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6 章(1 / 2)

因清軍編號未齊,今年秋圍隻比賽不考核,今年的大比也相當於考核的一種。

胤祉當然知道比試不可能完全公平公正公開,從比賽製度上已經出現潛規則。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第一個數字的爭奪,由上三旗與上三旗爭奪1、2、3,下五旗與下五旗爭奪從4、5、6、7、8,可說實話,下五旗的實力未必比上三旗弱。

隻是這些潛規則是不可能去除的,但拋開已經不公平的潛規則,剩下賽場上的高低勝負,胤祉希望是相對公平公正的。

這樣才有意義而非形式主義,杜絕靠著權勢或利益打假賽等情節,才能達到真正養兵練兵的目的。

且因涉及編號,今年的比賽比未來更多,第一屆的規模也很大,場次太多,加上為了保證儘量公平公正,胤祉提前提出了兩個建議——建立監管部與公示欄。

首先,監管部。

考核歸根到底針對兵部,可由禮部與刑部擔任,主責監管。

禮部對三年科舉機製非常熟悉,科舉是時下相對最公平公正公開的考試,科舉的嚴格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刑部主罰,破壞規則者等同於科舉作弊,嚴懲不貸,這樣能夠起到一個震懾作用。

再者,公示欄。

把從京城到地方大大小小的考核過程與結果資料,全都整理出來,從京城到地方,公示展示給官員們看,由眾人來監督。

當然,為了維持士兵個人與組織形象與臉麵,隻公布排行前三或者排行前十或者排行前五十或者排行前一百名次,至於具體排多少名次,看參與全部總數。

此外,破壞規則作假者與嚴重不及格到需要退出軍隊者,除了刑部懲罰外,也可以公示黑名單。

“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

對於時下大多數人來說,指不定後者的懲罰比前者更嚇人。

康熙與眾人一番商量,同意這兩個建議,又補充完整了一些。

於是自入秋以來,全國各地兵部開始了從小到大的比試。

由於太分散,一開始的參與感本來不會很強,八旗內部的比拚,尤其是軍營內部的勇士擂台,著實太小。

不可能人人圍觀、場場觀看,隻能夠得到結果,但有了公示這一手段後,情況變得迥然不同起來。

公示負責之一的胤祉參考了額娘口中競禮娛報的手段。

全國各地都有類似記者的人,這些人往往出自有聲望或者立過功但因戰敗不得不請辭的武官或士兵。

他們會把每一天的情況記錄下來,在當地公示,再讓人最快的時間送往臨近驛站,驛站又傳到全國各地的驛站,而他們也會收到來自全國各城市的信息。

從第三天開始,便陸陸續續有信息被公布出來,並且保持著每日更新的速度。

內容公布的不止枯燥單一的排名,還有比賽過程中的有趣現象與精彩瞬間。

諸如金陵一位巴圖魯天生神力,布庫中連贏

二十場,眾人期待他未來會走多遠,會不會有機會入京;又比如,駐守邊疆的一個隊伍,在狩獵過程中充分發揮團結就是力量,加上不錯的運氣,團體狩獵的數量與質量相當於其他四支隊伍總和;再比如,某一位詩人為邊疆戰士寫詩激勵,這首詩文學水平實在是高,也一並公布出來等。()

如此一來,不僅比賽的人有參與感,觀眾的參與感也一點都不弱,公示是從京城到地方天天更新,這讓全國上上下下的官員都參與進來,有助於官場更融合。

?想看愛的宅葉子的《清穿之賞花吃瓜》嗎?請記住[]的域名[(()

時下基本上沒有什麼大型競賽娛樂或節目,八旗比試一下子抓緊人心,忐忑、新鮮、支持、失望、興奮……多種情緒雜交,仿佛他們也在參與其中。

光是這樣鬥誌昂揚的名場麵,已經讓康熙看見整頓八旗的最大利益所在,他已經很久沒有在清軍身上看見如此多的朝氣,即便在兩次征戰葛爾丹過程中。

假如持續下去,八旗的兵力一直旺盛,大清的根基紮實,便什麼都不怕,治國安邦絕對少不了武力值。

隻是這樣的此試比想象當中更耗資金。未來可能刪減到季度抽檢、年度抽檢、一年一小比、兩年各地內部小比、五年京城大比等。

對此,胤祉表示無奈。

若不是康熙拒絕引入讚助以及小報的計策,此次消耗的真金白銀不至於這麼多,但這個行不通。

隨著比試一步步進行,編號也在一點點完善,當然也暴露不少問題。

拋開京城以外的地方軍隊,邊疆海關的部隊編號往往都很靠前,貧困縣平均編號也比富裕縣靠前,有的地方簡直差到沒眼看,當地八旗清軍墮落的相當厲害。

再說八旗,滿蒙漢八旗基本上是分開比試的,但康熙肯定比較過,平均水平還是蒙八旗最高,滿八旗中間,漢軍旗次之。

但論個人水平對比,最好的滿八旗能夠與蒙八旗不相上下,但最差的那些人同樣也在滿八旗。

而京城屬於滿八旗勢力最多的地方,也是清軍墮落最快的地方。

距離政策提出到執行已經有不小的一段時間,正是給予士兵們一個準備的機會,儘管如此,極個彆人的騎馬射箭竟然還沒有補回來,有的甚至越補越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