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公道(2 / 2)

楊一清頓了頓,這才緩緩道:“陛下,老臣鬥膽多說兩句,還望陛下不要見怪。”

朱厚熜道:“楊大人年高有德,朕洗耳恭聽。”

楊一清又歎了口氣,“臣是景泰年間生人,算起來,我和梁閣老年紀也差不多。要說我們這些年,年少讀書的時候,遇到的最大的事情,莫過於於少保的死了。”

楊一清說到這裡,停頓了下來,似乎有些為難。

王嶽察言觀色,隨即道:“憲宗的時候,已經給於少保官複原職,孝宗又追諡肅湣,於少保之冤,人儘皆知。天官隻管說吧。”

朱厚熜也點頭。

楊一清總算放下心來,“陛下,老臣鬥膽言說,英宗早期,官場尚能延續太宗舊製,風氣尚且正直,官吏

還算清廉。那時候言官和朝臣勢同水火,誰敢趨炎附勢,依附當權,就會被其他同僚鄙夷。”

“至於土木堡之後,景泰帝在位期間,知恥後勇,勵精圖治,朝廷綱紀肅然,尤其是以於少保為首的直臣,共同努力,京營恢複,不論邊防內政,都頗有建樹。”

楊一清再度停頓,可誰都明白。

真正的問題就出在英宗複辟之後!

雖說英宗也是朱厚熜的太爺爺,但他連爺爺憲宗都沒見過,更談不上對英宗有什麼感情了。

說句實話,土木堡之變,對明朝的打擊很大。但是以大明的體量,對外作戰損失再大,也不至於動搖根本。

真正的衰敗,其實源於英宗複辟之後。

土地兼並,開中法破壞,綱紀廢弛……英宗的第二個任期,基本上就是不斷破壞祖製的過程,把老朱家的根基一點點敗壞……唯一值得稱道的僅僅是廢除殉葬製度而已。如果這要算是賢明,那天下就沒有昏君了。

而對於世道人心來說,最大的影響,莫過於冤殺於少保!

當初人家於謙挺身而出,保護的是朱明的江山,朱祁鎮複辟,你看不上於謙,可以罷免,可以幽禁,唯獨不能殺了。

於謙一死,就標誌著大明沒有公道可言了!

像楊一清、梁儲、乃至楊廷和、喬宇,他們這個年紀的人,正在讀書求取功名的時候,都遇到了於謙的冤案。

在他們年輕的心裡,留下了太深的烙印。

或許當年他們都沒有察覺,但是進入官場之後,這一批年輕人,很快就放棄了棱角,變得隨波逐流,圓滑世故……

當忠臣,當清官,能有什麼好的!

你立功還能比得過於謙嗎?

你清廉還能勝過於少保嗎?

於謙什麼下場?

你兩袖清風,做一個好人,好官,又有什麼用?

有人或許會說,這是誇大其詞,可是看看憲宗朝,孝宗朝,文官都是什麼德行!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

誰都知道,做事沒好下場,想要活下去,就要兩手不沾陽春水。

等進入了孝宗朝後期,像李東陽,楊廷和等人崛起,他們更進一步,光是不做事還不行,還要拉幫結派,抱成一團。

不管是非對錯,隻在乎利益。

當年種下的一顆種子,經過幾十年,已經變成了一株參天大樹!

也不是說所有人都這樣,比如程敏政,他就試圖特立獨行,不同流合汙……結果呢,他卷入了可笑的科舉舞弊案,屈辱地丟了性命!

楊一清抬頭望著於謙的這首詩,突然撩起袍子,鄭重跪在了地上。

“陛下,老臣知道,這是陛下赦免唐寅之後,梁閣老才掛出來的,這就是人心所向……陛下,老臣懇請陛下,能夠振奮人心,砥礪正氣,唯有如此,我大明才有中興之望啊!”

楊一清匍匐地上,嚎啕大哭。

朱厚熜麵色凝重,他的拳頭不由自主握了起來。

“傳旨,改諡於少保為忠武,贈太師,在天壇旁建廟祭祀……”

楊一清剛要磕頭,朱厚熜又道:“贈程敏政少傅,諡號文貞,蔭程家子孫二人,入國子監讀書!”

朱厚熜還沒說完,楊一清已經哭得癱在地上,旋即又咧嘴大笑:“克勤兄,陛下還你公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