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伊王反(2 / 2)

這是要去皇家武學院嗎?

黃錦激動了,要說還有東廠插手不進去的,這個皇家武學院,絕對是其中之一!

皇家武學院的曆史並不長,大約是從王嶽訓練新軍的時候,才提出來的,更早則是王陽明提出來的。

他在擔任兵部尚書的時候,建議朝廷,整頓京衛武學,培養將才。

明代有很完善的官學體係,從太學到地方的府州縣學,而這套體係不僅用於選拔文官,也有武將。

兩京有京衛武學,下麵有都司武學,再往下州縣也都有武學。

隻不過設立歸設立,效果如何,那就一言難儘了。

這裡麵的問題多種多樣的。

首先最根本的,明代的武人,是以世襲為主。根本沒有給武舉選才留出空間。

也就是說,你考上了,也沒有地方安排你。

再有呢,多年下來,朝中的將才已經凋敝到了極點,彆說教學生,就連領兵都不會。

而少數能打仗的,也是九死一生,從邊疆打滾,自己殺出來的。讓他們打仗或許行,但是多數人大字不識,讓他們教學生,實在是太為難了。

朝廷不重視,也沒有相應的師資力量。

最最要命的是,就連好學生都沒有!

天下重文輕武,哪個正經人家的孩子去武學啊!

在這種糟糕的情形下,整個大明的武學形同虛設。

王陽明算是文官當中,最懂打仗的。

沒有將才,那是絕對行不通的。

他一直疾呼,要恢複武學,真正培養一批人才、

隻不過王陽明後來去職,沒有做下去。

這事就變成了朱厚熜跟王嶽君臣接手了。

他們倆的看法是武學就像新軍一樣,要先辦起來,等到有了成果,再大力推廣,如果一開始,就讓一堆官員,彆管文武,卷入其中,那是絕對行不通的。

因此他們將武學的位置選在了西山。

黃錦突然想起一件事。

“皇爺,之前太後在西山建立行宮,花費了數百萬兩銀子,不會是……”

“哈哈哈!”朱厚熜朗聲大笑,“有七成都投入到了武學!你以為太後她老人家是熱衷享受的人嗎?”

“哎呦!”

黃錦如夢方醒,我的老天爺啊,這麼看,太後她老人家才是真正的女中豪傑,憑著一己之力,愣是辦起了皇家武學,難怪陛下底氣這麼充足呢!

敢情還有一支人馬暗藏著呢!

“皇爺,人都說紙上談兵,在學堂裡,能教出名將嗎?奴婢可不信!”

朱厚熜嗬嗬一笑,“你這個奴婢,學會了激將法了……朕就不妨告訴你,他們可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真正從烽火狼煙裡麵走出來的,厲害著呢!”

朱厚熜笑道:“你知道李春不?”

“知道!當然知道了!”黃錦茫茫點頭,“當初就是他戍守獨山堡,打得很好的!”

朱厚熜點頭,“他現在就在武學,既是裡麵的學生,又是教員!”

黃錦眼睛瞪得老大,這麼厲害?

在冷兵器時代,其實是很難出現真正有用的武學的。

這道理也不複雜。

你想辦學,總要有教材吧,對教學成果,總要有個評估吧,總要有一套能說服人的邏輯吧!

你在學堂,能學到什麼,達到什麼程度……

這些方麵,武學一個都達不到。

教什麼?

孫子兵法,還是三十六計?

學完了,給你一支兵馬,讓你隨便找個地方練手?打贏了算畢業了?

彆管說得再好聽,一句紙上談兵,就把你的嘴堵上了。

唯獨開始大量裝備火器,甚至以火器為主之後,再引入數學概念,就能用於教學了。

有多少人,多少槍,命中率多少,能殺死多少敵人……

有了這一套評價體係,戰爭終於變得清晰起來。

這也就是皇家武學院的基礎!

“選拔兵源、訓練士兵,組織戰役,研判敵情,排兵布陣……這些都是武學所講內容。”朱厚熜得意洋洋。

“這裡麵的武學生,有從新軍來的年輕將士,有一些九邊挑選出來的將門虎子,還有從各地招募的青年才俊。”

“一句話,這些人都是大明的精華,他們不光能打,對朕還忠心耿耿,唯命是從。”朱厚熜誌得意滿。

“黃錦,你說,有這麼一支兵馬在,朕還有什麼好怕的?誰敢跟朕作對,那都是死路一條!就算有藩王想鬨事,朕會怕他們嗎!笑話一樣!”

而就在朱厚熜欣然大笑之時,一份密報送到了內閣,上麵隻有三個字:伊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