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步青雲的農家子vs錦鯉女配10(2 / 2)

直到他們看到了雲桑的文章,雲桑首先否決了“和親”,並提到蠻夷之地遊牧民族缺乏教化,多數都有“父妻子繼,兄死娶嫂”的婚姻習俗,本朝尊貴的公主嫁過去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公主,而是成為了一件財產、附屬品。當丈夫失去後還能被丈夫的兒子或者兄弟繼承,公主在夾縫中生存何其艱難,於本朝顏麵也有損害,再加上天高地遠如若公主思念故土又該如何是好,所以他反對和親製度,並略略嘲諷了一句男人解決不了的事情,居然要拿女子的婚姻去做犧牲陪葬品,這根本無法解決問題。

言辭間並不激進,但說得懇切有理,主考官們都讚同了。

當今聖上有三位小公主,個個貌美如花、高貴得體,身為本朝官員,誰舍得她們遠嫁異鄉?

雲桑否決了和親後,認為真正解決邊境問題要麼戰,要麼和平分化,他提議朝廷可以在邊郡地區開設官方貿易區,鼓勵商人去邊境進行交流貿易,將本地的糧食、烈酒外輸,跟外族交換牛羊,甚至可以把酒方外泄。為了在嚴寒環境中保持體溫,外族人想釀酒必定要消耗大批糧食,糧食又從何而來,隻能依賴於邊境商人,或者內部消耗,隻要“有求於人”,久而久之外族人的脊梁骨就挺不直。

一旦邊郡多族的百姓習慣了和平通商的便利,如若本族可汗要求打仗,大鳳便關閉繁華富足的貿易區,第一個帶頭反對的將是外族百姓。這便是“不戰而屈敵之兵”。

看到這一點,某位考官不自覺拍痛了大腿,大呼道:“妙!妙啊!”這年頭士農工商,商為賤籍,很多學子根本不會想到以商化之。此舉既能給朝堂增加稅收,還能分化外族,具有極強的可行性。

他們當即抄錄了一份,從楚州地方層層往上交。

至於內憂問題,雲桑也提議道,一改革軍籍,這年頭軍戶籍貫的人地位低賤,誰會願意自發從軍呢,改革軍籍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二規定“一人為賊、全族連坐”,子子孫孫也連坐,把嚴苛的連坐製度暫時搬過來,但法內容情,如果親朋好友主動跟賊匪割袍斷義、斷絕關係,甚至主動檢舉便是有功,如果能幫助官府順利除賊,還會賞田。

這樣完全把賊匪勢力放在了全民公敵的地位上,如果家人主動斷絕關係,短期內可以迅速分化賊匪,人生在世,沒多少人能接受眾叛親離的滋味。

至於招安,招什麼安,如此輕拿輕放,那些被山賊殺掉的無辜百姓就隻能這樣忍氣吞聲,看殺人魔頭放下屠刀就能重新做人了嗎?而且一旦官府主動示弱招安,山賊匪患的氣焰會更囂張,完完全全的餿主意,也被雲桑一一辯駁了。

他這份策論很長,足足有三千多字,已被謄抄備份數遍,傳遞到各州府衙去了,還呈到了禦前。鳳帝認真查閱後,隻覺得心口一塊病痛,消失得無影無蹤,這篇策論內許多操作都具有可行性,很難想象這是一名十六歲秀才所作,他毫不猶豫禦筆一揮,親自欽點為解元。

主考官和聖上雙雙欽點的解元,這含金量自然極高,隻是外界人不知道還有陛下參與罷了。

於是天時地利人和,雲桑全占了,一個解元頭銜就落到了他頭上。

*

繼鄉試大比落下帷幕後,夏去秋來,時間過得極快,天氣開始變得清寒,冷風刺骨刮麵如刀,人人都穿上了厚衣裳。

雲桑剛從縣裡坐車馬回來,他的臉很薄,被冷風一吹就紅了,呼出的氣也大團大團,手腳忍不住蜷縮進衣袖內。蕭恒端上一碗補湯後,立刻幫他拉扯住大氅,好遮擋外界來的風,護他回屋內的火坑取暖。

蕭恒武功卓絕,哪怕在皚皚白雪、地寒三尺的情況中,也不覺得寒涼,但少年是一個身體孱弱的普通人,畏冷是自然的,他填裝了幾個湯婆子,從口子灌進去熱水,塞入少年手中。

自己的手也伸了過去,暗暗輸送點暖和的內力。

雲桑的僵冷這才好轉,雖然臉上還是沒什麼表情,但蕭恒卻能從對方開始變得慵懶的眼神分辨出,少年是喜歡這樣子的。

他便也笑了笑,沒有把手抽回來,厚實的大掌反手覆蓋住那雙白皙細膩的手,放在自己膝蓋上輕輕揉搓,然後道:“我多給你暖暖手,不然一會兒你怎麼寫字。”那語氣真摯得無可挑剔,如果忽略對方輕輕揉搓撫弄少年的手後,顯得意猶未儘的眉眼的話。

雲桑斜了他一眼,倒是乖乖把另一隻手交了出去。

在冬日,男人就是一個火爐,畏懼寒冷的少年自然離不開他,於是哪怕雲家新修了好幾間房,哪怕雲嬌嬌怎麼挑唆,兩人始終也沒有分開睡。

雲家人過慣了苦頭,覺得如今的日子已是極好。

可蕭恒卻認為如今雲家的日子還是不夠好,貴族人家多穿裘衣,羊羔皮、狐裘和貂皮這種動物皮毛,如果穿在少年身上,那保暖效果才好。而且他手中少年這雙玉竹般的手,那般的漂亮,也不該抱著湯婆子,應該放一個精致小巧的銅質手爐,內部放置取暖的炭火,再放一些有助於睡眠的熏香和藥材,少年會更加舒服。

他希望能給少年更好的東西。

雲家今年秋冬過上了好日子,很多事物也悄然誕生,改變著大鳳朝的風土人情,譬如邊郡地區的居民們今年秋冬就很不一般。

往年邊郡地區都是家家緊閉門房,有什麼餘糧都往地窖裡藏,大街上冷清不見人影,生怕遭到外族人搶劫掠奪。

可今年卻例外了,不少邊境貿易區遍地開花,哪怕天色陰沉下雪,冷風呼嘯如刀,街上依然行人湧動,熱鬨得仿佛過年。

儼然成了繁華之地,無數商賈慕名雲集,沿街到處都是販賣貨物的商賈小販,本族人賣絲綢瓷器茶葉烈酒還有各種糧食調料,前來光顧的都是外族人。連邊郡的士兵百姓都吃驚,居然有朝一日能見到兩族人民針對一塊花裡胡哨的布匹,和顏悅色討價還價的場景,甚至還有本地男兒迎娶了人高馬大的外族女子,仿佛先前兵戎相見、互相仇恨全都化為了烏有。

隻要能夠不打仗,哪家百姓不樂意啊,如果能不搶劫掠奪就能得到糧食和美酒,誰還願意搶啊,貿易區因此越發興盛,大量的稅收湧入朝堂內庫。

得益於一名地方解元的獻策,大鳳朝外患開始慢慢去除,隻剩下了內憂。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