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養貓者都有類似的經曆,自家的貓跑到室外去玩,玩夠了之後就回家,不過它不是獨自回來的,嘴裡還叼著昆蟲或者小動物的屍體,比如蜻蜓、蝴蝶、老鼠、蜥蜴,然後像是邀功請賞一樣把屍體放在主人的腳下。
就算是養在室內從不出門的貓,體內的狩獵本能也不會平息,它們會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磨練自己的狩獵技藝,然後把獵物送給感情深厚的主人,比如說——蟑螂。
就算是沒有蟑螂的居所,細心的養貓者也會發現,養貓之後,室內的蚊子會大大減少,這是因為貓把蚊子當成練習對象。貓捕到蚊子之後仍然會跑來獻給主人,但因為蚊子太小,主人往往不會察覺。
無論是什麼東西的屍體,主人收到時大概都不會高興,尤其是妹子,往往被血淋淋的老鼠屍體和蟑螂嚇得花容失色驚叫連連,懷疑自家的貓是不是故意來嚇唬自己,是不是因為自己給它洗澡時太暴力,導致它來報複自己……
收到這些獵物時,主人往往會檢討貓是不是沒吃飽,才逼得它去捕獵,然後語重心長地教育它不要這麼乾了,甚至打它或者懲罰它,警告它下不為例。
其實,這真的是冤枉了貓。
受到懲罰和教育時,貓一定很疑惑,為什麼自己的善意要受到懲罰?
貓做這些事的時候,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沒人確切地知道。
更大的可能是,貓根本沒把人當成主人,而是把人當成另一隻很笨的貓,笨到連蚊子和蟑螂都捉不住,需要靠它來飼養人類,需要它把獵物叼回來施舍給人類,否則人就會餓死。
會這麼做的貓,一定和主人的感情很深厚,因為在貓看來,把人當成另一隻貓,對人來說是一種無上的榮耀——因為貓是獨居動物,它竟然願意與另一隻笨貓共享空間,並且願意承擔起飼養這隻笨貓的職責,充分說明你這隻貓雖然笨到家了,但是很討它喜歡。
所以如果貓經常把抓到的獵物送給主人,這是它的一片真情,主人不應該生氣,更不應該懲罰它,否則就會令它茫然和疑惑,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會很傷感情。
假設主人真的不需要這些老鼠和蟑螂的屍體當晚餐,正確的做法是,當著貓的麵,把老鼠和蟑螂的屍體扔到外麵,然後打開一袋貓糧,自己假裝吃一些,表示自己雖然是隻笨貓,但不需要以老鼠和蟑螂為食。
反之,如果你家的貓完全沒有這麼做過,你就要檢討一下自己養貓的態度和水平了。
張子安有理有據地把詳細原因講解給高恪,令他恍然大悟,原來貓真的可以成為狩獵的夥伴。
不僅是高恪,衛康和其他兩個研究生也聽得津津有味,不住地點頭。他們雖然是研究貓的,但術業有專攻,他們著重研究的是貓的生理特征和馴化演變,而不是貓的心理學。最重要的是,他們都沒有親身養過貓。
高恪看看菲娜,又看看張子安,帶著欽佩的神情問道:“我明白了,那這隻貓肯定給你叼來過不少獵物吧,像老鼠蟑螂什麼的?”