊膽,多好啊。】池寧快樂的想要晃腳。

就在池寧覺得事情也到此為止了的時候,他卻低估了他乾兒子蘇輅的辦事能力。蘇輅也在這一回的調查組裡,畢竟他是銅匭的主事之一,許桂來求自查的時候也是他接待的。雖然一開始為了避嫌,蘇輅選擇了沒有插手,但在案件始終一籌莫展的情況下,調查組不想背負無能的罵名,隻能請蘇輅出山。

蘇輅也不負眾望,他雖然看不到執,但他思維廣,路子野,很快就順著邢才子和邢尚書這條線,真的查出了一個存在於雍畿官員之間的科場舞弊利益鏈條。

不是有個誰隻手遮天,能夠決定整個科舉的結果。

而是參與人數眾多,以團體為單位,一個小團體、一個小團體的競相暴露了自己,在考試期間進行了種種違規操作。在這些不同的利益團體之間,有些是互相知道的心照不宣,有些是完全不知道原來你也作弊的震驚。

總之就是,這利益鏈龐大到了震驚朝野的地步。

念平帝大概也沒有想到,他隻是做了一個小小的手腳,最後卻會牽扯出這麼大的一個事情,這是直接動了全天下讀書人的利益餡餅,想要從輕發落也已經是不行了。

發展到後期,直接有青衣學子,到午門前靜坐抗議,請念平帝徹查癸卯科舉,也就是這一年的考試。

負責此案的蘇輅,一時間在士林之中名聲大噪,風頭無量。連王洋都開始注意到了蘇輅這個人才,他以前不好說看不起給太監當乾兒子的官員吧,但至少是多多少少有些微妙的情緒的,哪怕對方再有才學,也不怎麼願意提拔。但,在王洋對池寧改觀後,他對蘇輅也就不免多了更加公正公平的欣賞。

王洋開始覺得,萬事都有特例,宦官裡可以出池寧這樣的,給宦官當乾兒子的人裡自然也不全是隻會結黨營私的諂媚之徒。

案子還沒結束,蘇輅的調令已經下來,雖沒有直說,但懂的都懂,他已經正式被當做未來的閣臣而培養了起來。這樣的候選閣臣其實有很多,並不是所有人未來一定能入閣,甚至可以說是十不存一,但蘇輅能以如此年輕的年紀入選,還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

彆人都在好奇,蘇輅到底是怎麼調查出舞弊結果的,蘇輅隻對池寧說了實話:“因為也有人來求了兒子。”

蘇輅不僅是銅匭的負責人,他同時掌著今年的殿試,暗中聯係他進行一些奇奇怪怪操作的人,不在少數。其中“遞條子”這一行為,當時就引起過蘇輅的注意。

所謂的遞條子,就是池

寧給江之為科普過的,在答卷上畫圈讓謄抄人作弊的方式。三個圈代表了五百兩,五個圈代表了一千兩。這是一種暗號,事成之後,銀子就會以學生對老師孝敬的方式送入府中。

大啟官場錯綜複雜,各種禮尚往來,皇帝一般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就給了公然行賄受賄以沃土。

刑部尚書有個老鄉,當上了今年科考的主審官,於是,由刑部尚書從紅牽線搭橋,很是介紹了不少“生意”給自己的老鄉。這在每年其實都已經是個彼此心照不宣的油水肥差了。如果沒有許桂的事情,還真就被他們這麼胡作非為的糊弄過去了。

因為不是隻有一個人在這麼乾,是無數個人都在這麼乾。幾乎可以說是,沒有一個謄抄人和判卷的考官是完全無辜的。哪怕沒有自己做,也是在看到同事這麼做後,並沒有舉報。

除了遞條子的方式,還有很多其他的顧忌與牽扯,都不需要對方說什麼,考官就得照顧。

好比某位官員的兒子,甚至有可能對方直接就是自己上峰的兒子,你說你身為考官,你照顧不照顧?考試隻是一時的,官場的關係卻有可能是一輩子的。

還有一位考生,自己本身就是官員。他最初的官位是承蔭而來的禮部主事。其實這樣的官位已經不低了,有些外放的小官也許一輩子都沒有辦法晉升六部當主事。但大啟官場大多都是科舉考試的正經出身,這是一張極其龐大的利益關係網,你一個承蔭官,有些時候真的就很難融入其中。所以,這位明明當了官的考生,還是決定參加一回科舉,給自己鍍個金。

科舉一直是禮部的事,也就是說,如今的考官,直接就是這位禮部主事平日裡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同事,他們能不讓自己的同事過嗎?

事實上,每每科舉,總有這樣那樣的關係戶冒出來得到照顧。

關係戶越多,就越是擠占真正考生的進身名額。一如之前錢小玉對池寧的提醒,像許桂這樣明明有很硬的關係,卻實心眼想靠自己的真才實學考上的人,才比較另類。

而在蘇輅抓出來的這一連串人裡,錢小玉也是榜上有名。

幸好,錢小玉已經把遞來的條子都原封不動的送回去了,這都是有賬本記錄的,唯有一筆涉及到了十五兩銀子的來源,他解釋不清楚。

“這特麼侮辱誰呢?”錢小玉直接摔到了賬本,開罵了,他在房間裡暴躁的來回走動,對池寧和王洋直言,“十五兩銀子,就能請得動我?我前麵那麼多錢都還回去了,我眼睛都沒眨一下!這就是明晃晃的栽贓嫁禍!”

還真挺……有理有據的。

不管是池寧還是錢小玉,其實都清楚,這就是念平帝的栽贓了。這位苟慫苟慫的帝王,既怕動了讀書人的利益而引起麻煩,又想暗搓搓的搞小動作,才會選這麼一個微妙的賄賂銀兩。也是因為它實在是太小,若錢小玉真的收了其他條子,很容易就能糊弄過去。

不要說隻是十五兩了,一百兩的銀票掉在地上,錢小玉都是懶得自己彎腰去撿起來。當財富積攢到一定程度,那就隻是數字而已。

沒有人會去精打細算這十

五兩是哪裡來的。

實在是太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