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太奸詐了】...)(1 / 2)

嬉鬨三國 春溪笛曉 7530 字 3個月前

《傷寒雜病論》!!!

曹衝不是學醫的, 可也知道《傷寒雜病論》是中醫理論基石之一!

由於戰亂原因,流傳到後世的《傷寒雜病論》散失了不少,到北宋才被校訂出版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方論》兩本書, 前者主要講傷寒理論與治法,後者講的則是雜病相關!

後世有人將《傷寒雜病論》稱之為“眾方之祖”, 可見這本書的重要性。

所謂的傷寒,就是各種外感熱病的統稱。

這時代的人不知道什麼病原體,隻把它們統一稱之為“外邪”, 外邪入體引起發熱,便是傷寒的主要表現。

東漢末年,由於天寒、饑荒、戰亂等等原因, 爆發過許多次大大小小的傳染病, 也就是時人所說的“大疫”。

華佗和張機(張仲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成長起來的。

尤其是張仲景,他親身經曆過許多次大疫, 親眼看著親人一個個死去,對於攻克傷寒這個課題十分執著,每到一地都會關心當地有沒有疫情發生。

一旦發現有那樣的苗頭,他就會二話不說撲到上麵去潛行研究救治藥方!

都說亂世出英雄, 其實名醫也一樣。

醫學是一門經驗科學, 雖說不能單純用“唯手熟爾”來概括, 但臨床經驗多了,醫術確實會大大提升。

比方說川渝醫生治肛腸、青島醫生治痛風、雲南醫生治食用菌中毒, 全都是個中好手!

曹衝沒想到天上能掉下個張仲景來。他激動地抓住張仲景的手,說道:“原來是仲景先生!”

張仲景一愣, 沒想到曹衝還能報上自己的字。他點頭說道:“在下確實字仲景, 沒想到公子竟會知曉。”

曹衝當然知道,他太知道了, 雖說他不學醫,可中國人哪有不知道醫聖張仲景的。

這才是真正的如雷貫耳!

曹衝仗著張仲景不會找華佗對質,張口就胡扯說是從華佗那聽說過張仲景。

他倆可都是當世名醫,老家還離得挺近,一個河南一個安徽,聽說過彼此是多正常的事啊!

張仲景聽了也沒懷疑,他也是聽說過華佗的,當初聽說華佗成了曹操的私人醫官他還挺惋惜,覺得華佗的醫術可以救治許多百姓。

不過這次他到鄴城來,卻從張醫曹口裡聽到華佗如今的際遇:華佗現在不用給曹操治病了,而是跟著曹操的兒子曹衝。

張仲景依稀聽說過這位小神童,再細問,才知曹衝準備為華佗做什麼事。

怪不得華佗願意跟著他乾!

張仲景之所以悉心著書,就是希望自己總結出來的理論和藥方可以推而廣之,救治更多百姓!

所以聽說曹衝能以極低的成本印刷醫書,張仲景便顧不得唐不唐突,豁出臉去請張醫曹幫自己引薦。

這不是巧了,曹衝竟然正好回城來了!

對於張仲景的請求,曹衝自然不會拒絕。他眼睛熠熠發亮:“印書周期挺長,而且我是外行,可能讀不懂先生的著作,不如先生留在鄴城親自督印。醫書可不比彆的書,稍有謬誤可就是要出人命的大事!”

張仲景有些猶豫,畢竟他還有官職在身,這趟過來算是出差,沒有來了就不走的道理。

曹衝又細細問了張仲景如今的官職,得知隻是個不甚重要的位置,便對張仲景說道:“先生且小住幾日,我去問問父親能不能給您在鄴城這邊謀個差使,這樣您就不用走了!”

張仲景對官職是不怎麼在意的,他心裡惦記著《傷寒雜病論》的印刷,當即點頭說道:“那就勞煩公子了。”

曹衝又拉著張仲景真情實意地說了一通好話,才依依不舍地把人送走。

人一走,曹衝就坐不住了,在屋裡踱步兩圈,決定馬上去找曹操說說這事兒。

那可是醫聖啊,來都來了,肯定得把人留下!

張仲景最擅長治傷寒,這玩意通俗點來說就是流行性傳染病!

軍隊這種人多得要命的地方最怕什麼,一怕士兵嘩變,二怕傳染病!

士兵嘩變,那是心理問題和思想問題,平時注意安撫就能儘量避免。

傳染病這種玩意一旦爆發,那可就是從肉/體上毀滅你!

尤其是如今這種醫療水平極端落後的情況,真出現了大規模傳染病那就是一死一個準。沒見到一場大疫,建安七子就折了四個在裡頭嗎?

必須要把張仲景留下來!

曹操正在與荀議事,聽人說曹衝又來了,隻覺有些納罕:剛才不都辭彆過了嗎?怎麼這麼快又去而複返?

曹操對荀說道:“我看看這小子又有什麼事。”

荀含笑點頭。

曹衝邁步進屋,見屋裡還有個荀,立即乖巧地朝他和曹操見禮。

不等曹操發問,曹衝就湊到曹操身邊說道:“父親,我發現一個人才,你能不能把他留在鄴城!”

聽曹衝這麼說,不僅曹操來了興趣,連荀都忍不住豎起耳朵聽。

曹操問道:“什麼人才?哪裡人士?”

曹衝便把張仲景的籍貫和如今的官職報給曹操,還附帶一通天花亂墜的誇讚,說張仲景要醫術有醫術,要胸懷有胸懷,不管當什麼官肯定都能造福一方百姓!

曹操沒聽說過此人,倒是荀有點印象,這不是個無論當什麼官最後都能跑去給人治病的官場奇葩嗎?

涉及官員任免,荀就不允許兒戲了,當即問道:“你把他的醫書誇得那麼好,可曾看過?”

曹衝語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