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 章(1 / 2)

十石!

清朝1石=180斤。

10石≈1800斤!

在場除了純粹不食人間煙火的,誰能不知道畝產十石代表著什麼。

有人懷疑自己耳朵聽錯,比如莊親王,他失態地作出掏耳朵的動作,提出質疑:“請問二阿哥,當真是十石?”

民間有言:“百畝之產,入租百石。”

很多地租百姓並不能獲得其中一半,但即便按照對半租,清朝南方水稻平均畝產在兩石左右,即三百五十斤上下。

又有康熙年間《江陰縣誌》言:“麥、菽、黍、稷畝二石。”

其他糧食畝產也差不多這個數目。

這個什麼紅薯一畝可產十石?他們懷疑二阿哥報錯了,海外人的糧食有那麼好嗎?

胤祉當初得到消息時也很吃驚。

他非常相信額娘,海外有很多好東西,比如玻璃、機械鐘等等,但也是頭次如此震撼於海外關於民生還能如此借用。

畝產1800斤的紅薯並不是實驗地中的最高成績;通常來說,春薯畝產平均在2000斤左右,夏薯1000斤左右。

紅薯在京城一般隻種一季,在春天播種,又叫春薯;但在丘陵山地,可以在麥類、豆類收獲後栽插,夏天播種,又叫夏薯,通常為一年二熟,年畝產也等於2000斤左右;再往南的地區,有的一年四季都可種紅薯,產量也不定,但隻可能更多。

且額娘說了,紅薯的畝產還有非常大的改進空間。

多培養一點農學方麵的人才,不止是種地的農民,還有專門研究農事的學家,類似於寫《齊民要術》那種,比那更專精,保守估計,畝產可以超過五千斤。

甚至於更多。

假如能夠真正做到讓百姓衣食無憂,胤祉的心在撲騰撲騰跳,隻聽他回:

“確實是十石。”

給予肯定後,又道,“今年京外皇莊春季播種的紅薯已有收獲,本來是打算萬壽節獻給汗阿哥當作壽禮,但小五小六把這橡膠先抖了出來——”

胤祁胤祝當然也知道紅薯很重要,但紅薯主要是額娘與二哥他們的功績,與自己沒多大關係,他們與額娘一塊兒參與的是橡膠,尤其是橡膠塑化,在額娘的遠程監督下,一點一點製作出來的。

胤祝抿了抿唇:

“橡膠也很重要。”

胤祁忙幫他漂亮收尾:“在天下百姓都能填飽肚子以後,橡膠當然重要。”

“說得好!”開口的是裕親王福全,他麵向康熙道,“如若這紅薯真如二阿哥所言,那天下人必然不會再餓肚,此乃天下之福,五阿哥六阿哥也是有福之人。”

先是牛痘,又是紅薯,隨意一件讓人終生受益,這馬佳氏怕不是祖墳冒青煙了吧?他們葬在什麼風水寶地。

福全從不參與皇子爭奪之事,但因上次噶爾丹的事情,讓他覺得隻要不是大阿哥便行,畢竟他也是皇子皇孫走過來的,現在還

是親王,也可以有自己的喜好。

隻是喜好不明顯而已。

福全平等地看重其他任何皇子,包括與大阿哥有競爭力的太子,也包括與大阿哥有競爭力的二阿哥一家。

如今二阿哥他們有這麼重要的發現,便為了這大清,也值得誇獎。

常寧看了眼自家二哥,也難得真心對康熙羨歎:“還是萬歲爺讓人羨慕,家裡有這麼多個好小子。”

對比一下,自己家的幾個,真的是人比人、氣死人。

其他人也跟著裕親王、恭親王一起向皇上道喜祝賀。

太子與大阿哥跟著眾人一樣。

他們雖然很不願胤祉立下去這樣狂收民心的大功,恨不得立功的人是自己,但這種有利於穩固大清江山社稷的事情,也讓從小收到要當好大清的太子/巴圖魯他們,多多少少有點正麵情緒。

要知道,康熙朝戰亂與天災非常多,而這些歸根到底,受災的都是百姓,一旦遇上,化作吃不飽穿不暖的流民都算是好的。

有了畝產十旦的糧食,不知能夠救下多少人性命,讓大清更繁榮昌盛。

兩人用複雜的眼神看向胤祉,胤祉回他們輕輕一笑。

並無驕傲炫耀之意。

事實上,胤祉並不貪圖甚至有一些重點強調那位陳姓發現人,已經讓他們刮目相看,若輪到他們,可能做不到如此,大概率會把更多功勞往自己身上攬。

讓人酸卻也讓人服!

康熙掃了雙胞胎一眼,笑回:“二哥說的極是,既然這紅薯已經收獲,長瑞,讓皇莊的人明天早朝獻一些進來。”

“兒臣領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